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液膏

CONG YE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8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38.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腎經 16%
脾經 16%
心經 16%
胃經 12%
肝經 8%
膽經 8%
肺經
腎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蔥液膏中加入蔥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解表散寒:蔥白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散寒止痛之效。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蔥白能有效驅散寒邪,改善症狀。
  2. 消腫止痛:蔥白含有揮發油、蔥辣素等成分,具有消炎止痛、抗菌消腫的作用。對於外傷引起的紅腫熱痛,蔥白能起到緩解炎症,促進癒合的效果。

蔥液膏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止痛: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功效。蔥液膏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等症,細辛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溫散寒邪、止痛的作用。
  2. 配合蔥白散寒解表:蔥白性溫,味辛,具有散寒解表、通陽開竅的功效。細辛與蔥白相配,共同發揮溫散寒邪、通鼻竅的作用,達到治療風寒感冒、鼻塞等症的效果。

蔥液膏方劑中加入附子,其主要原因有二:

  1. 溫陽散寒:附子性溫熱,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效。蔥液膏多用於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附子可溫通經絡,驅散寒邪,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疼痛。
  2. 助陽化氣:附子能補益腎陽,溫煦脾陽,有助於改善陽氣不足,促進氣血運行。蔥液膏中其他藥物如蔥、姜等,也具有溫陽散寒之效,附子的加入能增強藥效,更好地發揮溫陽化氣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蔥液膏」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聖濟總錄》記載,蔥液膏的主要組成成分為蔥白、細辛及附子。此方劑古代功效主治為「耵聹塞耳聾,強堅挑不可得出者」,即針對耳道內因耵聹(俗稱耳屎)過於堅硬堵塞所導致的耳聾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1. 溫陽散寒,軟化耵聹:

  • 蔥白: 性味辛溫,具有發汗解表、散寒通陽的功效。其溫性可溫散耳部經絡的寒邪,促進局部氣血循環,有助於軟化堅硬的耵聹。
  • 細辛: 性味辛溫,具有散寒止痛、宣肺平喘的功效。其強烈的溫散作用,能進一步加強方劑的溫通力量,幫助疏通耳道經絡,促進耵聹軟化。
  • 附子: 性味辛熱,具有回陽救逆、散寒止痛的功效。附子雖在此方中用量可能較少,但其辛熱之性,可輔助蔥白與細辛,共同溫陽散寒,提升整體方劑的溫通作用。

2. 行氣活血,疏通耳竅:

耳道內耵聹堵塞,往往與局部氣血運行不暢有關。蔥液膏透過溫陽散寒,可促進耳部氣血運行,改善局部微循環。氣血通暢後,耳竅得養,有助於恢復聽力。

3. 膏劑外用,局部作用:

本方採用膏劑形式,以棉裹棗核大小塞入耳中。這種局部給藥方式,能使藥力直接作用於患處,發揮最大療效。膏劑的潤澤特性,也能幫助軟化耵聹,使其更容易排出。

綜上所述:

蔥液膏以蔥白、細辛、附子三味藥材配伍,取其溫陽散寒之性,透過局部外用,達到軟化耵聹、疏通耳竅、恢復聽力的目的。此方劑不僅針對耵聹堵塞,更從病因本質上考慮,透過溫陽散寒,改善局部氣血運行,從而達到治療效果。在古代,此方為處理耵聹堅硬堵塞耳道,且無法輕易取出之症狀,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治療方案。

傳統服藥法


蔥汁3分,細辛1分,附子1分(炮裂,去皮臍)。上搗細辛、附子為末,以蔥汁調令稀。
灌入耳中。即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蔥液膏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耳聾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蔥液膏, 出處:《聖惠》卷三十六。 組成:蔥汁3分,細辛1分,附子1分(炮裂,去皮臍)。 主治:耵聹塞耳聾,強堅挑不可得出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