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出處典籍:《點點經》卷三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心經 21%
脾經 18%
肺經 14%
腎經 6%
心包經 3%
膽經 3%
胃經 3%
膀胱經 2%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心包經
膽經
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7

主治功效

補脾養血湯

整體功效: 補脾養血,清熱解毒

主治: 脾虛血熱,疥癬疼癢,通身紅點如蟲齧咬,或麻木腫脹

本方由當歸、川芎、白芍、茯苓、蒼朮、荊芥、防風、生地黃、熟地黃、牛蒡、紅花、甘草等組成。當歸、川芎、白芍補血活血,茯苓、蒼朮健脾利濕,荊芥、防風祛風解表,生地黃、熟地黃滋陰涼血,牛蒡、紅花清熱解毒,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補脾養血,清熱解毒之功。

文獻參考:

  •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十九:「補脾養血湯,治脾虛血熱,疥癬疼癢,通身紅點如蟲齧咬,或麻木腫脹。」
  • 《中醫臨床治療學》:「補脾養血湯,適用於脾虛血熱所致的疥癬,症見全身皮膚瘙癢,皮疹密集,色紅,有滲出液,或伴有麻木腫脹。」

傳統服藥法

當歸2錢,川芎1錢半,白芍1錢半,茯苓1錢半,蒼朮1錢,荊芥1錢,防風1錢,生地1錢,熟地1錢,牛子(炒)1錢,紅花5分,甘草4分。
薑、棗為引。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脾虛血熱為病機,故以補脾養血、清熱解毒為主。方中當歸、川芎、白芍補血活血,茯苓、蒼朮健脾利濕,荊芥、防風祛風解表,生地黃、熟地黃滋陰涼血,牛蒡、紅花清熱解毒,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補脾養血,清熱解毒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疥癬
麻痺
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

相同名稱方劑

補脾養血湯, 出處:《點點經》卷三。 組成:當歸2錢,川芎1錢半,白芍1錢半,茯苓1錢半,蒼朮1錢,荊芥1錢,防風1錢,生地1錢,熟地1錢,牛子(炒)1錢,紅花5分,甘草4分。 主治:脾虛血熱,疥癬疼癢,通身紅點如蟲齧咬,或麻木腫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增益四物湯

相似度 73%

四物消風散

相似度 70%

荊防四物湯

相似度 66%

風濕六合湯

相似度 66%

養榮附氣湯

相似度 66%

清血四物湯

相似度 66%

加減攻毒散

相似度 64%

清血散

相似度 63%

元始膏

相似度 63%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