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塞鼻甘遂散中含有甘遂,主要是利用其瀉下逐水的功效。甘遂性寒,味苦辛,入肺、膀胱經,具有瀉水逐飲、消腫散結之效。
對於塞鼻症,甘遂可以通利鼻竅,引水下行,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此外,甘遂還有解毒作用,對於因風寒溼邪所致的鼻塞,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在塞鼻甘遂散中加入甘遂,是基於其瀉水逐飲、消腫散結的功效,並結合其解毒作用,以達到治療塞鼻症的目的。
塞鼻甘遂散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辛溫通竅: 細辛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通利鼻竅之效。塞鼻甘遂散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引起的鼻塞不通,細辛可溫散寒邪,促進鼻竅通暢,改善鼻塞症狀。
- 增強藥力: 細辛氣味芳香,可引藥上行,助其他藥物發揮作用。甘遂性峻猛,容易傷及正氣,細辛加入其中可緩和其毒性,使藥力更加平和,減少副作用。
塞鼻甘遂散方中含有附子,主要原因如下:
- 溫陽散寒: 附子性溫熱,具有溫陽散寒的功效。本方主治寒邪客鼻,導致鼻塞、流清涕等症,附子可溫暖鼻竅,驅散寒邪,改善鼻塞症狀。
- 助陽化氣: 附子可溫補腎陽,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化解鼻腔寒氣,改善鼻塞、流清涕等症狀。
此外,附子與其他藥物配伍,可增強藥效,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塞鼻甘遂散中包含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通鼻竅: 木通性味甘寒,入肺、膀胱經,具有通利水道、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因風寒濕邪、痰濁阻滯所致的鼻塞不通,木通可以疏通鼻竅,利氣通竅,使鼻通氣順暢。
- 清熱解毒: 甘遂散本身以甘遂為主藥,性峻猛,善於消腫散結,但容易損傷正氣。而木通則可以清熱解毒,緩解甘遂的毒性,並輔助其消腫止痛的作用,達到治療鼻竅腫痛的目的。
綜上所述,木通在塞鼻甘遂散中既能通鼻竅,又能清熱解毒,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塞鼻甘遂散」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功效
鼻塞不聞香臭。
治療原理
「塞鼻甘遂散」出自《太平聖惠方》,由甘遂、細辛、附子(炮製)、木通四味藥組成。
從方劑組成分析,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宣通鼻竅:
- 細辛:辛溫發散,具有溫肺化飲、止咳平喘的功效,其辛香走竄之力,能上行頭面,直達鼻竅,有助於宣通鼻竅,使氣息通暢。
- 附子:大辛大熱,溫裡散寒,能協助細辛溫通經絡,祛除鼻竅之寒邪。
- 木通:利水通淋,此處可能取其通利之性,協助宣通鼻竅。
破癥逐邪:
- 甘遂:雖為峻下逐水藥,但此處外用,取其破癥消痰之功。古人認為鼻塞不聞香臭,可能與鼻內有瘜肉等有關,甘遂能破除這些有形之邪,使鼻竅通暢。
綜合來看,此方以細辛、附子溫散宣通,以甘遂破癥逐邪,佐以木通通利,四藥合用,共奏宣通鼻竅、破癥逐邪之效,使鼻塞得通,香臭可聞。
此方用法為「用綿裹,塞鼻中」或「以少許吹之」,屬於外用藥,通過鼻腔局部給藥,使藥物直達病所,發揮治療作用。
總結
「塞鼻甘遂散」通過溫散宣通、破癥逐邪的藥物組合,針對鼻塞不聞香臭的症狀,從疏通鼻竅、祛除邪氣等方面發揮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傳統服藥法
甘遂1分,細辛1分,附子(炮裂,去皮臍)1分,木通(銼)1分。
上為細散。
每用半錢,以綿裹塞入鼻中。當有清水出,病重者或下2-3升,當以臥時安藥,若微痛則忍之。
勿觸風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塞鼻甘遂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七。 組成:甘遂1分,細辛1分,附子(炮裂,去皮臍)1分,木通(銼)1分。 主治:鼻塞不聞香臭。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