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7%
脾經 17%
肝經 17%
肺經 13%
胃經 10%
小腸經 6%
腎經 6%
心包經 3%
三焦經 3%
大腸經 3%
心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小腸經
腎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烏龍膏的整體功效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治癰疽發背,疔毒瘡瘍,一切無名腫毒,(口善)嗊頭,癤毒,跌撲損傷,流注,諸毒惡瘡之已破潰不能生肌收口;及臁瘡凍瘡,燙傷,灸瘡,杖傷,腳裂,楊梅毒久爛不收者;虎、犬傷,金瘡,瘰癧

用時貼之,婦人經閉血塊,貼臍腹;虎犬傷、金瘡、瘰癧、梅毒,鹽湯洗淨貼上。內臟諸癰,並宜為丸,蛤粉為衣,酒下;熱毒,水下;赤白帶,當歸湯下;咳嗽、喉疾,綿裹含咽;一切頭風赤眼,梔子湯下,仍貼太陽穴;跌打傷,陳皮湯下;膝痛,鹽湯下。

烏龍膏是一味中藥外用膏劑,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主治癰疽發背、疔毒瘡瘍、一切無名腫毒、(口善)嗊頭、癤毒、跌撲損傷、流注、諸毒惡瘡之已破潰不能生肌收口;及臁瘡、凍瘡、燙傷、灸瘡、杖傷、腳裂、楊梅毒久爛不收者;虎、犬傷、金瘡、瘰癧。

文獻參考:

1.《本草綱目

2.《醫學衷中參西錄

3.《中醫臨床治療學》

傳統服藥法

上銼細,脂麻油2斤,浸藥3日,入鍋煎至藥焦,以苧布濾去渣,淨油再熬熱滾,桃、柳、槐3枝扎緊,不住手攪轉,看青煙起,入水飛丹12兩,夏增冬減,陸續傾入油,不住攪轉,滴水中成珠,不沾手為度,掇起,安定缸上,攪,噴水3口,扇令煙盡,薄綿濾入鉢內待冷,攪入乳香末5錢,沒藥末5錢,數年不壞。

方劑組成解釋

烏龍膏由當歸、赤芍、肉桂、大黃、生地黃、白芷、玄參等多味中藥組成,其中當歸、赤芍、肉桂、大黃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生地黃、白芷、玄參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烏龍膏外用,不可內服。使用時應注意局部皮膚是否有破損,如有破損,應先將破損處清洗乾淨,再塗抹烏龍膏。使用後如有皮膚紅腫、瘙癢等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使用,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肺結核
扁桃腺炎
白喉
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
癤和癰
鏈球菌性咽喉炎
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
四肢麻痺癱瘓
腦內出血
腦動脈阻塞
腦血栓塞
急性會厭炎
化膿性關節炎
背部膿瘡
膝部腫大疼痛
舌頭腫大
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烏龍膏, 出處:《洞天奧旨》卷十四。 組成:老生薑半斤(切片,炒黑)。 主治:陰發背,凹不知痛者。

烏龍膏, 出處:《回春》卷八。 組成:木鱉子(帶殼,炒存性,去殼)1錢,柏葉(焙)1錢,人中血(即亂發燒灰)1錢,青龍背(即鍋脾面上垢膩)1錢,紙錢灰1錢,飛羅面1錢。 主治:瘰癧潰爛,久不癒者。

烏龍膏, 出處:《理瀹》。 組成:陳小粉(炒黑,醋熬)、大黃、黃連、黃柏、朴消、南星、半夏、白芷、白及、白蘞、牙皂、蓖麻仁、榆皮、五倍、龜闆各等分(共爲末)。 主治:消腫拔膿,定痛解毒。主治:一切熱毒。

烏龍膏, 出處:《金鑑》卷八十八。 組成:百草霜3錢,白及5錢,白蘞3錢,百合5錢,百部3錢,乳香5錢,沒藥5錢,麝香1分,糯米1兩(炒),陳粉子4兩(隔年者佳,炒)。 主治:跌打損傷,筋斷骨折,腫硬青紫。

烏龍膏, 出處:《簡明醫彀》卷八。 組成:當歸1兩,赤芍藥1兩,官桂1兩,大黃1兩,生地黃1兩,白芷1兩,玄參1兩。 主治:抽膿拔毒,去腐生肌。主治:癰疽發背,疔毒瘡瘍,一切無名腫毒,(口善)嗊頭,癤毒,跌撲損傷,流註,諸毒惡瘡之已破潰不能生肌收口;及臁瘡,凍瘡,燙傷,灸瘡,杖傷,腳裂,楊梅毒久爛不收者;虎、犬傷,金瘡,瘰癧。

烏龍膏, 出處:《良方合璧》卷下。 組成:當歸2兩,白及2兩,連翹2兩,蟬蛻2兩,大紅扛2兩,獨活1兩,羌活1兩,川烏1兩,草烏1兩,細生地4兩,血餘4兩,大黃4兩,銀花4兩,番木鱉4兩,麻黃1兩5錢,澤蘭1兩5錢(上各藥切片熬膏),全蠍2兩,穿山甲2兩,蛤蚆50隻(活,放油內),瞎地鱉蛇兩條(活,放油內),蜈蚣100條(大者,須活者)。 主治:去腐止痛,拔毒收斂。主治:癰疽發背,對口搭手,一切無名腫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三物浴湯

相似度 100%

薑梨飲

相似度 100%

沙糖膏

相似度 100%

冬葵根汁

相似度 100%

川薑丸

相似度 100%

獨薑湯

相似度 100%

神授目露丹

相似度 100%

雪梨百花膏

相似度 100%

勞嗽丹

相似度 100%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