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比地黃丸

WU BI DI HU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0%
腎經 20%
肺經 16%
脾經 11%
心經 10%
膽經 4%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大腸經 2%
肝經
腎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膽經
膀胱經
心包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無比地黃丸中包含肉蓯蓉,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滋陰補腎,潤腸通便: 肉蓯蓉性溫,味甘鹹,入腎、大腸經,具有滋陰補腎、潤腸通便之功效,與地黃、山藥、山茱萸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滋陰補腎,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耳鳴頭暈、便祕等症狀。

二、提高藥效,協調藥性: 肉蓯蓉與地黃、山藥等藥物搭配,可以增強藥效,促進藥物吸收,使藥性更加溫和,減少副作用。同時,肉蓯蓉能潤腸通便,有助於改善由腎虛引起的便祕,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無比地黃丸中加入枸杞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補肝腎,益精明目: 枸杞子性平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之效。與地黃丸中其他藥材如熟地黃、山藥、山茱萸等合用,能更全面地滋補肝腎,改善腎虛引起的腰膝痠軟、頭暈耳鳴、視力模糊等症狀。
  2. 緩解滋陰藥性過於寒涼: 地黃丸以滋陰降火為主要功效,藥性偏寒,容易造成脾胃虛寒、腹瀉等副作用。枸杞子性平,能緩解地黃丸的寒涼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不易傷脾胃。

無比地黃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地黃丸以滋陰補腎為主,而當歸的補血作用可協同地黃滋陰,改善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等症狀。
  2. 潤燥通便: 當歸還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緩解地黃滋陰過度可能造成的燥結,使藥效更為平和,避免滋膩傷脾。

因此,當歸的加入不僅增強了無比地黃丸補血滋陰的效果,還使其更具潤燥通便之效,使其更適合於血虛兼有陰虛、燥結者使用。

無比地黃丸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行氣,改善血液循環: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活血行氣、通經止痛的功效。地黃丸滋陰補腎,若單用易滋膩礙脾,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川芎的加入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藥物吸收和利用,避免滋膩之弊,更利於藥力發揮。
  2. 配合生地黃,滋陰養血: 川芎氣味芳香,可疏散地黃的寒性,使滋陰補血之功更加平和,避免寒涼之氣傷及脾胃。同時,川芎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生地黃的藥效更好地發揮,達到滋陰養血、改善血虛症狀的效果。

無比地黃丸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解表,止痛止癢: 防風性味辛溫,入膀胱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之功效。地黃丸主治腎陰虛證,而風寒侵襲,則可加重腎陰虛之症狀,甚至引起風寒感冒、皮膚瘙癢等。加入防風,可起到疏風解表,減輕風寒對腎陰虛的影響,改善症狀。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地黃丸中含有生地黃等寒涼藥材,容易導致脾胃虛寒。防風性溫,可溫和脾胃,協調藥性,防止藥物過寒,有助於增強地黃丸的療效。

「無比地黃丸」方劑中加入菊花,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平肝明目: 菊花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之效。對於因肝火上炎導致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菊花能有效清熱降火,改善視力。
  2. 協同作用: 無比地黃丸以滋陰補腎為主,但肝腎同源,肝火過旺亦可影響腎陰。菊花加入方劑中,可以起到清肝瀉火的作用,避免肝火灼傷腎陰,更好地發揮滋陰補腎的功效。

無比地黃丸中加入楮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益精,利水消腫: 楮實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補腎益精、利水消腫之效。它能滋養腎陰,填精益髓,並有助於消除水腫,促進體內水液代謝,與地黃、山藥等藥材相輔相成,增強補腎益精的功效。
  2. 增強滋陰潤燥作用: 楮實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類、維生素等營養成分,能夠滋陰潤燥,緩解因腎陰虛引起的燥熱症狀,並有助於改善皮膚乾燥、口乾舌燥等不適。與生地黃、熟地黃等藥材配合,共同發揮滋陰潤燥的功效。

無比地黃丸中加入巴戟天,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腎壯陽,益精填髓: 巴戟天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陽、益精髓、強筋骨的作用。與地黃、山藥等滋陰補腎藥材配合,可溫陽而不燥,補腎而不滯,有效改善腎虛所致的陽痿、早洩、腰膝酸軟、頭昏耳鳴等症狀。
  2. 利水消腫,通絡止痛: 巴戟天還具有利水消腫、通絡止痛的功效,可改善腎虛導致的腰膝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此外,其通絡止痛作用,有助於緩解腰膝疼痛、筋骨痠痛等症狀。

