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長春散方劑中含有甘松,主要原因有二:
一、 理氣止痛: 甘松氣味芳香,具有行氣止痛之效,可疏解胸膈之氣,緩解胸痛、腹痛等症狀。長春散主治心胸疼痛,而甘松的理氣止痛作用正好能緩解此症。
二、 開鬱化痰: 甘松氣味辛溫,可開鬱化痰,有助於解除痰濁阻滯心胸,緩解胸悶氣短等症狀。長春散中往往搭配其他化痰藥物,如半夏、陳皮等,共同發揮開鬱化痰的效果。
長春散中加入藁本,主要原因有二:
一、 疏風止痛:藁本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解痙的功效。長春散主治風寒濕邪所致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藁本可有效疏散風寒,緩解頭痛,並改善肢體麻木。
二、 活血化瘀:藁本亦具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散寒止痛,加速病症的恢復。
長春散中包含藿香,主要原因如下:
- 解暑化濕:藿香味辛、性涼,具有解暑化濕、止嘔止瀉之效。長春散多用於治療暑濕困脾、脘腹脹滿、嘔吐泄瀉等症,藿香可有效去除暑濕,緩解脾胃不適。
- 芳香闢穢:藿香氣味芳香,可醒脾開胃,並能闢穢止惡。長春散中常與其他芳香化濕藥物配伍,如佩蘭、蒼朮等,共同發揮解暑闢穢之功,增強療效。
長春散中使用白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痛: 白附子性溫,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可以治療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例如頭痛、牙痛、肢體疼痛等。而長春散本身就具有祛風除濕、止痛止癢的功效,白附子加入其中,可以加強其止痛效果。
- 通絡止痙: 白附子還有通絡止痙的功效,可以治療因經絡不通、氣血瘀滯引起的痙攣、抽搐等症狀。長春散常用於治療風濕痺痛、麻木癱瘓、神經性疼痛等疾病,白附子加入其中,可以改善這些症狀,起到協同作用。
長春散中包含細辛,主要原因有二:
- 溫經散寒: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通鼻竅的功效。長春散主治風寒感冒、鼻塞流涕,細辛可溫散寒邪,通利鼻竅,改善症狀。
- 助藥力: 細辛性辛溫,能引藥上行,促進其他藥材的藥力發揮。長春散中其他藥材多偏涼性,細辛可調節藥性,使藥效更佳。
長春散中包含茅香,主要原因有二:
- 理氣止痛: 茅香氣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長春散多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腹脹、腸鳴等症狀,而茅香的理氣止痛作用可以緩解患者的疼痛不適。
- 溫脾止瀉: 茅香性溫,具有溫脾止瀉的功效。長春散中常與其他溫脾止瀉藥物配伍,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茅香可以溫暖脾胃,促進消化,有助於止瀉。
長春散中包含白檀,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白檀性寒,味甘,入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長春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而白檀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有助於控制病情,促進傷口癒合。
二、 芳香開竅,醒脾安神:白檀亦有芳香開竅,醒脾安神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因熱毒壅盛所引起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提高患者的抵抗力,促進恢復。
長春散方劑中包含山奈,主要原因如下:
- 溫中止嘔: 山奈味辛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效果。長春散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寒邪犯胃所致的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山奈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達到止嘔的效果。
- 行氣止痛: 山奈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因寒邪阻滯經絡而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長春散中常與其他行氣止痛的藥物配伍使用,如香附、木香等,共同達到止痛的效果。
長春散方劑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長春散常用於治療頭風、頭痛、眩暈等症,川芎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頭部供血,緩解頭痛症狀。
