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湯

FU Z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6%
心經 22%
腎經 18%
肺經 10%
胃經 8%
肝經 6%
脾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附子湯中包含附子,主要源於其溫陽散寒之效。附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塊根,性熱,味辛甘,具有回陽救逆、溫腎壯陽、散寒止痛之功效。

附子湯通常用於治療陽氣虛衰、寒邪內侵導致的各種疾病,例如:

  • 陽虛寒症: 包括四肢冰冷、面色蒼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軟等。
  • 脾胃虛寒: 表現為食少腹脹、腹痛喜溫、大便溏薄等。
  • 心陽虛寒: 導致心悸氣短、面色白浮、脈弱等。

附子性溫熱,入心、腎、脾經,可溫補陽氣,驅散寒邪,故在附子湯中不可或缺。

附子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扶正祛邪: 附子溫陽救逆,但過於燥烈,容易耗傷津液。茯苓則性平味甘,入脾腎二經,利水滲濕,能健脾益氣,緩和附子之燥熱,使藥性平和,扶正祛邪兼顧。
  2. 配伍相合: 附子性熱,善於回陽救逆,但容易耗氣傷陰。茯苓能利水滲濕,有助於氣血運行,緩解附子之燥熱,並可防止其損傷脾胃之陰,使藥效更佳。

因此,茯苓與附子相配,既能增強附子溫陽救逆之力,又能緩和其燥熱之性,使其藥效發揮得更加全面。

附子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陰陽互補: 附子性熱,入腎經,溫陽救逆,主治寒證。人參性溫,入脾經,益氣補虛,主治氣虛。兩者相配,一溫陽助陽,一益氣固表,陰陽互補,相輔相成,增強治療效果。
  2. 防止附子毒性: 附子有毒,若單獨服用容易出現心悸、煩躁等副作用。人參具有益氣固表的作用,能減輕附子對心臟的毒性,提高用藥安全性。

附子湯中的配伍,體現了中醫陰陽五行、辨證論治的精髓,通過不同藥物的相互作用,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附子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 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止瀉的作用。附子性熱,藥性峻猛,容易耗傷脾胃,而白朮可以起到緩解附子對脾胃的損傷,並增強其補陽作用,使補陽之效更為溫和。
  2. 協調藥性: 附子為大熱之品,容易產生燥熱之象,而白朮則具有清熱燥濕的作用,可以起到中和附子的燥熱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出現上火、口渴等副作用。

因此,白朮的加入,不僅能增強附子湯的補陽作用,也能調節其藥性,使之更加安全有效。

附子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附子毒性:附子性溫熱,具有強烈的回陽救逆功效,但也容易引起燥熱、心煩、口渴等毒副作用。白芍性寒涼,可緩解附子燥熱之性,降低其毒性,避免藥物過於猛烈,達到溫而不燥的效果。

2. 補血養陰:附子溫陽回陽,容易耗傷陰血。白芍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之效,可補益陰血,防止附子過度耗損陰液,使藥效更加平和,減少副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附子湯」,主要成分有附子、茯苓、人參、白朮和白芍,具有溫裡補氣、散寒止痛、回陽救逆等功效,主治瘧疾經久不癒、正氣虛弱、身體發熱像火一樣,極其寒冷和炎熱,連續幾天才醒來。發作時昏沉地躺在牀上,不能抬起身體,戰慄不已,大小便和飲食都不方便。現代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冠心病、婦科疾病、全身各種疼痛等。

中藥白芍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中藥白朮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中藥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中藥附子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中藥人參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附子湯」,主要成分是附子、茯苓、人參、白朮和白芍,具有溫裡補氣、散寒止痛、回陽救逆等功效,主治瘧疾經久不癒、正氣虛弱、身體發熱像火一樣,極其寒冷和炎熱,連續幾天才醒來。發作時昏沉地躺在牀上,不能抬起身體,戰慄不已,大小便和飲食都不方便。現代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冠心病、婦科疾病、全身各種疼痛等。

傳統服藥法


附子(炮裂,去皮臍)、人參各等分。
上銼,如麻豆大。
每服2錢匕,水1盞,加大棗2枚(擘破),生薑3片,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相關疾病


四肢痿軟無力手指緊繃難以伸直下腹部痛怕冷四肢筋肉筋攣僵硬背部感覺冷手腳冰冷腳跟痛排尿困難四肢關節疼痛尿道炎動脈粥樣硬化肺結核坐骨神經痛胰臟炎腳氣病霍亂瘧疾麻痺腹中有鳴叫聲

相同名稱方劑


附子湯, 出處:《雞峰》卷十四。 組成:白朮2兩,蒼朮2兩,芍藥1兩,茯苓2兩,甘草1兩,附子1兩。 主治:泄瀉不已。

附子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五。 組成:生附子、白薑(炮)、人參、甘草(炙)各等分。 主治:吐利過多,手足厥冷,六脈沉細。

附子湯,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六。 組成:白朮、附子(炮裂,去皮)、乾薑(炮)、桂、赤石脂1兩。 主治:腎氣虛寒,小便滑數。

附子湯, 出處:《濟陽綱目》卷四十四。 組成:附子(炮)5分,白朮5分,獨活5分,川芎3分,肉桂3分。 主治:手足厥冷,筋脈拘急,汗出不止,項強,口噤,痰湧。

附子湯, 出處:《得效》卷二。 組成:附子2枚(1枚生,去皮臍;1枚炮,去皮臍。鹽水浸,各1兩)。 主治:瘴瘧經久不癒,正氣羸弱,身熱如火,極寒極熱,連日方醒,發時沉著枕簟,不能擡身,戦掉不堪,便溺、飲食俱不便。

附子湯, 出處:《鬼遺》卷四。 組成: 附子湯(《鬼遺》卷四。)出處:《鬼遺》卷四。組成:附子3分(炮),當歸1兩,人參1兩,黃連1兩,甘草(炙)1兩,乾薑2兩,桂心2兩,芍藥2兩,蜀椒(去汗,去目,閉口者)半分。主治:斷下,補胃。 。 主治:斷下,補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