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石膏湯
MA HUANG SHI GA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七十九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2.25)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麻黃石膏湯中包含麻黃,乃因其辛溫發散之性,可宣肺解表,疏風散熱。
麻黃性溫,入肺經,能散寒解表,發汗解熱,並可通鼻竅,利氣道。對於風寒犯肺、外感風寒,症見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等,麻黃可解表散寒,宣肺通竅,緩解症狀。
因此,麻黃石膏湯方中配伍麻黃,旨在利用其解表發散之效,以達治療外感風寒之目的。
麻黃石膏湯中包含石膏,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瀉火:石膏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的作用。麻黃石膏湯用於治療外感風熱,熱邪壅肺,症見發熱、咳嗽、喘息、痰黃黏稠等。石膏可清肺熱,降氣化痰,配合麻黃等藥物,可達到解表散寒、清熱化痰的效果。
- 寒熱並用:麻黃石膏湯屬於寒熱並用的方劑,麻黃性溫,具有發汗解表之效;石膏性寒,具有清熱瀉火之效。二者配伍,相輔相成,既能發汗解表,又能清熱瀉火,使寒熱之邪均得宣泄,更利於疾病的痊癒。
麻黃石膏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調和藥性: 麻黃性辛溫,石膏性寒涼,兩者性味相反,易傷脾胃。甘草性平甘,味甘入脾胃,能調和麻黃、石膏之性,防止傷脾胃,使藥效更平和。
二、 緩解副作用: 甘草具有緩和麻黃的發汗作用,防止過度發汗導致氣虛。同時,甘草也能夠緩解石膏的寒涼之性,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度損傷。
麻黃石膏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協調藥性: 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可以補益脾胃,增強機體正氣。麻黃石膏湯為辛涼解表之劑,容易損傷脾胃,加入白朮可以中和其寒涼之性,保護脾胃,防止藥物過於寒涼而損傷正氣。
- 固表止汗: 麻黃石膏湯主治外感風熱,常伴有發熱、汗出等症狀。白朮能固表止汗,可以防止因麻黃發汗而導致汗出過多,導致氣虛、正氣不足。
麻黃石膏湯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寒熱並治:麻黃石膏湯主治風寒表實証,但附子的加入可溫陽化寒,平衡麻黃石膏的清熱之力,避免寒涼過度傷及陽氣,達到寒熱並治的效果。
- 扶正祛邪:附子具有回陽救逆、溫補脾腎的功效,可增強患者的正氣,提高抵抗力,從而更有效地祛除病邪,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因此,附子在麻黃石膏湯中的加入,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不僅能有效治療疾病,還能保護患者的元氣。
主治功效
麻黃石膏湯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
- 麻黃: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 石膏:清熱瀉火、止咳化痰。
- 甘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
-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 附子:溫經散寒、補火助陽。
主治功效:
根據古代醫書記載,麻黃石膏湯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症狀:
表裡雙解: 古文多次提到「表裡雙解」,如《專治麻痧初編》、《醫述》、《痧疹輯要》等。這表明麻黃石膏湯既能解表散寒,又能清解裡熱,適用於外感風寒,內有鬱熱之證。例如,《醫述》中提到「復有火毒本甚,外感寒邪,外雖寒而中實熱,又宜表裡雙解,古人有麻黃石膏湯,予仿其法,全活甚多。」
宣肺平喘: 《備急千金要方》和《雜病廣要》指出麻黃石膏湯可用於治療「上氣胸滿」等症狀,這與麻黃的宣肺平喘功效相符。
溫瘧先熱後寒: 《濟陽綱目》記載麻黃石膏湯可治「溫瘧先熱後寒者,以其先有舊熱,而後傷寒也」。
風水遍身腫: 《聖濟總錄》提及麻黃石膏湯可治「風水遍身腫,骨節疼痛,惡風腳弱,汗出不仁。」
治療原理分析:
麻黃石膏湯的治療原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發中有降,升降並用: 《專治麻痧初編》指出「麻黃石膏湯發中有降也」,「一升一降也」。麻黃發汗解表,石膏清熱瀉火,二者合用,既能散外邪,又能清裡熱,達到發中有降、升降並用的效果。
針對火毒、外感寒邪: 多篇古文提到「火毒本甚,外感寒邪」的情況,如《專治麻痧初編》、《醫述》、《痧疹輯要》等。麻黃石膏湯中,麻黃解表散寒,石膏清解火毒,正好針對此類病機。
調節陰陽: 《專治麻痧初編》提到「麻黃石膏湯升麻石膏湯一升一降也,小兒純陽之體,有升無降其可恃乎。」這提示麻黃石膏湯可能通過升降作用來調節陰陽平衡。
表裡同治,攻補兼施: 根據方劑組成,麻黃、石膏負責解表清裡,屬於「攻」;白朮健脾益氣,附子溫陽散寒,屬於「補」。這種搭配體現了表裡同治、攻補兼施的治療原則。
總結:
麻黃石膏湯是一個表裡雙解的方劑,主要針對外感風寒、內有鬱熱的證候。其通過麻黃的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和石膏的清熱瀉火、止咳化痰,以及甘草、白朮、附子的調和、健脾、溫陽作用,達到發中有降、升降並用、表裡同治的效果。在古代醫學中,它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包括麻疹、溫瘧、風水等。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麻黃石膏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九。 組成:麻黃(去根節)6兩,石膏8兩,甘草(炙)2兩,白朮3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枚。 主治:風水遍身腫,骨節疼痛,惡風腳弱,汗出不仁。
麻黃石膏湯, 出處:《治疹全書》。 組成:麻黃(去節)1兩,石膏(研)9錢,杏仁(去皮尖,研)4錢,前胡5錢,枳殼3錢,黃芩1兩。 主治:凡疹見標,腮紅隱隱不起,旋出旋沒,發熱煩渴,喘急神昏,不省人事,譫語發狂,身乾無汗,大便閉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