- 疏風止痛: 川芎亦有疏風止痛的作用,能散風寒、止頭痛,與其他藥物配合,可增強止痛效果,使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長春散方劑中含有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散寒,通竅止痛: 白芷具有辛溫散寒、通竅止痛之效,能有效疏散風寒之邪,通利鼻竅,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與長春散的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 升清降濁,改善頭面部病症: 白芷性輕揚,能升清降濁,改善頭面部病症,如頭痛、頭昏、眼目不明等。長春散常用於治療頭面部疾病,白芷的加入能加強其療效。
長春散中包含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溫中止痛:丁香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長春散主要針對寒凝氣滯、胃脘疼痛等症,丁香可溫暖脾胃,驅散寒氣,緩解疼痛。
2. 消除脹滿:丁香能行氣止痛,並能溫脾胃、助消化,有助於消除胃脘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長春散中加入丁香,有助於增強其溫中行氣、消食止痛的功效。
長春散中加入白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止血生肌: 白芨性寒,味甘苦,入肺、肝經,具有收斂止血、生肌癒合的功效。長春散常用於治療外傷出血、創傷感染等,白芨的加入有助於加速傷口癒合,防止感染。
- 清熱解毒: 白芨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減輕因外傷感染引起的炎症反應,配合其他藥材,可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增強藥效。
長春散中加入白蘞,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清熱解毒:白蘞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利溼消腫之功效,可有效緩解因熱毒鬱結所致的各種症狀,如發熱、咽痛、口瘡等。
- 利水消腫:白蘞同時具有利水消腫之效,可幫助體內水分代謝,緩解水腫症狀。
綜上所述,白蘞在長春散中起到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雙重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長春散方劑中含有天花粉,主要因為其具有清熱瀉火、利水消腫的功效。天花粉味甘、性寒,入肺、胃、膀胱經,能清肺熱、除胃火,並能利尿消腫,對於熱證所致的口渴、心煩、小便不利、水腫等症狀具有良好療效。
長春散方劑多用於治療熱證引起的發熱、口渴、心煩、尿少、水腫等病症。天花粉作為方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有效地清熱瀉火,利水消腫,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長春散中包含楮實,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作用:
- 利水消腫:楮實味甘性寒,入腎經,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長春散多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楮實可助其利水消腫,改善患者的症狀。
- 清熱解毒:楮實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治療因熱毒引起的皮膚病症。長春散中,楮實可與其他清熱解毒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更佳的療效。
綜上所述,楮實在長春散中發揮著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長春散中加入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利濕,通淋止痛:滑石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功效。長春散多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小便不利,淋瀝澀痛等症,滑石可有效清解濕熱,促進小便通暢,緩解疼痛。
- 利尿排石:滑石具有利尿排石的作用,能幫助排出體內結石,並可預防結石形成。長春散中加入滑石,有助於治療尿路結石,減輕患者痛苦。
長春散中包含牽牛子,主要基於其瀉下通便及消腫止痛的功效。
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脾、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消腫止痛的作用。其瀉下力強,能有效清除腸道積滯,對於濕熱蘊結、大便不通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同時,牽牛子還能消腫止痛,可用於治療濕熱腫痛、疼痛難忍等症。
