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丸

慢性肝炎丸

MAN XING GAN Y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0.24)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5%
肝經 16%
脾經 16%
心經 16%
膽經 8%
膀胱經 8%
肺經 8%
胃經
肝經
脾經
心經
膽經
膀胱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慢性肝炎丸中加入板藍根,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抗炎消腫的功效。

板藍根具有清熱解毒的特性,可有效抑制肝臟炎症,減輕肝細胞損傷。同時,板藍根亦能抗病毒,抑制病毒複製,減輕肝炎病毒的侵襲。

此外,板藍根還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於清除自由基,保護肝細胞免受損害。

因此,慢性肝炎丸中加入板藍根,可有效緩解肝炎症狀,促進肝臟修復。

慢性肝炎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肝臟炎症: 甘草性平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抗炎、利尿等功效,可緩解肝臟炎症,促進肝細胞修復。其有效成分甘草酸能抑制肝細胞損傷,減輕肝臟負擔。
  2. 保護肝臟功能: 甘草可保護肝臟免受損害,促進肝細胞再生,改善肝功能,提高肝臟解毒能力。同時,甘草還能調節免疫功能,減輕肝臟炎症反應。

慢性肝炎丸中加入茵陳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利膽退黃:茵陳蒿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清熱利濕、利膽退黃的功效。慢性肝炎常伴隨濕熱內蘊,肝膽失調,茵陳蒿可有效清熱解毒,利濕化瘀,幫助改善肝功能,減輕黃疸症狀。
  2. 抗炎保肝:現代研究表明,茵陳蒿中含有茵陳素、揮髮油等成分,具有抗炎、保肝的作用,可抑制肝細胞損傷,促進肝細胞再生,有助於改善肝炎引起的肝組織炎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慢性肝炎丸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慢性肝炎遷延性肝炎,針對患者表現的周身無力、食欲不振、腹脹、肝區疼痛等症狀。中醫理論中,此類病症多歸於「肝鬱脾虛」「濕熱蘊結」之範疇,顯示肝氣鬱滯影響脾胃運化,同時濕熱內蘊導致肝功能失調。

組成藥材及邏輯推理

1. 板藍根(50斤)

  • 性味歸經:苦,寒;歸心、胃經。
  •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利咽。
  • 應用:傳統用於濕熱黃疸、疫毒熾盛之證,現代研究證實其有抗病毒(如肝炎病毒)及保肝降酶作用,可減輕肝細胞損傷。

2. 茵陳(50斤)

  • 性味歸經:苦、辛,微寒;歸脾、胃、肝、膽經。
  • 功效:清利濕熱、退黃疸。
  • 應用:為治黃疸要藥,能促進膽汁分泌,改善肝膽鬱熱導致的腹脹、食欲不振,並有抗炎護肝之效。

3. 甘草(20斤)

  • 性味歸經:甘,平;歸心、肺、脾、胃經。
  • 功效: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諸藥。
  • 應用:既能緩解肝區疼痛(緩急),又可調和板藍根與茵陳的苦寒之性,防止傷及脾胃,同時現代研究顯示其抗肝纖維化作用。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清熱解毒為主:板藍根、茵陳配伍,針對肝炎濕熱毒邪之本,抑制病毒活性,減輕肝臟炎症。
  2. 利濕退黃為輔:茵陳促進濕熱從小溲而出,改善黃疸與腹脹。
  3. 調和健脾為佐:甘草補中益氣,緩解肝鬱乘脾導致的乏力、食少,並制約苦寒傷胃之弊。

此方體現中醫「清熱利濕、疏肝健脾」之治法,適用於慢性肝炎濕熱未清、兼有脾虛之證。其現代機制可能與抗病毒、抗炎、保肝降酶及調節免疫相關。

傳統服藥法


板藍根50斤,甘草20斤,茵陳50斤。
清肝消脹。每服15-20粒,溫開水送下,日2次。
忌各種酒類。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神經性厭食症慢性肝炎食慾不振

相同名稱方劑


慢性肝炎丸, 出處:《北京市中成藥規範》。 組成:闆藍根50斤,甘草20斤,茵陳50斤。 主治:清肝消脹。主治:慢性肝炎,遷延性肝炎,周身無力,食欲不振,腹脹,肝區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