方劑組成解釋
星黃湯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化痰止咳:天南星性溫,味辛,具有燥濕化痰、止咳平喘之效,可有效針對風寒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與方中其他清熱解毒、宣肺止咳的藥材相輔相成,協同作用。
- 解毒消腫:天南星亦有解毒消腫之效,可治療毒蛇咬傷、蜂螫、跌打損傷等症,與方中其他消腫止痛的藥材配合,可起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天南星在星黃湯中發揮化痰止咳、解毒消腫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星黃湯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之功。星黃湯為清熱瀉火、通便解毒之劑,大黃可迅速清除體內熱毒,並促進腸道蠕動,排出宿便,達到瀉熱通便之效。
- 活血化瘀: 大黃亦有活血化瘀之功,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有利於消炎止痛,加速組織修復。星黃湯中包含其他活血化瘀藥材,大黃的加入可增強藥效,促進疾病恢復。
主治功效
星黃湯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赤水玄珠》記載,星黃湯主治「心風及邪祟」。欲深入瞭解其治療原理,需先解析其組成藥味之藥性與功效。星黃湯僅由兩味藥組成,分別為天南星與大黃,其藥性簡述如下:
天南星: 性味辛、苦、溫,歸肺、肝、脾經。具燥濕化痰、散結消癥之功。其性溫燥,善於化解體內之痰濕,並能開散凝滯之氣,使痰結消散。
大黃: 性味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具瀉下通便、清熱解毒之功。其性苦寒,善於攻逐體內積滯,使腸道通暢,並能清瀉熱毒,以達到祛邪之效。
綜合上述藥性,可知星黃湯之組方,乃一寒熱並用,攻瀉與化痰兼施之劑。所謂「心風」,在中醫理解上,並非指現代醫學的「風邪」,而可能與痰邪、熱邪阻滯心絡,導致心神失養,出現抽搐、驚厥等症狀有關。
治療原理分析:
- 化痰開結,疏通經絡: 天南星辛溫燥烈,直達病所,能深入化解體內之痰濕,並開散鬱結之氣機。此舉可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順暢,痰邪不易阻滯於心絡,從而緩解「風」動之症狀。
- 瀉熱逐邪,清除積滯: 大黃苦寒性峻,能攻逐體內積滯,清瀉熱毒。若心風之症與內熱、腸道積滯相關,則大黃可將此邪熱清瀉,使正氣恢復。同時,大黃的瀉下作用也能促使痰濁下行,避免痰濁上擾心神。
- 寒熱並用,制約偏盛: 星黃湯雖僅二藥,卻包含溫燥與苦寒之藥性。此種搭配,可使兩藥相互制約,不致過於偏盛。天南星雖溫燥,但有大黃之苦寒制約,故不致傷陰;大黃雖苦寒,但有天南星之溫化,故不致過於苦寒傷脾。
總而言之,星黃湯之功效,在於透過天南星的化痰開結,疏通經絡,以及大黃的瀉熱逐邪,清除積滯,以達到平息「心風」之目的。其治療原理,乃針對痰熱內擾所致之心神失常,從痰、熱入手,以達到化痰、清熱、安神之效。至於「邪祟」,則可能與病邪擾亂心神,導致精神異常有關,星黃湯清熱化痰之功效,亦能起到一定的驅邪作用。
傳統服藥法
南星、大黃各等分。
吐痰。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精神分裂症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星黃湯, 出處:《赤水玄珠》卷十四。 組成:南星、大黃各等分。 主治:吐痰。主治:心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