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
芍藥甘草附子湯
整體功效: 溫經散寒,緩急止痛。
主治: 傷寒發汗後陰陽俱虛,反惡寒;瘡家發汗成痙;發汗病不解,小便清,大便依度,腹痛。
本方是治療傷寒發汗後陰陽俱虛,反惡寒的方劑。由於傷寒發汗後,陽氣外泄,陰氣內盛,導致陰陽失調,出現反惡寒的症狀。本方以芍藥、甘草、附子為主要藥物,具有溫經散寒、緩急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反惡寒的症狀。
方解:
- 芍藥: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本方中芍藥用量較大,可以起到主要的治療作用。
- 甘草:具有益氣和中、緩急止痛的功效。甘草可以緩解芍藥的苦寒之性,使其藥性更加平和。
- 附子:具有溫經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附子可以溫補陽氣,緩解陰寒內盛的症狀。
注意事項:
文獻參考:
傳統服藥法
芍藥3兩,甘草(炙)3兩,附子1枚(炮去皮,破8片)。扶陽益陰。
以水8升,煮取1升5合,去滓,分3次溫服。
(《醫方類聚》卷五十七引《傷寒指掌圖》)。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芍藥、炙甘草、炮附子三味組成,亦可視芍藥甘草湯加附子。炮附子溫經扶陽;芍藥補血斂陰、炙甘草補中益氣,調和脾胃。再從配伍來看,芍藥配炙甘草,有酸甘化陰之妙,在芍藥甘草湯中,其劑量為各四兩,乃針對陰傷腳攣急而設;在本方則為各三兩,仍取酸甘化陰之用,其樁略小者,以證兼陽虛故也。 附子配甘草為辛甘化陽而設,且甘能守中,使辛甘溫之性,守而不走,正合扶陽於內之意。芍藥酸苦微寒,得附子之助,則益陰養血而不凝滯,故藥雖三味,而為扶陽益陰之佳方。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芍藥甘草附子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芍藥3兩,甘草(炙)3兩,附子1枚(炮去皮,破8片)。 主治:扶陽益陰。主治:傷寒發汗後陰陽俱虛,反惡寒;瘡家發汗成痙;發汗病不解,小便清,大便依度,腹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