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養榮附氣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養血活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調經的功效。養榮附氣湯旨在滋養氣血,而當歸的補血作用可以增強氣血生化,改善氣虛血虧的狀態。
- 行氣止痛:當歸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心痛等症狀。養榮附氣湯中加入當歸,可協同其他藥材,促進氣血流通,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所導致的疼痛。
因此,當歸在養榮附氣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能補血養血,又能行氣止痛,有助於改善氣虛血虧、氣滯血瘀等症狀,達到養榮附氣的功效。
養榮附氣湯中包含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血: 熟地黃性溫,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的功效。方中因氣虛血弱,而熟地黃能補血填精,使血氣充足,從而達到養榮的效果。
- 益腎固精: 熟地黃能補腎精,而腎精為氣之根,氣虛常因腎精不足所致。熟地黃能補腎精,從而固本培元,使氣血充盈,達到附氣的效果。
熟地黃在養榮附氣湯中,起到滋陰補血、益腎固精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使方劑達到養榮附氣的效果。
養榮附氣湯中加入川芎,主要是基於其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在養榮附氣湯中,川芎的主要作用是:
- 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養榮附氣湯多用於氣血不足、血瘀阻滯所致的疾病,川芎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情況,有助於氣血運行通暢。
- 疏通經絡,緩解疼痛:川芎可疏通經絡,緩解氣血不通所致的疼痛。
因此,川芎的加入,有助於整體藥方發揮養血、行氣、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養榮附氣湯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方中加入紅花,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有助於改善氣虛血瘀所致的症狀。
- 溫經散寒: 紅花亦具溫經散寒的功效,能溫暖經脈,驅散寒邪。對於氣虛血瘀兼寒凝血脈者,紅花可起到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改善寒凝血脈所致的疼痛和肢體麻木等症狀。
養榮附氣湯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原因有二:
- 滋陰養血: 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養血生津之效。方中以生地黃滋陰養血,可緩解氣虛津虧、陰虛火旺等症狀,為氣血雙補之基。
- 配伍相宜: 生地黃與其他藥材如麥冬、黃芪等配伍,可協同增強滋陰養血、補氣固本之效,達到整體調理氣血、增強機體抵抗力的作用。
養榮附氣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減少副作用的作用。養榮附氣湯藥性較偏溫燥,加入甘草可緩解藥性,避免燥熱傷陰。
- 補益氣血: 甘草補脾益氣,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黃芪、當歸等相輔相成,共同增強補氣養血的效果,使氣血充盈,達到養榮附氣的目的。
甘草在養榮附氣湯中起著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養榮附氣湯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痘窠囊蒼老,漿不厚而色淡白者」,屬痘疹(如天花、水痘等)病程中氣血不足之證。
- 痘窠囊蒼老:指痘疹外觀乾癟、不飽滿,可能因氣血虛弱,無法充盈痘窠所致。
- 漿不厚而色淡白:痘疹內漿液稀薄、色淡,反映氣血兩虛,尤以血虛為主,正氣不足難以化生濃稠漿液。
此證關鍵在於 氣血虧虛,尤其偏重 血虛兼瘀,故方劑設計以養血活血為主,佐以益氣生津之品。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配伍意義
- 當歸:
- 性味甘辛溫,歸肝、心、脾經。
- 為補血要藥,兼能活血,促進痘疹局部氣血運行,改善漿液生成。
- 熟地黃:
- 甘微溫,歸肝、腎經。
- 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為滋養陰血基礎,助痘疹漿液充盈。
- 川芎:
- 辛溫,歸肝、膽、心包經。
- 活血行氣,與當歸協同增強血行,防熟地滋膩壅滯,使補而不滯。
- 紅花:
- 辛溫,歸心、肝經。
- 活血祛瘀,疏通局部氣血,改善痘窠囊「蒼老」狀態。
- 生地黃:
- 甘苦寒,歸心、肝、腎經。
- 清熱涼血、養陰生津,與熟地黃搭配,補血兼清餘熱,防止血瘀化熱。
- 甘草:
- 甘平,歸心、肺、脾、胃經。
- 益氣和中,調和諸藥,助脾胃化生氣血。
- 生薑(1片):
- 辛溫,歸肺、脾、胃經。
- 溫中散寒,助藥力吸收,提振脾胃功能以資氣血生化之源。
2. 方劑整體作用機理
- 養血為本:當歸、熟地、生地直補陰血,改善漿液稀薄色淡。
- 活血助運:川芎、紅花行氣活血,防補藥壅滯,並促進痘窠局部氣血充盈。
- 氣血互生:甘草益氣,生薑溫中,間接助血生化,呼應「附氣」方名。
- 寒溫兼顧:生地清熱制約熟地、紅花之溫性,適合痘疹後期虛中夾熱之證。
三、結論
本方以 養血活血 為主軸,針對痘疹氣血不足、漿液不充之證,透過補血、行血、益氣的配伍,使氣血得充、瘀滯得行,從而改善痘窠外觀與漿液質量。其組方嚴謹,體現中醫「寓通於補」的治療思維。
傳統服藥法
當歸、熟地、川芎、紅花、生地、甘草。
加生薑1片,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陰虛血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養榮附氣湯, 出處:《救偏瑣言》卷十。 組成:當歸、熟地、川芎、紅花、生地、甘草。 主治:痘窠囊蒼老,漿不厚而色淡白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