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傳養肝丸

JIA CHUAN YANG G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7%
腎經 22%
肺經 14%
心經 13%
脾經 10%
膀胱經 5%
膽經 2%
大腸經 2%
肝經
腎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膀胱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家傳養肝丸中使用羚羊角,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鎮驚止痙的藥性。

羚羊角性寒,味鹹,歸肝、心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止痙、豁痰開竅的功效。肝主疏泄,若肝火上炎,則易出現頭暈目眩、心煩易怒、口苦咽乾等症狀。羚羊角能清熱解毒,降肝火,改善肝氣鬱結,達到養肝的效果。

此外,羚羊角亦能鎮驚止痙,對於肝風內動、神志不清、抽搐痙攣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療效。

「家傳養肝丸」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原因有二:

  1. 滋陰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生津的功效。肝臟屬木,喜潤惡燥,生地黃可滋陰降火,緩解肝火旺盛所致的目赤腫痛、口燥咽乾、煩躁不安等症狀。
  2. 養血柔肝: 生地黃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如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可補益肝血,促進肝細胞再生,改善肝臟功能。對於肝陰不足、肝血虧虛所致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乏力等症狀,生地黃也有很好的療效。

家傳養肝丸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補血:熟地黃性溫,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肝主藏血,若肝血不足,則易出現頭暈目眩、面色蒼白、神疲乏力等症狀。熟地黃能滋補肝血,改善肝臟功能,從而達到養肝的目的。
  2. 補腎助肝:肝腎同源,腎精充沛,則肝血旺盛。熟地黃入腎經,可滋補腎精,從而間接助肝。此外,肝藏魂,腎藏志,肝腎精血充足,則人體精神狀態良好,不易出現肝氣鬱結、情緒不穩等問題。

「家傳養肝丸」中加入肉蓯蓉,乃因其性溫潤,味甘鹹,入腎、肝經,具有以下功效:

  1. 滋補腎陰: 肉蓯蓉能補益腎精,潤養肝血,對於肝腎陰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昏眼花、耳鳴目眩等症狀,具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2. 提高肝臟功能: 肉蓯蓉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可促進肝細胞再生,修復受損的肝組織,增強肝臟解毒功能,改善肝功能,有助於肝臟的恢復和保健。

因此,將肉蓯蓉納入「家傳養肝丸」配方中,旨在通過滋補腎陰,提高肝臟功能,達到養肝護肝的目的。

家傳養肝丸中加入枸杞子,主要基於其滋補肝腎的功效。

枸杞子性平味甘,入肝腎經,具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潤肺止咳等作用。肝腎同源,肝主藏血,腎主藏精,枸杞子能滋補肝腎精血,對於肝血不足、腎精虧虛所致的目眩、腰膝痠軟、面色蒼白等症狀具有改善作用。同時,枸杞子還富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助於提高肝臟功能,促進肝細胞再生。因此,將枸杞子加入養肝丸中,可起到滋補肝腎、護肝明目的作用。

家傳養肝丸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祛風止痛: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肝臟喜燥惡濕,若肝經受風寒侵襲,則易出現頭風、頭痛、目眩等症狀。防風可祛除風寒,緩解肝經疼痛。

2. 疏肝解鬱: 防風不僅能祛除外風,也能疏通肝氣,解鬱化痰。肝氣鬱結,可導致胸脅脹痛、心煩易怒、失眠多夢等。防風可疏肝解鬱,改善肝氣鬱滯,從而達到養肝護肝之效。

綜上所述,防風在[家傳養肝丸]中,既能祛風止痛,又能疏肝解鬱,可有效緩解肝臟病症,達到養肝護肝的目的。

家傳養肝丸中加入決明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肝明目:決明子性涼,味甘苦,入肝經,具有清肝熱、明目之效。肝火上炎可引起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決明子可清肝火,改善視力,故常用於治療肝熱目赤、視物昏花等症狀。
  • 降脂通便:決明子含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血脂,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便祕。肝臟是代謝脂質的重要器官,決明子可幫助降低血脂,減輕肝臟負擔。

因此,決明子在[家傳養肝丸]中能起到清熱明目、降脂通便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肝臟功能,維持身體健康。

「家傳養肝丸」中加入菊花,主要源於其清肝明目的功效。菊花性涼,味甘苦,入肺、肝經。其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特性,可有效緩解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此外,菊花還能平肝潛陽,對於肝陽上亢、頭暈目眩等症狀也具有一定療效。因此,在養肝丸中加入菊花,可以起到清肝明目、平肝潛陽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肝臟功能,維持肝臟健康。

「家傳養肝丸」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其疏散風寒、祛風濕、止痛的功效。

肝臟喜燥惡濕,若受風寒濕邪侵襲,易導致肝氣鬱結,影響肝臟正常運作。羌活味辛性溫,能疏散風寒濕邪暢通肝氣,有助於改善肝臟功能。同時,羌活也具止痛作用,可緩解因肝氣鬱結引起的頭昏頭痛、脅肋脹痛等症狀。

