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蒺藜煎

DANG GUI JI LI JI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心經 18%
肺經 15%
脾經 15%
腎經 9%
胃經 5%
膀胱經 3%
膽經 2%
心包經 2%
肝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當歸蒺藜煎是中醫中的一個經典方劑,主要用於治療一些由於氣虧血虛或肝腎不足引起的症狀。當歸作為該方劑的重要組成成分之一,其作用不容小覷。首先,當歸被譽為“血中之母”,具有補血活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血液生成,有助於改善因血虛導致的面色蒼白、頭暈眼花等症狀。其次,當歸還具備調經作用,能夠調和女性的生理週期,尤其對於月經不調或痛經有明顯的改善效果。此外,當歸還可以促進其他藥材的功效,提高整體方劑的療效。當歸所含的揮發油成分與多糖,具有抗炎、抗氧化等多種功效,對於調理體質,增強免疫力也有所幫助。因此,當歸在當歸蒺藜煎中的應用,是經過臨牀驗證並相應理論支持的,充分展現了其在中醫治療中的重要性。

當歸蒺藜煎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 熟地黃為補血要藥,能滋陰補血,填精益髓,與當歸相輔相成,共同改善血虛症狀,如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悸氣短等。
  2. 調和藥性: 蒺藜性寒,而熟地黃性溫,二者搭配可互相調和藥性,避免寒性過強,更利於藥物作用的發揮。

熟地黃的加入,使當歸蒺藜煎既能補血,又能平肝熄風,適用於血虛肝風內動的病症。

當歸蒺藜煎方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肝腎陰虛: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急止痛之效。當歸蒺藜煎以當歸補血養血,蒺藜平肝解鬱,而白芍可協同當歸滋養肝腎陰血,緩解肝腎陰虛所致的頭暈目眩、腰膝痠軟等症狀。
  2. 抑制肝陽上亢: 蒺藜性微寒,善於平肝解鬱,但其寒涼之性也易傷脾胃,而白芍性微寒,具有斂陰柔肝之功,可協同蒺藜平肝解鬱,同時避免其寒性過於傷脾胃,達到陰陽調和之效。

當歸蒺藜煎是一張用於治療皮膚病變、特別是與血虛風燥相關病症的中藥方劑。其組成成分中包含有當歸、蒺藜及何首烏等多種中藥材。何首烏作為該方劑的重要成分之一,主要取其滋補肝腎、養血生髮之效。在傳統中醫學理論中,認為「髮為血之余」、「腎藏精,主骨生髓,其華在髮」,這表明頭髮的健康狀況與肝腎功能息息相關。

何首烏性微溫、味甘澀,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益精血的功效。對於因肝腎不足導致的頭髮早白、脫髮以及皮膚乾燥等症狀,使用何首烏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此外,何首烏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由血虛引起的皮膚問題。因此,在當歸蒺藜煎中加入何首烏,能夠增強整個方劑在滋補肝腎、養血潤燥方面的療效,從而更好地對抗因血虛風燥所導致的各種皮膚病變。

「當歸蒺藜煎」方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邪,止痛止癢: 防風性辛溫,具有疏散風邪、止痛止癢之功效。當歸蒺藜煎常用於治療風濕痹痛、皮膚瘙癢等症,而防風可有效疏解風邪,減輕疼痛和瘙癢,提升療效。
  2. 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防風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當歸、蒺藜等,具有協同作用,可以增強藥效。例如,防風可以促進當歸活血化瘀的作用,蒺藜的祛風除濕作用,共同改善患者的症狀。

當歸蒺藜煎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相輔相成,增強活血化瘀功效:當歸、蒺藜皆具活血化瘀之效,川芎亦為活血藥,三者合用,藥力相乘,可加強活血化瘀之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所致的病症。
  2. 引導藥力,促進藥物吸收:川芎味辛,性溫,能通經活絡,引導當歸、蒺藜的藥力直達病竈,促進藥物吸收,提高療效。

