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小茵陳湯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助茵陳之力:茵陳性寒,擅長清利溼熱,但對於寒溼凝滯,脾陽不足者,則力有不逮。附子性溫,能溫陽散寒,助茵陳溫陽化溼,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 扶正祛邪,增強療效:附子溫陽補虛,可增強脾腎陽氣,改善因脾腎陽虛導致的溼氣困脾、水溼停滯等症,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使溼熱之邪得以順利清除,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小茵陳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小茵陳湯以茵陳蒿為主藥,性苦寒,擅長清熱利濕,但久服易傷脾胃。甘草性甘平,能緩解茵陳蒿的寒性,避免其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
- 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能緩解茵陳蒿的苦味,使藥物更容易服用。同時,甘草還有健脾益氣、緩解藥物毒性的作用,有助於提高藥物的療效,讓藥物更安全有效地發揮作用。
小茵陳湯中包含茵陳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茵陳蒿為君藥,主治濕熱黃疸。茵陳蒿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清熱利濕、退黃疸之效。黃疸病症多因濕熱阻滯肝膽氣機,導致膽汁鬱積而引起,茵陳蒿可清熱利濕,使濕熱之邪得以消散,肝膽氣機恢復正常,從而達到退黃疸的目的。
- 小茵陳湯以茵陳蒿為主藥,配伍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增強療效。小茵陳湯中除了茵陳蒿外,還包含其他藥材,如大黃、梔子等,這些藥材各有其功效,與茵陳蒿相互配合,共同發揮清熱利濕、退黃疸的功效,使治療效果更佳。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小茵陳湯
組成: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茵陳蒿: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傳統功效。它可治療濕溫、濕疹、濕瘡等疾患;退熱、退黃、縮肝等症狀;治療下焦濕熱瘙癢、足脛跗腫和濕瘡流水;具有止癢的作用。茵陳蒿性味苦辛,微寒,入肝膽經,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治療水濕、水腫等相關症狀。常被用作平肝息風的輔助藥物,用於治療肝氣不舒、風邪內擾所導致的頭痛、頭暈、失眠等症。
主治功效:
陰黃證:一種中醫病症,患者脈象沉細遲緩,四肢和全身都感到寒冷。
用法用量:
口服,每日1劑,水煎服。
禁忌:
孕婦、兒童、哺乳期婦女禁用。
注意事項:
- 本方含有附子,有毒,應嚴格按照醫囑服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 服用本方期間,應定期複診,以監測病情變化。
總結:
小茵陳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是附子、甘草、茵陳蒿。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功效。臨牀上,本方主要用於治療陰黃證。
傳統服藥法
附子1個(破作8片),甘草1兩,茵陳蒿2兩。
上為細末。
水2升,煮取1升半,去滓放溫,分作3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小茵陳湯有溫陽散寒的作用,陰虛火旺、陽盛陰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小茵陳湯, 出處:《傷寒微旨論》卷下。 組成:附子1個(破作8片),甘草1兩,茵陳蒿2兩。 主治:陰黃證,脈沉細遲,四肢及遍身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