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麻黃附子甘草湯

MA HUANG FU ZI GAN CAO TANG

出處典籍: 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36

寒性指數

1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肺經 26%
心經 20%
脾經 20%
膀胱經 13%
胃經 13%
腎經 6%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素體陽虛,感受風寒,惡寒,不發熱,或有微熱,苔白,脈沉;腎陽不足,風濕外侵,通身浮腫。 感冒喉嚨痛用之神效

方劑組成解釋

麻黃性辛微苦溫。主治宣肺氣、散風寒、發汗解表、平喘止咳、利水消腫。可治療風濕痹痛關節痛、頭痛鼻塞、咳嗽氣喘、風疹瘙癢...等等。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附子性辛甘熱。主治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除濕。主治心腹冷痛、脾虛腹瀉、腳氣水腫、風寒濕痹、陽萎、疽瘡漏及一切沈寒痼冷之疾。

麻黃附子甘草湯為麻黃細辛附子湯去細辛加炙甘草而成。因病情比較輕緩,故去辛竄之細辛,加甘緩之炙甘草。方中麻黃解表邪,附子溫腎陽,炙草之用,既可扶中益氣,又可緩麻黃之發散,以求微微得汗而解,不致過汗,使之成為溫陽解表,微發汗而又不傷正氣的平和之方。

相關疾病

全身性水腫怕冷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麻黃附子甘草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麻黃(去節)2兩,甘草(炙)2兩,附子1枚(炮,去皮,破8片)。 主治:溫經解表。主治:素體陽虛,感受風寒,惡寒,不發熱,或有微熱,苔白,脈沉;腎陽不足,風濕外侵,通身浮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麻黃附子湯

相似度 100%

壺公丹

相似度 85%

甘草麻黃湯

相似度 80%

附子飲

相似度 75%

麻黃石膏湯

相似度 75%

小茵陳湯

相似度 66%

通表散

相似度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