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都氣丸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斂肺固腎:五味子味酸性收,入肺腎二經,具有斂肺止咳、固腎止遺的作用。都氣丸主治肺腎虛損、氣虛下陷之症,五味子可補肺腎之氣,固攝下元,防止氣虛下陷。
- 生津止渴:五味子性甘,具有生津止渴之效。都氣丸中常配伍一些燥性藥物,如黃芪、黨參等,五味子可以緩解燥性藥物的副作用,防止口乾咽燥。
都氣丸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在於其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心、肺經,能利水滲濕,健脾寧心。都氣丸為治療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的方劑,茯苓可通過利水滲濕,消除體內水濕,改善心脾功能,達到寧心安神的作用。同時,茯苓還有健脾益氣的功效,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氣血生化,從而更有效地改善心神失調的症狀。因此,茯苓在都氣丸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都氣丸中使用牡丹皮,主要是基於其清熱涼血和活血化瘀的功效。
牡丹皮性寒,味苦酸,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作用。都氣丸主要用於治療熱毒熾盛、氣血瘀阻所致的各種症狀,如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皮膚紅腫等。牡丹皮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同時也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與方中其他藥物共同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都氣丸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調理氣血、增強脾胃功能。其中,山茱萸是其重要組成成分之一,具有多種藥理作用。
首先,山茱萸富含有機酸、氨基酸及多種微量元素,能夠增強身體的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其甘酸的特性使得它能有效滋補腎臟,改善腎氣不足的情況,從而有助於提升整體的氣血循環。
再者,山茱萸有助於調節脾胃的功能,增進食慾,對於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這對於需要調理氣血的患者尤其重要,因為脾胃的運行直接影響氣血的生成。
最後,這種藥材具有一定的陰陽平衡作用,能調和氣血,使整個方劑的功效更加全面。總之,山茱萸在都氣丸中的使用,旨在增強其調理氣血、健脾養胃的功能,是該方劑組成中的重要一環。
都氣丸方劑中包含山藥,主要原因有二:
- 補脾益氣: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脾益氣、滋陰生津的功效。都氣丸主治氣虛乏力,脾胃不健,故以山藥補益脾胃之氣,促進氣血生化,增強體質。
- 固腎止瀉: 山藥亦可固腎止瀉,有助於改善因腎虛或脾虛所致的腹瀉症狀。都氣丸方中或有其他藥材針對腸胃不適,而山藥則可輔助固腎止瀉,使藥效更顯著。
都氣丸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其主要功能在於補氣養血,調理脾胃。而熟地黃作為方劑的組成成分之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熟地黃是一種知名的中藥材,屬於滋陰補血的藥物。其主要成分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能夠有效地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特別是在氣虛或血虛的狀況下,熟地黃能夠強化機體的免疫系統,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貧血癥狀。
在都氣丸中,熟地黃能夠與其他藥材形成協同效應,增強整體的補氣作用,進一步達到養血與健脾的效果。此外,熟地黃具有柔和的性質,對於不同體質的患者也能夠較為安全地使用,因此其存在於方劑中不僅有助於強化療效,還能調和其他成分的作用,提升方劑的整體平衡性與療效。
都氣丸方劑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澤瀉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功效。都氣丸主治氣滯水停所致的胸悶氣短、腹脹便溏等症,而澤瀉有助於利水消腫,解除水濕阻滯,使氣機通暢,改善胸悶氣短等症狀。
- 清熱解毒:澤瀉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清熱解毒,減少因濕熱蘊結而引發的諸多不適。
主治功效
都氣丸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
都氣丸,源自六味地黃丸,由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牡丹皮、茯苓,再加五味子,或再加肉桂組成。根據古籍記載,都氣丸主治:
- 肺腎兩虛:症見咳嗽氣喘、呃逆、滑精、腰痛等。
- 肺虛身腫:肺氣不能收攝,見瀉利喘咳、面色慘白、小便清利、大便時溏。
- 腎水不固:傷腎咳嗽、氣逆煩冤、俯仰不利、脈兩尺洪盛或弦細而數、面時赤。
- 火喘:喘促而吸入短,氣急不續。
- 勞嗽兼喘:腎不納氣,可加人參、黃耆、牛膝、蛤蚧或杏仁膏。
- 嗽喘:即六味丸加五味子。
- 腎咳:可加參、麥。
- 久病失音,氣虛挾痰:滋肺腎之化源,以生脈散下都氣丸。
