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附湯

MI F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三因》卷九

熱性指數

50

寒性指數

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心經 27%
肺經 15%
胃經 15%
腎經 12%
肝經 1%
脾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4

主治功效


蜜附湯

整體功效

溫中散寒,止痛。

主治

心腹疼痛,或吐或泄,狀如霍亂;及冒涉濕寒,賊風入腹拘急切痛。疝氣發作。

蜜附湯是一首溫中散寒、止痛的中藥方劑。它由附子、桂枝、白芍、甘草組成。附子具有溫經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桂枝具有發汗解表、溫經通絡的功效;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甘草具有緩急和中、調和諸藥的功效。蜜附湯主要用於治療心腹疼痛、吐瀉、疝氣等症。

文獻參考

  • 傷寒論》:"心腹疼痛,或吐或泄,狀如霍亂;及冒涉濕寒,賊風入腹,拘急切痛。蜜附湯主之。"
  • 金匱要略》:"疝氣發作,蜜附湯主之。"

傳統服藥法


附子(生,去皮臍,切作4片,以白蜜煎,令附子變色,以湯洗,去蜜,切)半兩,桂心3分,芍藥3分,甘草(炙)4錢。大便秘結,加白蜜半匙同煎。
上為散。
每服4大錢,水1盞,加生薑5片,大棗2枚,煎至7分,去滓,食前服。

方劑組成解釋


蜜附湯由四味中藥組成,其中附子、桂枝、白芍均具有溫經散寒的功效,甘草具有緩急和中的功效。蜜附湯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心腹疼痛、吐瀉、疝氣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蜜附湯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蜜附湯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霍亂腹股溝疝氣細菌性食物中毒上吐下瀉睪丸疼痛腫脹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四肢筋肉筋攣僵硬

相同名稱方劑


蜜附湯, 出處:《三因》卷九。 組成:附子(生,去皮臍,切作4片,以白蜜煎,令附子變色,以湯洗,去蜜,切)半兩,桂心3分,芍藥3分,甘草(炙)4錢。 主治:心腹疼痛,或吐或泄,狀如霍亂;及冒涉濕寒,賊風入腹,拘急切痛。疝氣發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甘芍附子湯

相似度 85%

加味小建中湯

相似度 75%

桂枝紅花湯

相似度 75%

霹靂湯

相似度 75%

雙治湯

相似度 75%

太一白丸

相似度 75%

救汗湯

相似度 75%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