「當歸蒺藜煎」方中加入荊芥,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1. 疏散風熱:荊芥性辛溫,善於疏散風邪,並可清熱解表,與當歸、蒺藜的補血活血作用相輔相成,有助於改善因風熱引起的頭暈、頭痛、鼻塞等症狀。
  2. 通經活絡:荊芥具有通經活絡的功效,可以促進氣血運行,配合當歸、蒺藜,可以改善血瘀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總之,荊芥的加入,可以增強方劑疏散風熱、通經活絡的功效,使治療效果更顯著。

當歸蒺藜煎方中加入白芷,主要考量以下兩個原因:

1. 疏風通竅: 白芷具有疏散風寒、通竅止痛的功效。方中當歸、蒺藜主要針對肝經血虛、筋脈拘攣,而風寒阻滯則可加重病情。白芷可配合當歸、蒺藜疏散風寒,暢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減輕疼痛。

2. 祛風除濕: 白芷亦能祛風除濕,而濕邪阻滯亦會影響氣血運行,加重筋脈拘攣。白芷的祛風除濕之功,可配合其他藥物,共同改善濕邪阻滯所致的痺痛症狀,使治療更完善。

「當歸蒺藜煎」方劑中包含「白蒺藜」,主要原因有二:

  1. 補血活血,疏肝解鬱: 白蒺藜性平,味辛,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與當歸補血活血、養血調經之效相輔相成,能有效改善肝鬱氣滯、血瘀不通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乳房脹痛等症。
  2. 滋陰潤燥,清熱利濕: 白蒺藜亦具滋陰潤燥、清熱利濕的功效,可改善因肝腎陰虛、血虛津虧所致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小便不利等症。與當歸補血滋陰、養血潤燥相配合,能更好地調和氣血,改善陰虛內熱。

「當歸蒺藜煎」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1. 調和藥性,緩解藥物副作用: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保護脾胃的作用。當歸、蒺藜皆屬較偏寒性藥材,甘草能中和其寒性,避免對脾胃造成負擔,使藥性更加平和,減少副作用。
  2.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 甘草能增強當歸、蒺藜的補血活血、疏肝解鬱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例如,甘草能提高當歸的補血作用,並輔助蒺藜疏肝解鬱,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當歸蒺藜煎」主要成分是:當歸、熟地黃、白芍、何首烏、防風、川芎、荊芥、白芷、白蒺藜、甘草。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何首烏具有補血、補氣、祛風除濕、益精、解毒、活絡止痛、通便、強筋骨、補益肝腎等功效。

防風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荊芥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溼、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白蒺藜具有補血、補氣、補腎、益精、活血化瘀、平肝熄風、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當歸蒺藜煎主治功效:惡瘡、瘡癤、發疹等,因為身體氣血不足,邪惡的毒氣沒有化解,內部並沒有實熱,卻腫痛流膿出血。

傳統服藥法


當歸2錢,熟地2錢,芍藥(酒炒)2錢,何首烏2錢,炙甘草1錢,防風,川芎1錢,荊芥穗1錢,白芷1錢,白蒺藜(炒,搗碎)3錢或5錢。
陽虛不能化毒者,加桂枝,甚者,再加乾薑、附子;氣虛不化者,加黃耆、人參;毒陷不能外達者,加穿山甲或皂刺。
上或水或酒,用2鐘煎服,然水不如酒。或以水煎服,後飲酒數杯,以行藥力亦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膀胱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癤和癰麻疹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小便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當歸蒺藜煎,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當歸2錢,熟地2錢,芍藥(酒炒)2錢,何首烏2錢,炙甘草1錢,防風,川芎1錢,荊芥穗1錢,白芷1錢,白蒺藜(炒,搗碎)3錢或5錢。 主治:癰疽瘡疹,血氣不足,邪毒不化,內無實熱而腫痛淋漓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