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芎湯

GUI CHO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血証論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1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肺經 20%
心經 14%
脾經 13%
腎經 8%
膽經 4%
心包經 4%
膀胱經 4%
胃經 4%
肝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膽經
心包經
膀胱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歸芎湯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止痛: 當歸為補血活血之要藥,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對於婦科疾病中常見的經血不通、痛經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調和氣血: 歸芎湯以川芎為君藥,善於行氣止痛,當歸則補血養血,兩者相輔相成,能有效調和氣血,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緩解因氣血失調引起的各種症狀。

因此,當歸在歸芎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能活血止痛,更能調和氣血,達到治病的目的。

歸芎湯中包含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通經絡,活血止痛:川芎味辛性溫,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能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歸芎湯主治血瘀經閉、痛經等症,川芎的活血止痛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狀。

2. 補氣養血,調和氣血:川芎不僅能活血化瘀,還能補氣養血,調和氣血。歸芎湯中往往還含有當歸等補氣養血藥材,川芎的加入可以促進氣血運行,使補氣養血的效果更加顯著。

歸芎湯中包含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痙: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痙的功效。歸芎湯主治血虛風燥所致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而防風可以驅散風寒,緩解頭部血管痙攣,達到止痛的效果。
  2. 調和營衛,協同止痛: 防風入肝經,可以調和營衛,改善氣血運行,而歸芎湯中其他藥材如川芎、當歸、白芍等,也具有活血化瘀、補血養血的作用。防風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可以共同促進氣血流通,達到止痛的效果。

歸芎湯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荊芥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歸芎湯主要針對血虛風燥、經絡不通所致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而荊芥的加入有助於疏解風寒,減輕頭部及肢體疼痛,改善麻木感。
  2. 助氣行血,活血止痛: 荊芥能通經絡,活血化瘀,與歸芪、川芎等藥材相配,可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血液循環,進一步減輕疼痛,加速病症康復。

歸芎湯中加入菊花,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疏散風熱:菊花性涼,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歸芎湯本身為活血化瘀、止痛止血的方劑,但若患者伴有風熱症狀,如頭脹痛、目赤腫痛等,則可加入菊花以清熱解毒,緩解風熱之邪,避免加重病情。
  2. 平肝潛陽,清肝明目:菊花亦可平肝潛陽,清肝明目。歸芎湯中常用於治療頭風、頭痛、眩暈等症,而菊花可輔助其平肝潛陽,清利頭目,進一步緩解患者症狀,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歸芎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涼血止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具有涼血止血、養陰生津的作用。歸芎湯中常用於治療血熱妄行、出血不止的病症,而生地黃可清熱涼血,抑制血熱,使血行正常,達到止血的目的。
  2. 滋陰潤燥: 生地黃可滋陰潤燥,緩解血熱所致的燥熱症狀,例如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在歸芎湯中,生地黃可以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歸芎湯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玄參性寒,味甘苦,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之效。歸芎湯主要用於治療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玄參的清熱涼血作用可有效緩解血熱,減少出血。
  2. 滋陰潤燥:玄參亦可滋陰潤燥,適用於血熱耗傷陰液的情況。歸芎湯中常用於治療婦科疾病,而女性體質偏於陰虛,玄參的滋陰潤燥作用可改善陰虛內熱,補充體液,促進身體恢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歸芎湯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現存古籍醫書記載,歸芎湯及其加味方,主治功效如下:

一、 婦科疾病

  • 催生助產: 歸芎湯在催生方面應用廣泛,適用於氣血虛弱、交骨不開、產門不開、難產、產程延長等情況。其治療原理為:
    • 補氣養血: 方中當歸、川芎能補血活血,改善產婦氣血不足的狀態,提供足夠的能量推動胎兒娩出。
    • 行氣活血: 川芎可行氣活血,祛瘀通經,有助於打開產道,促進分娩。
    • 溫經散寒: 部分加味方中會加入溫經散寒藥物,以應對產婦體虛受寒,氣血凝滯的情況。
  • 產後調理: 歸芎湯可用於產後血暈、惡露不絕、胞衣不下等症。其治療原理為:
    • 祛瘀生新: 產後瘀血內阻,歸芎湯可行氣活血,祛除瘀血,促進新血生成。
    • 補益氣血: 部分加味歸芎湯會加入補氣藥物,以應對產後氣血虧虛,促進身體恢復。
    • 調和肝脾: 針對產後肝氣不和、脾不統血導致的惡露不絕,歸芎湯可與其他方劑合用,達到調和肝脾,固攝經血的目的。
  • 月經不調: 歸芎湯加味後可用於治療虛寒型月經不調,其治療原理為溫經散寒,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二、 眼科疾病

  • 瘦人眼症: 歸芎湯可用於治療瘦人血少兼熱所致的眼疾,其治療原理為:
    • 滋陰養血: 方中當歸、生地黃、玄參等藥物能滋陰養血,補充眼部所需營養。
    • 清熱明目: 菊花、荊芥等藥物能清熱解毒,平肝明目,改善眼部不適。

三、 其他疾病

  • 痘疹色不紅: 歸芎湯可用於治療痘疹色不紅,屬血虛者,其治療原理為補血活血,使痘疹得血而色紅。
  • 眩暈: 歸芎湯可用於治療亡血過多而引起的眩暈,其治療原理為補血活血,濡養腦竅。

歸芎湯的應用,體現了中醫「通則不痛,痛則不通」、「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的理論。通過補血活血、行氣祛瘀,達到治療各種疾病的目的。同時,根據不同病症,歸芎湯常會加減其他藥物,以增強療效或擴大治療範圍。

傳統服藥法


當歸1錢5分,川芎1錢,防風8分,荊芥8分,菊花8分,生地(酒洗)8分,玄參7分。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歸芎湯, 出處:《眼科闡微》卷三。 組成:當歸1錢5分,川芎1錢,防風8分,荊芥8分,菊花8分,生地(酒洗)8分,玄參7分。 主治:瘦人眼症,血少兼熱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