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蔥附丸方劑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 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功效,能溫煦脾陽,助消化,並可溫腎壯陽,改善畏寒肢冷、陽虛乏力等症狀。
2. 配合蔥白,增強散寒作用: 蔥白性溫,入肺、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散寒通陽之效,與附子相配,相輔相成,可增強溫陽散寒之力,更有效地治療陽虛寒症。
蔥附丸方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肺散寒,宣通鼻竅:細辛性溫,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宣通鼻竅之功效。蔥附丸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塞流涕等症,細辛的加入有助於溫散寒邪,促進鼻竅通暢,改善鼻塞流涕症狀。
- 協同蔥白,發散風寒:蔥白性溫,具有發散風寒、通鼻竅之功效。細辛與蔥白配伍,溫陽散寒,相輔相成,增強發散風寒、通鼻竅的效果,使治療更有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蔥附丸」主治功效分析
綜觀古籍記載,蔥附丸主要由附子與細辛兩味藥材組成,以蔥汁和丸。其核心功效在於溫陽散寒、通竅止痛,適用於因陽虛寒凝所致的頭痛、鼻疾等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溫陽散寒:
- 附子: 為本方主藥,性大熱,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止痛之功。方中附子生用,取其峻烈之性,以迅速溫散體內寒邪,振奮陽氣。
- 細辛: 辛溫,能散寒止痛、發汗解表、通竅醒神。可助附子溫陽散寒,並能開通鼻竅,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
通竅止痛:
- 附子、細辛合用: 兩藥皆能辛散溫通,可驅散經絡中之寒邪,使氣血運行暢通,進而緩解因寒凝血瘀所致的頭痛。
- 蔥汁為丸: 蔥性溫通,亦能發散風寒,辛散走竄,以其汁液和丸,可增強藥力,引藥上行,直達病所。
主治功效歸納:
綜合各家醫書,蔥附丸主要針對以下病症:
頭痛:
- 氣虛頭痛: 《嚴氏濟生方》與《玉機微義》、《古今醫統大全》皆記載蔥附丸治「元氣虛壅,上攻頭痛」,說明其適用於陽虛氣弱、寒邪上犯所致的頭痛。
- 頭風疼痛: 《奇效良方》記載蔥附丸可治「頭風疼痛」,此頭風多為風寒所襲,或因陽氣不足,寒邪內伏所致。
鼻疾:
- 肺寒腦冷,鼻流清涕: 《赤水玄珠》明確指出蔥附丸主治「肺寒腦冷,鼻流清涕」,說明本方對於陽虛寒凝,導致肺氣失宣、腦髓虛冷所引起的鼻塞、流清涕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總結:
蔥附丸的治療核心在於溫散寒邪、振奮陽氣、通竅止痛。其方藥組成精簡,附子峻猛溫陽,細辛辛散通竅,蔥汁引藥上行,三者合用,共奏溫陽散寒、通竅止痛之功,故適用於陽虛寒凝所致的頭痛、鼻疾等症狀。本方體現了中醫「寒者溫之」的治療原則,為臨牀上治療虛寒性頭痛、鼻疾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傳統服藥法
川附子(去皮,生用)1枚,細辛半兩。
上以蔥汁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4丸,薑蘇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蔥附丸, 出處:《赤水玄珠》卷三。 組成:川附子(去皮,生用)1枚,細辛半兩。 主治:肺寒腦冷,鼻流清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