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物浴湯
SAN WU Y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楊氏家藏方》卷十二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5.00)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脾經 33%
胃經 33%
肺經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三物浴湯中包含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經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解表發汗的功效。在浴湯中添加生薑,可以溫暖肌膚,促進血液循環,散寒祛濕,對於風寒感冒、體寒畏寒等症狀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 止癢消炎: 生薑中含有的薑辣素,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抑制皮膚真菌和細菌的生長,有效緩解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在浴湯中添加生薑,可以起到一定的止癢消炎功效。
因此,三物浴湯中加入生薑,不僅可以溫經散寒,還可以止癢消炎,對於改善體質和治療相關疾病具有輔助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三物浴湯」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與傳統應用
三物浴湯,由山牡丹枝葉、鹿梨根及生薑組成,原載於《楊氏家藏方》。其主要用途為治療「遍身瘡疥瘙癢」,為一種外用藥浴方劑。
古籍記載與治療原理
綜合各家醫書對湯浴療法的論述,可歸納出三物浴湯的治療原理:
1. 宣通形表,散發邪氣:
- 《內經藥瀹》指出,水漬法(藥浴)能「宣通形表,散發邪氣」。此法主要通過熱水的溫熱作用,輔以藥物的藥理作用,使皮膚毛孔張開,促進體表邪氣的排出。
- 《藥治通義》進一步闡述,對於「肌肉堅厚,腠理致密」者,口服藥物難以使邪氣外泄,需藉助湯浴「疏其汗空,宣導外邪」。
- 《內經》亦有「其有邪者,漬形以為汗」的論述,證實藥浴通過發汗達到祛邪的目的。
2. 活血化瘀,止癢消腫:
- 生薑,乃此方之關鍵,具有溫中散寒、活血化瘀之功效。
- 《藥性賦》提到「薑能驅寒」,此處利用生薑的辛溫之性,加速血液循環,驅散體內寒濕,達到消腫止痛,改善皮膚瘙癢的效果。
- 針對瘡疥,生薑的解毒消腫作用,有助於消除皮膚炎症,減輕瘙癢。
3. 行氣活絡,調和營衛:
- 藥浴本身具備行氣活絡,疏通經脈之功,此觀點在多本醫書中皆有提及。
- 《內經藥瀹》引述王冰觀點,認為「中外通和,氣無流礙則釋然消散,真氣自平」。湯浴通過溫熱作用,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身體內外環境,使邪氣消散。
- 《醫事啟源》指出,洗浴使「陽氣上行,陰邪相害」。熱水浴本身具備溫陽功效,可藉由藥物加強此一效果,達到調和營衛,陰陽平衡的目的。
4. 加強藥物吸收:
- 相較於內服,藥浴可使藥物直接作用於患處,透過皮膚吸收,更快發揮藥效。 - 《藥治通義》指出「漬形」之法能使藥效「宣通形表」亦可印證此觀點。
5. 針對體質的調整:
- 《楊氏家藏方》中提及「久患瘡疥者,不過三、五次浴取效」,顯示此方針對慢性皮膚疾病亦有療效,藉由多次藥浴,逐漸改善體質,達到治本的目的。
綜合分析
三物浴湯運用藥浴方式,藉由溫熱及藥物的協同作用,達到宣通經絡、散發邪氣、活血化瘀之功效。特別針對皮膚瘡疥瘙癢等問題,能有效減輕症狀,促進皮膚癒合。此外,藥浴的特性亦可使藥物更易吸收,加速療效,對體質虛弱者也相對溫和。
傳統服藥法
山牡丹(枝葉)2斤,鹿梨根2斤,生薑1斤。
嚼碎,作1次用。水5鬥,煮3-5沸,浴之。久患瘡疥者,不過3-5次浴取效。初時用藥亦未知覺,浴至3-5次,皮膚痛即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疥癬
相同名稱方劑
三物浴湯,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二。 組成:山牡丹(枝葉)2斤,鹿梨根2斤,生薑1斤。 主治:遍身瘡疥瘙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