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建中加當歸湯

HUANG QI JIAN ZHONG JIA DANG GU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本事》卷八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肺經 22%
心經 17%
三焦經 6%
腎經 6%
大腸經 6%
肝經 6%
膀胱經 4%
胃經 4%
脾經
肺經
心經
三焦經
腎經
大腸經
肝經
膀胱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黃耆建中加當歸湯

整體功效: 益氣養血,和營止痛。

主治: 傷寒發熱,頭疼,煩渴,脈浮數而無力,尺以下遲而弱,未可表散發汗者。

本方是治療傷寒初期,症狀為發熱、頭疼、煩渴,脈浮數而無力,尺以下遲而弱,未可表散發汗者的方劑。方中黃耆、白芍、當歸補益氣血,桂枝溫通經脈,甘草調和諸藥。

文獻參考:

  • 傷寒論》:「傷寒發熱,頭疼,煩渴,脈浮數而無力,尺以下遲而弱,未可表散發汗者,黃耆建中湯主之。」
  • 金匱要略》:「傷寒發熱,頭疼,煩渴,脈浮數而無力,尺以下遲而弱,未可表散發汗者,黃耆建中湯主之。」

傳統服藥法


黃耆1兩半(蜜炙),當歸(洗,去蘆,薄切,焙乾)1兩半,白芍藥3兩,桂枝1兩1分(去粗皮,不見火),甘草1兩(炙)。
上為粗末。
每服5錢,加生薑3片,大棗1個,水1盞半,同煎至8分,去滓,取7分清汁,日3次,夜2次。尺脈尚遲,再作1劑。
傷寒:昔有鄉人丘生者,病傷寒,予為診視,發熱頭疼煩渴。脈雖浮數而無力,尺以下遲而弱。予曰,雖屬麻黃證,而尺遲弱,仲景雲,尺中遲者,榮氣不足,血氣微少,未可發汗,予於建中湯加當歸黃耆令飲,翌日脈尚爾,其家煎迫,日夜督發汗藥,言幾不遜矣。予忍之,但只用建中調榮而巳,至五日尺部方應,遂投麻黃湯,啜第二服,發狂,須臾稍定,略睡巳得汗矣,信知此事是難是難。
黃耆建中湯、黃耆湯(《普濟方》卷二三四)。

方劑組成解釋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舉陷。
  • 白芍:養血柔肝,緩急止痛。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桂枝:溫經通脈,發汗解肌。
  • 甘草:調和諸藥,緩急和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表邪未解、氣血不足的情況下使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黃耆建中加當歸湯, 出處:《本事》卷八。 組成:黃耆1兩半(蜜炙),當歸(洗,去蘆,薄切,焙乾)1兩半,白芍藥3兩,桂枝1兩1分(去粗皮,不見火),甘草1兩(炙)。 主治:傷寒。發熱,頭疼,煩渴,脈浮數而無力,尺以下遲而弱,未可表散發汗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桂枝合補血湯

相似度 100%

養生湯

相似度 88%

回陽升陷湯

相似度 80%

耆歸湯

相似度 80%

快斑越婢湯

相似度 80%

桂枝白芍湯

相似度 80%

歸耆湯

相似度 80%

苦酒方

相似度 75%

縮汗煎

相似度 75%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