因此,在「家傳養肝丸」中加入羌活,可有效疏肝解鬱、祛風止痛,達到養肝護肝之效。

家傳養肝丸中加入當歸,是基於其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用以改善肝臟氣血循環,達到養肝護肝的目的。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肝臟是血之藏器,當肝血不足時,容易導致肝氣鬱結,出現面色蒼白、頭暈目眩、月經不調等症狀。當歸能補血活血,改善肝臟氣血循環,有助於緩解肝血不足引起的各種不適。

「沙苑子」在「家傳養肝丸」方劑中,主要發揮補腎益精的功效,進而達到間接養肝的目的。

肝腎同源,肝藏血,腎藏精,二者相互依存,精血互生。腎精不足,會導致肝血虧虛,影響肝臟功能。沙苑子性溫,味甘,入腎經,能補腎益精,填精壯陽,並能促進精血生化,從而改善肝血不足,達到養肝的目的。

此外,沙苑子還能滋陰潤燥,有助於改善肝臟的血液循環,促進肝細胞再生,進一步增強肝臟的機能。

家傳養肝丸中包含楮實,乃因其藥性平和,兼具補肝腎、益精血、利水消腫之效。

楮實味甘、性平,入肝、腎經,具有滋養肝腎、補益精血之功效,對於肝腎不足、精血虧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耳聾、鬚髮早白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此外,楮實亦具利水消腫之效,可助於改善肝臟功能,促進水液代謝,減輕肝臟負擔,進而達到養肝護肝之目的。

主治功效


家傳養肝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壽世保元》|龔廷賢 所記載,家傳養肝丸主治 肝腎不足,目失榮養,視力減弱昏花,二目艱澀,大眥赤色,迎風流淚,或翳膜不散

治療原理分析:

古文指出:「肝主目。肝受熱。則不能視。血弱則肝氣無以榮養。肝氣有虧。則有花也。久視艱澀。大眥赤色者。此血不足。肝之失養也。迎風有淚。腎之虛也。黑睛有翳不散。此亦因勞受風。血弱不能行也。」

這段文字明確指出眼疾的病因病機,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肝血不足: 肝開竅於目,肝血不足則目失所養,導致視物昏花、艱澀、大眥赤色等症狀。
  2. 腎虛: 腎精不足,不能上承於目,則出現迎風流淚等症。
  3. 勞傷、外感風邪: 過度勞累及感受風邪,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進一步加重眼部症狀,甚至出現翳膜不散。

因此,家傳養肝丸的治療原則在於 補肝血、滋腎陰、祛風邪

方劑組成及功效分析:

方劑中:

  • 羚羊角、生地黃、決明子、菊花 清肝熱,明目退翳。
  • 熟地黃、肉蓯蓉、枸杞子 滋補肝腎,益精明目。
  • 當歸 補血活血,養血明目。
  • 防風、羌活 祛風散邪,通絡明目。
  • 沙苑蒺藜、楮實子 補腎固精,明目。
  • 羊肝 以臟補臟,加強補肝明目之效。

諸藥合用,共奏 滋補肝腎、養血明目、祛風清熱 之功,切中病機,故能有效治療肝腎不足所致的各種眼疾。

總結:

家傳養肝丸通過滋補肝腎、養血活血、祛風清熱,從根本上調理肝腎功能,改善眼部供血及營養狀況,從而達到治療眼疾的目的。其組方精當,配伍嚴謹,符合中醫「肝腎同源」、「目為肝之外候」等理論,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傳統服藥法


羚羊角(鎊,另研)5錢,生地黃(酒浸)1兩,熟地黃(酒浸)1兩,肉蓯蓉(酒洗)1兩,甘枸杞子1兩,防風(去蘆)1兩,草決明(炒)1兩,菊花1兩,羌活1兩,當歸(酒洗)1兩,沙苑蒺藜(炒)1兩,楮實子(炒)5錢,羊子肝(小肝葉,煮,焙乾,為末)。
補肝血,益腎氣。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加至70-100丸,早,鹽湯下,午,茶下,臨臥,酒下,不飲酒人當歸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家傳養肝丸是一味中藥方劑,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劑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容易流眼淚慢性肝炎淋巴肉瘤及組織肉瘤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

相同名稱方劑


家傳養肝丸, 出處:《夀世保元》卷六。 組成:羚羊角(鎊,另研)5錢,生地黃(酒浸)1兩,熟地黃(酒浸)1兩,肉蓯蓉(酒洗)1兩,甘枸杞子1兩,防風(去蘆)1兩,草決明(炒)1兩,菊花1兩,羌活1兩,當歸(酒洗)1兩,沙苑蒺藜(炒)1兩,楮實子(炒)5錢,羊子肝(小肝葉,煮,焙乾,爲末)。 主治:補肝血,益腎氣。主治:肝腎不足,目失榮養,視力減弱昏花,二目艱澀,大眥赤色,迎風流淚,或翳膜不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