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黃耆1兩半(蜜炙),當歸(洗,去蘆,薄切,焙乾)1兩半,白芍藥3兩,桂枝1兩1分(去粗皮,不見火),甘草1兩(炙)。
上為粗末。
每服5錢,加生薑3片,大棗1個,水1盞半,同煎至8分,去滓,取7分清汁,日3次,夜2次。尺脈尚遲,再作1劑。
傷寒:昔有鄉人丘生者,病傷寒,予為診視,發熱頭疼煩渴。脈雖浮數而無力,尺以下遲而弱。予曰,雖屬麻黃證,而尺遲弱,仲景雲,尺中遲者,榮氣不足,血氣微少,未可發汗,予於建中湯加當歸黃耆令飲,翌日脈尚爾,其家煎迫,日夜督發汗藥,言幾不遜矣。予忍之,但只用建中調榮而巳,至五日尺部方應,遂投麻黃湯,啜第二服,發狂,須臾稍定,略睡巳得汗矣,信知此事是難是難。
黃耆建中湯、黃耆湯(《普濟方》卷二三四)。
方劑組成解釋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舉陷。
- 白芍:養血柔肝,緩急止痛。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桂枝:溫經通脈,發汗解肌。
- 甘草:調和諸藥,緩急和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表邪未解、氣血不足的情況下使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黃耆建中加當歸湯, 出處:《本事》卷八。 組成:黃耆1兩半(蜜炙),當歸(洗,去蘆,薄切,焙乾)1兩半,白芍藥3兩,桂枝1兩1分(去粗皮,不見火),甘草1兩(炙)。 主治:傷寒。發熱,頭疼,煩渴,脈浮數而無力,尺以下遲而弱,未可表散發汗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