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血散火湯

YANG XUE SAN HU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程松崖先生眼科》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8%
肺經 17%
心經 14%
脾經 14%
腎經 13%
膽經 4%
膀胱經 4%
心包經 2%
肝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養血散火湯中包含生地黃,主要是因為生地黃具有以下功效: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能清熱涼血,降火解毒,適用於熱盛血燥所致的各種症狀,例如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皮膚紅腫、心煩失眠等。
  2. 養陰生津: 生地黃還具有滋陰養血、生津止渴的作用,能改善因陰虛血燥導致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大便乾結等症狀。

因此,生地黃在養血散火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夠有效地清熱涼血、養陰生津,達到治療熱盛血燥、陰虛火旺等病症的效果。

養血散火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作用。方劑中加入牡丹皮,可有效清熱解毒,散瘀止痛,改善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症狀。
  2. 活血化瘀: 牡丹皮能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使藥效更易於發揮。與其他藥材配合,能更好地達到養血散火、清熱解毒的功效。

養血散火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滋陰,涼血散熱: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養血滋陰、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其涼血作用可散去體內燥熱,而補血作用則可滋養陰血,達到「養血散火」的效果。
  2. 佐使其他藥材發揮功效:當歸與其他藥材搭配,可以互相協同,提升療效。例如,當歸與黃芩、生地黃等藥材配合,可以加強清熱涼血、滋陰降火的作用。

因此,當歸在養血散火湯中,不僅起到補血滋陰的作用,更能協調其他藥材,發揮更佳的治療效果。

養血散火湯中加入決明子,主要是基於其清肝瀉火的功效。決明子味甘苦性微寒,入肝經,具有清肝明目、降脂通便的作用。

在養血散火湯中,決明子主要用於 清瀉肝火,降肝氣。肝火旺盛容易導致頭昏眼花、口苦口乾、煩躁易怒等症狀,決明子可通過清泄肝火,緩解這些不適。同時,決明子也能 通利大便,降脂減肥,對於因肝火上炎導致的便祕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養血散火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養血柔肝: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之效。其性微寒,味酸苦,入肝脾經,能滋養肝血,緩解肝火上炎,使肝氣和暢,有助於散火解鬱。
  2. 緩解血熱: 本方以散火為主要目的,白芍能涼血止血,緩解血熱造成的各種症狀,如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其與其他藥材配合,可起到清熱解毒、滋陰養血的功效。

養血散火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原因有二:

一、 疏散風熱,兼能清熱解毒:防風性辛溫,具有疏散風邪、止痛止癢之效。方中因有血熱妄行,故以防風疏散風熱,使邪氣得以宣泄,達到清熱散火之目的。

二、 調和藥性,減少副作用:方中多用寒涼藥物,容易損傷脾胃陽氣。而防風性溫,能調和寒涼之性,避免藥物過寒而傷正氣,使藥力更趨平和,減少副作用。

養血散火湯中加入荊芥,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熱: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痛的功效。該方劑常用於治療血熱妄行、心煩不寐、口舌生瘡等症狀,而荊芥可疏散體內風熱,使之從體表宣洩,達到清熱解毒、改善症狀的效果。
  2. 透疹止癢:荊芥可透發麻疹,並兼有止癢的作用。對於血熱蘊結肌膚,導致疹出不暢或疹後瘙癢的患者,荊芥有助於疹子順利發出,並減輕瘙癢感,改善皮膚狀況。

養血散火湯中加入青葙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青葙子味苦甘,性微寒,入肝、腎經,具有清肝瀉火、明目退翳的功效。對於肝火上炎,症狀如目赤腫痛、視物模糊、頭昏目眩等,青葙子可以有效地清熱解毒,改善視力。
  2. 養血滋陰:青葙子除了清熱瀉火之外,還具有一定的養血滋陰功效。對於肝腎陰虛,症狀如口乾舌燥、頭暈耳鳴、腰膝痠軟等,青葙子可以滋陰降火,緩解症狀。

因此,在養血散火湯中加入青葙子,既能清熱瀉火,又能養血滋陰,對於肝火上炎、肝腎陰虛等症狀,起到雙重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養血散火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活血,疏散風熱: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行氣活血、疏散風熱的功效。對於因血瘀阻滯、風熱鬱滯導致的頭昏腦脹、面紅耳赤、口乾舌燥等症狀,川芎可起到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症狀。
  2. 引導藥物上行,達頭面部: 川芎具有升散之性,能引導藥力上行,達頭面部,有利於治療頭部疾病。養血散火湯中其他藥物如生地黃、丹皮等偏於滋陰涼血,加入川芎可以引導藥物更好地作用於頭部,發揮其清熱涼血、養血散瘀的功效。

養血散火湯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

菊花性涼,味甘苦,入肺、肝經,能清肝火、散風熱,並能清熱解毒,尤其對頭目昏脹、目赤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在養血散火湯中,菊花與其他藥材配合,能有效地清除體內積熱,改善因熱毒上攻引起的各種不適,同時也能促進血液循環,達到養血散火的目的。

養血散火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利水滲濕,清熱化痰:茯苓性平和,味甘淡,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清熱化痰的功效。散火湯以清熱解毒為主,而茯苓的利水滲濕功效可以幫助排除體內濕熱,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二、健脾和胃,益氣生津:茯苓還有健脾和胃、益氣生津的功效。散火湯往往因病程較長,脾胃功能相對虛弱,而茯苓可以健脾和胃,增強脾胃功能,使藥物更好地吸收和發揮作用,同時也能改善患者口乾舌燥的症狀。

養血散火湯中包含車前子,主要是利用其清熱利尿的功效。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滲濕止瀉的功效。

在養血散火湯中,車前子可以幫助清熱解毒,並通過利尿作用,將體內積聚的熱毒排出體外,達到清熱散火的效果。同時,車前子也能緩解因熱毒引起的尿路感染、小便赤澀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達到養血散火、清熱利濕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養血散火湯」

主治功效:眼睛小而眼角淡紅色或紅色發紅、疼痛。

組成:生地黃、牡丹皮、當歸、決明子、白芍、防風、荊芥、青葙子、川芎、菊花、茯苓、車前子

  1.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2. 牡丹皮: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

  3.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4. 決明子:清熱瀉火、清熱利尿、通便、利水消腫、清肝明目、散風熱、清熱解毒。

  5.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6.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7.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8. 青葙子:補血養肝、清熱瀉火、散風熱、退翳。

  9.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10. 菊花: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

  11.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12. 車前子: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清肺化痰、降氣止咳、補血養肝、清肝明目、瀉下。

總結:中藥方劑「養血散火湯」是一種具有清熱瀉火、滋陰補血、散風熱等功效的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包括 生地黃、牡丹皮、當歸、決明子、白芍、防風、荊芥、青葙子、川芎、菊花、茯苓、車前子等。該方劑常用於治療眼睛小而眼角淡紅色或紅色發紅、疼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生地1錢(切片),丹皮8分,歸身1錢,草決明8分,白芍1錢(酒炒),防風6分,荊芥6分,青葙子8分,川芎8分,菊花1錢,茯苓1錢,車前子8分。
若服藥紅痛俱愈,但看物不明,去防風、荊芥,加沙苑蒺藜1錢(淡鹽水炒),菟絲子1錢,熟地2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養血散火湯, 出處:《程松崖先生眼科》。 組成:生地1錢(切片),丹皮8分,歸身1錢,草決明8分,白芍1錢(酒炒),防風6分,荊芥6分,青葙子8分,川芎8分,菊花1錢,茯苓1錢,車前子8分。 主治:眼小角淡紅或赤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