- 喘逆:見一卷火。
- 自汗、盜汗:因心腎虛所致。
- 怔忡、驚悸、不眠、健忘:可與歸脾湯合用。
- 氣散腹脹:氣不歸原。
- 血虛火旺:症見心火乘肺金,金氣不行,水津留於胸中,津液化為痰,咳嗽不已,日久成癆,即傳為息賁。可加人參、麥冬、棗仁、五味子、鐘乳石治之。
- 房勞傷精血:水虛火發,氣動血升。可加麥冬、龜鹿膠治之。
治療原理
都氣丸以滋補肺腎為主要治療原則,通過以下機制發揮作用:
- 滋陰補腎:方中熟地黃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為君藥;山茱萸補肝腎,收斂固脫;山藥補脾益肺,養血安神;三藥共用,滋補肝脾腎三臟,以充腎精。
- 利水滲濕:澤瀉利水滲濕,降火消腫;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三藥合用,可清瀉腎中虛火,並利水濕。
- 收斂肺氣:五味子酸溫,入肺、腎經,具有收斂肺氣,滋腎固精的功效。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入五味子,增強了收斂肺氣的作用,對於肺腎兩虛,肺氣耗散之證尤為適宜。
- 納氣平喘:都氣丸通過滋補腎陰,使得腎氣得充,有助於腎主納氣功能的恢復,從而改善喘促、氣短等症狀。腎水足則能制火,對於火喘之證亦有療效。
- 水火既濟:《本草新編》指出茯苓在腎氣丸中的妙用,在於其既能利水,又能助補水補火,使水火平衡,邪水去而真水存,熱氣通達三焦,消除內外濕氣。都氣丸中茯苓亦發揮此作用。
- 補水益腎氣:《血證論》提到「都氣丸,補水以益腎氣」,點明其通過補水來增益腎氣的作用機制。
- ** 補腎陰以養氣**:《血證論》指出「六味左歸。補腎陰以養氣之法。都氣丸。所以得名也。」說明都氣丸通過補腎陰來達到養氣的效果。
- 補左右二腎,水火兼益:《祖劑》指出都氣丸的藥理作用,即同時滋補左右兩腎,並且兼顧水(陰)和火(陽)兩方面的平衡。
總結
都氣丸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強了收斂肺氣、納氣平喘的功效,以滋補肺腎為主,兼顧利水、平衡水火。適用於肺腎兩虛所致的各種病症,尤其是以咳嗽、氣喘為主要表現的病症。
方劑組成
藥材 | 功效 | 在都氣丸中的作用 |
---|---|---|
熟地黃 | 滋陰補血,填精益髓 | 滋補腎陰,為君藥 |
山茱萸 | 補肝腎,收斂固脫 | 補益肝腎,固精止遺 |
山藥 | 補脾益肺,養血安神 | 補益脾肺,固腎益精 |
澤瀉 | 利水滲濕,降火消腫 | 瀉腎中濁水,清虛火 |
牡丹皮 |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 清泄肝火,涼血散瘀 |
茯苓 | 利水滲濕,健脾和胃 | 健脾滲濕,助運化 |
五味子 | 滋陰止汗,安神益智;收斂肺氣 | 增強收斂肺氣,滋腎固精,納氣平喘。 |
肉桂(可加) | 溫陽 | 增加溫陽的功效。 |
杞子(可加) | 滋補肝腎 | 增加滋補肝腎的功效。 |
白芍(可加) | 養血柔肝,緩急止痛 | 增加養血柔肝的功效。 |
棗仁(可加) | 養心安神 | 增加養心安神的功效。 |
貝母(可加) | 清熱化痰,潤肺止咳 | 增加清熱化痰的功效。 |
人參(可加) | 大補元氣 | 增加補氣的功效。 |
黃耆(可加) | 補氣升陽 | 增加補氣的功效。 |
牛膝(可加) | 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經 | 增加補肝腎的功效。 |
蛤蚧(可加) | 補肺益腎,定喘止嗽 | 增加補肺益腎的功效。 |
杏仁膏(可加) | 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 增加止咳平喘的功效。 |
麥冬(可加) | 養陰生津,潤肺清心 | 增加養陰的功效。 |
龜鹿膠(可加) | 滋陰補血,益精填髓 | 增加滋陰補血的功效。 |
鐘乳石(可加) | 溫肺,助陽,平喘 | 增加溫肺助陽的功效。 |
沉香(可加) | 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 | 增加納氣平喘的功效。 |
訶子(可加) | 澀腸止瀉,斂肺止咳,降火利咽 | 增加斂肺的功效。 |
遠志(可加) | 安神益智,祛痰開竅 | 增加安神益智的功效。 |
故紙(可加) | 溫腎助陽,納氣,止瀉 | 增加溫腎助陽的功效。 |
桂心(可加) | 溫經通脈,散寒止痛 | 增加溫經通脈的功效。 |
菟絲餅(可加) | 補腎固精,養肝明目 | 增加補腎固精的功效。 |
總結
都氣丸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強了收斂肺氣、納氣平喘的功效,以滋補肺腎為主,兼顧利水、平衡水火。適用於肺腎兩虛所致的各種病症,尤其是以咳嗽、氣喘為主要表現的病症。
現代藥理
近代藥理研究證實熟地黃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發炎、提升免疫力等作用;山茱萸有降血糖、降血脂、強心、抗發炎、提升免疫力等作用;山藥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提升免疫力等作用;澤瀉有利尿、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保肝等作用;牡丹皮有降血壓、鎮靜、抗發炎、抗過敏等作用;茯苓有利尿、降血糖、抗發炎、提升免疫力等作用;五味子能調節中樞神經、降血壓、保肝、提升免疫力等作用。諸藥合用,具有滋陰補腎、收斂肺氣、納氣平喘、利水滲濕、平衡水火的藥理作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都氣丸, 出處:《症因脈治》卷三。 組成:六味地黃丸加五味子。 主治:益肺之源,以生腎水。補腎納氣。主治:肺腎兩虛,咳嗽氣喘,呃逆,滑精,腰痛。肺虛身腫,肺氣不能收攝,瀉利喘咳,面色慘白,小便清利,大便時溏。腎水不固。傷腎咳嗽,氣逆煩冤,俯仰不利。脈兩尺洪盛或弦細而數,面時赤。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