無比地黃丸中加入荊芥,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風散熱: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解表透疹之功效。方中加入荊芥,可以幫助散發體內的熱邪,緩解因熱邪入侵所致的發熱、頭痛、咽痛等症狀。
  2. 通絡止痛:荊芥還具有一定的通絡止痛作用。對於風寒濕邪所導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荊芥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綜上所述,荊芥加入無比地黃丸,可以起到疏風散熱、通絡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整體改善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無比地黃丸中包含白蒺藜,主要基於其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 的功效。

白蒺藜味辛,性溫,歸肝、脾經。其能疏肝理氣,解鬱散結,對於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痛、月經不調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同時,白蒺藜亦可行氣止痛,有助於緩解由氣血運行不暢所導致的疼痛。在無比地黃丸中,白蒺藜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可達到 滋陰補腎、疏肝解鬱、行氣止痛 的功效,對於腎虛肝鬱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暈耳鳴、月經不調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無比地黃丸中加入決明子,主要原因有二:

  1. 清肝明目: 決明子性寒,味甘苦,入肝經,具有清肝明目、潤腸通便的功效。與地黃丸中的滋陰補腎藥物配合,可緩解肝腎陰虛所致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
  2. 降脂通便: 決明子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降低血脂,預防便祕。地黃丸滋補肝腎,但可能導致脾胃虛弱,決明子則能促進消化,避免滋補過度。

「無比地黃丸」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養血、生津的作用。方劑中以生地黃為主藥,可滋陰養血,補腎益精,對於陰虛血燥、腎陰不足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清熱解毒: 生地黃亦有清熱解毒之功,對於熱毒蘊結、血熱妄行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總之,生地黃在「無比地黃丸」中扮演著滋陰補血、清熱解毒的重要角色,是方劑的核心藥材之一。

主治功效


無比地黃丸

無比地黃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清熱涼血、補血活血、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主治肝腎虛、眼生黑花、乍結內障、目力虧損、逢風有淚等症。

組成:

  1. 肉蓯蓉:補腎陽、益精血。
  2. 枸杞子:滋陰、補氣、益精。
  3.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4.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
  5.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
  6. 菊花:清熱解毒、發汗解表。
  7. 楮實:利水滲濕、健脾胃。
  8. 巴戟天:補腎壯陽、祛風除濕。
  9.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
  10. 白蒺藜:清肝明目、散風熱。
  11. 決明子:清肝明目、潤腸通便。
  12. 生地黃:清熱涼血、滋陰、補血。

功效:

  1. 補腎陽、益精血:肉蓯蓉、枸杞子、當歸、生地黃等具有補腎陽、益精血的功效,可治療腎陽虛、精血不足等症狀。
  2. 清熱涼血: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的功效,可治療熱病、血熱等症狀。
  3. 補血活血: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可治療血虛、血瘀等症狀。
  4. 活血化瘀: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的功效,可治療瘀血、風濕等症狀。
  5. 祛風除濕:防風、荊芥、白蒺藜等具有祛風除濕的功效,可治療風寒濕痺、關節痠痛等症狀。
  6. 解毒透疹:菊花具有清熱解毒、發汗解表的功效,可治療瘡腫毒、麻疹等症狀。

適應症:

  1. 肝腎虛:肝臟和腎臟機能虛弱。
  2. 眼生黑花:眼前出現黑點或黑影。
  3. 乍結內障:突然發生白內障。
  4. 目力虧損:視力減退。
  5. 逢風有淚:一遇到風,眼睛就會流淚。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克,一日3次。

禁忌:

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

總結:

無比地黃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清熱涼血、補血活血、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主治肝腎虛、眼生黑花、乍結內障、目力虧損、逢風有淚等症。

傳統服藥法


肉蓯蓉4兩(酒浸),枸杞子4兩,當歸2兩,川芎2兩,防風(去蘆)2兩,菊花1.5兩,楮實(揀,焙) 1.5兩,巴戟(去心) 1.5兩,荊芥穗1.5兩,白蒺藜1.5兩,決明子(炒)1兩,生乾地黃4兩。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空心鹽湯送下;或溫無灰酒送下亦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白內障慢性腎衰竭內障

相同名稱方劑


無比地黃丸, 出處:《普濟方》卷七十二引《經驗良方》。 組成:肉蓯蓉4兩(酒浸),枸杞子4兩,當歸2兩,川芎2兩,防風(去蘆)2兩,菊花1兩半,楮實(揀,焙)1兩半,巴戟(去心)1兩半,荊芥穗1兩半,白蒺藜1兩半,決明子(炒)1兩,生乾地黃4兩。 主治:肝腎虛,眼生黑花,乍結內障,目力虧損,逢風有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