在長春散中,牽牛子常與其他藥物配伍,以發揮其最大功效,例如與芒硝、大黃等瀉下藥配伍,可增強瀉下通便的作用;與地榆、蒲公英等清熱解毒藥配伍,可增強消腫止痛的效果。
長春散中包含皁莢,主要原因如下:
- 消積化痰: 皁莢味苦性寒,具有消積化痰、行氣止痛的功效。長春散主治癥結氣滯、胸脘痞悶,皁莢能有效疏通氣機,消解積滯,並輔助化解痰飲,達到止痛通暢的效果。
- 活血散瘀: 皁莢亦具活血散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長春散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配伍,以增強其活血散瘀的效果,更能促進病患的康復。
長春散中加入綠豆,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清熱解毒:綠豆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長春散本身是針對熱毒所致的疾病,例如瘡瘍腫毒、濕熱下注等,而綠豆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輔助主藥,達到更好的療效。
二、緩和藥性:長春散中可能含有較為燥熱的藥物,例如黃連、黃柏等。加入綠豆可以緩解藥物的燥熱之性,避免過於寒涼,使藥性更加平和,減少副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長春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要記載用於「風(黑乾)粉刺」,並附帶「烏髭須,牢牙齒」之效。古代所謂「風(黑乾)」可能指風邪侵襲肌表所致的黯沉斑點或皮膚粗糙,「粉刺」則與現代認知相似,屬面部疹瘡。整體而言,此方外用於改善膚色黯沉、消除粉刺,兼有固齒烏鬚之效,推測為古代美容潔齒方劑。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抗菌消炎與皮膚修復
- 膽礬、綠礬、金絲礬:含銅、鐵等礦物成分,具收斂抗菌作用,可抑制皮脂分泌,減少粉刺發炎。
- 五倍子、百藥煎、酸石榴皮:富含鞣酸,收斂傷口,減輕皮膚紅腫,幫助癒合。
- 麝香:活血散結,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助代謝黯沉。
去角質與清潔
- 青鹽、橡斗子(燒存性):作為物理性摩擦劑,溫和去除表皮角質與牙垢;青鹽另具抑菌之效。
- 江茶(茶葉末):含茶多酚,抗氧化並吸附油脂,清潔毛孔。
固齒烏鬚機理
- 人參、茯苓:補益氣血,中醫認為「齒為骨之餘」,氣血充足則齒牙堅固。
- 訶子、細辛、白芷:辛溫通竅,改善牙齦循環;訶子鞣酸可緊緻牙齦組織。
- 川芎、白檀:行氣活血,促進鬚髮營養供給,配合礦礬類成分染黑。
協同增效設計
方中多用酸性成分(如石榴皮、五倍子、醋製綠礬),透過低pH環境抑制細菌,同時使角質軟化,輔以香藥(麝香、檀香)調節氣味。外刷時藉礦物與植物粉的協同,達到物理性清潔與藥理收斂雙重效果。
總結
此方結合「收斂抗菌」、「角質代謝」、「氣血調理」三層次作用,符合中醫「外治以通潔爲先,內調以養血爲本」的美容思路。外用直接處理皮膚與齒牙問題,內服還童丸(未列組成)則可能增強整體抗衰效力,屬標本兼顧之方。
傳統服藥法
甘松3錢,訶子3錢,人參3錢,膽礬3錢,金絲礬3錢,青鹽(別研,臨時旋用)3錢,細辛5錢,百藥煎5錢,川芎5錢,綠礬(醋燒7次)4錢,白芷4錢,白檀4錢,酸石榴皮4錢,五倍子1兩,茯苓2錢,橡斗子30個(燒存性),江茶、麝香少許。
烏髭須,牢牙齒。
上為細末。
夜間臨臥,先用青鹽、茶末擦牙畢,次用前藥末刷牙。每日早晨服不老湯下還童丸,以助藥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長春散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過敏、腹瀉等。因此,在使用長春散之前,一定要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長春散, 出處:《普濟方》卷五十一。 組成:甘松2兩,藁本2兩,藿香2兩,白附子2兩,細辛2兩,廣陵香2兩,小陵苓2兩,茅香2兩,白檀2兩,三奈子2兩,川芎2兩,白芷2兩,白丁香3兩,白及3兩,白蘞3兩,栝樓根4兩,楮實4兩,滑石半斤,韶腦半斤(兩),牽牛4兩,皂角2(3)斤半,綠豆1升。 主治:光澤麵皮。主治:風(黑乾)粉刺。
長春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七十二引《居家必用》。 組成: 長春散(《醫方類聚》卷七十二引《居家必用》。)出處:《醫方類聚》卷七十二引《居家必用》。組成:甘松3錢,訶子3錢,人參3錢,膽礬3錢,金絲礬3錢,青鹽(别研,臨時旋用)3錢,細辛5錢,百藥煎5錢,川芎5錢,綠礬(醋燒7次)4錢,白芷4錢,白檀4錢,酸石榴皮4錢,五倍子1兩,茯苓2錢,橡鬭子30個(燒存性),江茶、麝香少許。主治:烏髭須,牢牙齒。 。 主治:烏髭須,牢牙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