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石六味丸

CI SHI LIU WE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偏寒 (0.77)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0%
心經 17%
肝經 17%
肺經 17%
脾經 8%
胃經 4%
膀胱經 4%
腎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磁石六味丸方中包含磁石,主要基於其鎮心安神,平肝潛陽的功效。

磁石性寒,入肝、腎經,具有鎮靜安神、平肝熄風的功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頭暈目眩、肝陽上亢等症狀,磁石能有效改善。

此外,磁石還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吐血、衄血、崩漏等症。

磁石六味丸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填精,滋陰養血: 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補腎填精、滋陰養血之效。磁石六味丸主治腎虛、肝鬱、血虛所致的眩暈、耳鳴、心悸、失眠等症,而熟地黃可填補腎精,滋養肝血,從根本上改善這些症狀。
  2. 佐磁石鎮心安神: 磁石性寒,味甘鹹,入心、肝、腎經,具有鎮心安神、平肝潛陽之效。熟地黃能滋陰潤燥,與磁石相輔相成,共同發揮鎮心安神之功效,使藥效更加穩定持久。

磁石六味丸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固精: 磁石具有鎮心安神、平肝潛陽的功效,而山藥則以補腎益精、健脾益氣著稱。兩者合用,能相輔相成,加強固腎精、益元氣的效果,尤其適用於腎虛精虧所致的遺精滑精、腰膝痠軟等症狀。
  2. 滋陰養血: 山藥性質平和,兼具滋陰養血之效,可緩解磁石可能帶來的燥性,避免其過於偏於寒涼,同時也能滋養脾胃,促進藥效吸收,增強整體療效。

磁石六味丸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原因有二:

  1. 補腎固精: 山茱萸味酸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澀精氣的功效。磁石性寒,入腎經,具有鎮驚安神、平肝潛陽的作用。二者合用,可起到補腎固精、滋陰潛陽的作用,用於治療腎虛遺精、滑精、腰膝酸軟等症。
  2. 協調藥性: 磁石性寒,山茱萸性溫,二者相配,可以起到寒熱相濟、陰陽調和的作用,使藥效更為穏和,避免單用磁石寒性過強,或單用山茱萸溫燥傷陰。

磁石六味丸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牡丹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功效。磁石六味丸以磁石為君藥,其性寒,善於平肝潛陽,但容易寒凝血瘀。牡丹皮的加入,既可協同磁石清熱涼血,又能化解磁石寒凝之弊,使藥性更為平和,使用更為安全。
  2. 改善肝陽上亢症狀: 肝陽上亢常伴隨頭暈目眩、耳鳴、煩躁易怒等症狀。牡丹皮可清熱涼血,平肝熄風,配合磁石鎮肝熄風,能有效改善肝陽上亢症狀,使患者恢復平靜安穩。

磁石六味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磁石性寒,入肝、腎經,可清熱降火、鎮驚安神,與茯苓搭配,可協同健脾利濕,防止磁石寒涼之性損傷脾胃。
  2. 佐助磁石:茯苓能利水滲濕,協助磁石將體內濕熱排出,並促進磁石的藥效發揮,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磁石六味丸中加入澤瀉,是基於其利水滲濕之功效,以配合磁石的鎮心安神作用。

磁石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鎮心安神、平肝潛陽、降逆止嘔之效。但磁石偏於寒涼,單味使用易損脾胃陽氣,而澤瀉性寒,味甘,入膀胱、腎經,能利水滲濕、清熱瀉火,且兼具健脾作用。

故磁石六味丸中加入澤瀉,可補磁石之不足,既能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又能健脾利濕,避免磁石過寒傷脾,使藥效更佳,達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磁石六味丸之主治功效分析

磁石六味丸,顧名思義,乃以六味地黃丸為基礎,加入磁石而成。其組成包含:磁石、熟地黃、山藥、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澤瀉。縱觀古籍醫案,此方主要針對老年人因腎陰虧虛,肝陽上亢,導致清竅不利而引起的耳聾耳鳴等症狀。

病機分析

多部醫書皆指出,老年人耳聾乃生理機能衰退的表現,多因「下元已怯」,腎陰不足,導致虛火上炎,清竅失養。「下虛上實」是其病機關鍵。此虛火非實熱,乃陰虛所致的虛陽浮越。肝腎虧虛,則精血不能上榮耳竅,以致耳鳴、耳聾。

方劑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 磁石: 性味鹹寒,入肝腎經,具平肝安神、鎮靜止痛之功。此藥能潛降上浮之陽,重鎮安神,使虛火歸於下焦,針對肝陽上亢、虛風上擾所致之耳鳴耳聾有效。
  • 熟地黃: 性味甘溫,歸肝腎經,為滋陰補血之要藥,能填精益髓,補腎之本,改善腎陰虧虛的根本問題。
  • 山藥: 性味甘平,歸脾肺腎經,具有健脾益肺、固精養陰之功,能補益脾氣,助腎陰滋生,亦能加強補腎之力。
  • 山茱萸: 性味酸澀,入肝腎經,能補肝腎,收斂固精,有助於固護腎陰,防止精氣外洩。
  • 牡丹皮: 性味苦辛微寒,歸心肝腎經,具清熱涼血、活血散瘀之功。可清退虛熱,避免熱邪耗損陰液,亦能疏通經絡,改善耳竅氣血運行。
  • 茯苓: 性味甘淡平,歸心脾腎經,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之效,能助運化水濕,使水濕不阻礙經絡氣機,亦可健脾扶正,避免脾虛加重陰虛。
  • 澤瀉: 性味甘淡寒,歸腎膀胱經,具利水滲濕,降脂通脈之功。其利水之性,可協助茯苓排出體內濕濁,防止濕邪阻滯清竅,亦可引導虛火下行。

綜合分析

磁石六味丸以六味地黃丸為基礎,滋陰補腎,填精益髓,以治本為主。更加入磁石以重鎮潛陽,平息虛風,使上亢之陽得以歸潛,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諸藥合用,共奏滋陰補腎、平肝潛陽、開竅聰耳之功。

綜觀古籍,此方主要針對因老年腎陰虧虛、肝陽上亢所致的耳鳴耳聾,其治療原理在於補益腎陰、潛降虛陽,恢復耳竅氣血運行的平衡,從而達到治療耳疾的目的。此外,部分醫家亦會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加減藥味,如加龜板、五味子、遠志等,以增強療效。

傳統服藥法


磁石、熟地、山藥、山萸、丹皮、茯苓、澤瀉。為丸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磁石六味丸,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三。 組成:磁石、熟地、山藥、山萸、丹皮、茯苓、澤瀉。 主治:老年耳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