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內側痛拍打、穴道按摩刮痧,激痛點養生法!

- 最後更新:2023-09-15
關於腳內側痛的中醫證候分析:點選開啟

從主要的經絡穴道下手改善腳內側痛


通往腳內側(足弓)部位的主要經絡,主要有肝經、脾經與腎經,所以腳內側痛一定與這些經絡有關聯,至於出現的時間是有規則可尋的。

每年7-9月的時候,多數人體內脾經的能量到達最低點,肝經與腎經開始能量低下,就會有一定比例的人開始會出現腳內側(足弓)部位疼痛, 這其實都是受到季節性的影響。

進入冬季之後,多數人的肝經、腎經能量更為降低,尤其是腎經在寒冷的冬天能量更是低下, 更容易引發腳內側(足弓)部位疼痛。

造成足弓痛的經絡,主要是腎經、肝經與脾經
造成足弓痛的經絡,主要是腎經、肝經與脾經

由於這些經絡都是屬於人體的「陰經」,當氣血不足的時候,經絡不通的時候就會出現疼痛。

所以腳內側(足弓)部位疼痛時,可以疏通這些經絡改善疼痛,不是只有按摩腳部,可以從小腿,甚至從大腿開始經絡拍打或按摩, 疏通整個下肢的「腳三陰經」。

可以配合一些熱療法,例如:熱水泡腳,用紅外線照射,加上經絡拍打或按摩,就可以改善或加速痊癒。

足少陰腎經

足少陰腎經

《黃帝內經.靈樞》提到:「腎足少陰之脈,起於小趾之下,邪走足心,出於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

因此,腳內側痛有很大的機率,就是腎經受損或氣血不暢所以引起的。腎經按摩可以幫助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緩解疼痛。

可以主要針對「湧泉穴」、「太溪穴」按摩或拍打,坐在椅子上,將雙腳平放在地面上,用拇指按壓湧泉穴,力度以感到酸脹為宜,每次按壓3-5分鐘。

也可以揉捏或拍打小腿內側,沿著從腳踝到膝蓋的小腿內側腎經循行路線,也可以加強「陰谷穴」的拍打。

建議穴道

載入中...
足太陰脾經

足太陰脾經

《黃帝內經.靈樞》提到:「脾足太陰之脈,起於大趾之端,循趾內側白肉際,過核骨後,上內踝前廉,上踹內」

因此,腳內側痛有很大的機率,也是脾腎經受損或氣血不暢所以引起的。按摩脾經可以幫助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緩解疼痛。

可以針對太白穴,或是小腿陰陵泉、地機、三陰交這些重點穴位疏通,都可以改善腳內側痛。

 

 

建議穴道

載入中...
足厥陰肝經

足厥陰肝經

《黃帝內經.靈樞》提到:「肝足厥陰之脈,起於大趾叢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

雖然肝經在路線上看起來與腳內側痛沒有太直接關係,肝經受損或氣血不暢也會加重腳內側痛,所以也要配合按摩。

主要可以針對「太衝穴」部分加強按摩,也可以加強小腿部分的肝經拍打。

事實上在拍打小腿的脾經、腎經的時候,就可以順便拍打肝經。

建議穴道

載入中...

從其他的經絡穴道下手改善腳內側痛


肝經、脾經與腎經異常,若基於經絡「臟腑別通」對應原則,可以在大腸經、小腸經與三焦經上找到對應點。

基於「表裡經」對應原則,可以在膽經、胃經與膀胱經上找到對應點。基於同名對應原則,可以在心包經、肺經、心經上找到對應點。

例如,小腸經雖然在手部,依然可以找到改善脾經的對應穴道。心經雖然位於手部,也可以改善腳部的疼痛。

這裡建議的對應經絡是「肺經」與「心經」,因為肺經與心經,可以同時手腳對應腳內側的「脾經」與「腎經」異常所造成的疼痛。

手太陰肺經

手太陰肺經

肺經與脾經都屬於「太陰經」,因此具備對應關係。

基於手腳對應關係,手部的「魚際穴」附近,可以對應腳內側,因此經常按摩也可以改善腳內側痛。

 

建議穴道

載入中...
手少陰心經

手少陰心經

「心經」與「腎經」具有表裡對應的關係, 所以透過按摩手部的心經,也可以改善腳部的腎經異常,進一步改善腳內側痛。

可以加強手掌部位「少府穴」的按摩,可以改善腳部的腳內側痛。

建議穴道

載入中...

按摩相關肌肉激痛點改善腳內側痛


改善腳內側痛,除了有可能是「附生舟狀骨」之外,也可以從一些肌肉、筋膜下手。

阿基里斯腱附近的激痛點,可以改善足後跟痛與腳內側痛。

按摩小腿內側的腓腸肌激痛點,可以改善足三陰經絡(肝經、脾經與腎經)的經筋異常,對於改善腳內側痛很有幫助。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