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減玉容散中加入白芷,主要是利用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一、美白潤膚:白芷性溫,味辛甘,具有祛風解表、消腫止痛、生肌止癢之效。其含有豐富的揮髮油、香豆素類化合物等成分,能促進皮膚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淡化色斑,改善膚色暗沉,達到美白潤膚的效果。
二、祛除痤瘡:白芷亦可消炎殺菌,抑制痤瘡桿菌的生長,對於因濕熱內蘊導致的面部痤瘡、粉刺等問題,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改善皮膚炎症,恢復肌膚健康。
加減玉容散中加入牽牛子,主要基於其瀉熱通便的功效。
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肺、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消積、殺蟲的功效。對於濕熱蘊結、脾胃不和導致的面色晦暗、痤瘡、粉刺等症狀,牽牛子能清熱解毒,通利二便,改善腸胃功能,從而達到改善面色、美容養顏的效果。
此外,牽牛子亦能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毒素排出,對於因便祕而導致的皮膚問題,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加減玉容散中添加防風,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疏散風邪,止癢止痛: 玉容散主治面部濕疹,而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邪、止癢止痛的功效,可以有效改善濕疹所致的瘙癢、紅腫等症狀。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玉容散中藥材多偏涼性,而防風性溫,能起到調和藥性、溫和脾胃的作用,避免寒涼之性損傷脾胃,同時也能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
總之,防風在加減玉容散中起到疏風止癢、調和藥性的作用,有助於提高治療濕疹的療效。
「加減玉容散」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氣凝滯、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的胃脘疼痛、嘔吐、腹痛等症狀,丁香能溫中散寒,使氣血通暢,達到止痛的效果。
- 芳香闢穢,醒脾開胃:丁香氣味芳香,可醒脾開胃,增進食慾。對於因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而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慾不佳等症狀,丁香能促進消化,幫助吸收,改善脾胃功能,達到開胃的效果。
因此,丁香在「加減玉容散」中起著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芳香闢穢、醒脾開胃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加減玉容散」方劑中加入「甘松」,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芳香開竅,醒脾化溼:甘松性辛溫,具有芳香開竅、醒脾化溼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溼氣困脾導致的面色萎黃、精神不振等症,甘松可通過開竅醒脾,化解溼氣,改善面色,提升精神狀態。
- 行氣止痛,解鬱散結:甘松還具有行氣止痛、解鬱散結的功效。對於氣滯血瘀導致的面色晦暗、經脈不通等症,甘松可通過行氣活血,疏通經絡,改善面色,促進氣血流通。
因此,在「加減玉容散」中加入「甘松」,可有效改善面色,提升精神狀態,達到美容養顏的效果。
加減玉容散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溫經散寒之功效。玉容散主要針對面部色斑、粉刺、痤瘡等問題,而細辛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面部氣血運行,有助於消除色素沉積,減輕炎症。
2. 開竅通鼻: 細辛亦具有通鼻竅之效,能有效改善鼻塞、流鼻涕等症狀。因面部肌膚與鼻腔相鄰,通暢鼻竅有助於改善面部循環,進而達到改善膚色、消除色斑的效果。
總之,細辛在加減玉容散中,發揮行氣止痛、開竅通鼻的作用,以促進面部氣血循環,達到美白祛斑的效果。
加減玉容散中添加山奈,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止嘔:山奈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止嘔的功效。玉容散本身以清熱解毒為主,若患者脾胃虛寒,容易出現嘔吐等症狀,山奈的加入可溫暖脾胃,止嘔止瀉,提升藥效。
- 行氣止痛:山奈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痛經、腹痛等症狀。對於部分女性因寒凝氣滯導致的面色蒼白、經期不順等問題,山奈的加入可起到溫經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
加減玉容散中加入蓮子心,主要考量其清心降火、利尿消腫之功效。
蓮子心味苦性寒,入心、腎經,具有清心火、降腎火之效,可治療心煩失眠、口舌生瘡、小便不利等症狀。同時,蓮子心亦有助於利尿消腫,對於面部浮腫、濕熱內蘊等情況亦有輔助作用。
因此,在加減玉容散中加入蓮子心,有助於增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進一步達到治療目的。
加減玉容散中包含檀香,主要是因為檀香具有以下功效:
- 清熱解毒,涼血止癢: 檀香氣味芳香,能清熱解毒,涼血止癢,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瘡瘍等,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行氣止痛,安神定志: 檀香還能行氣止痛,安神定志,有助於緩解因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的疼痛,以及心神不寧、失眠等症狀。
在加減玉容散中,檀香與其他藥材配合,可以更好地發揮其清熱解毒、涼血止癢、行氣止痛、安神定志的功效,達到治療皮膚病和心神不寧等症狀的效果。
「加減玉容散」中添加白僵蠶,乃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 息風止痙: 白僵蠶性寒,入肝經,能平肝熄風,對於因肝風內動所致的抽搐、痙攣、口眼歪斜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清熱解毒: 白僵蠶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因熱毒上攻所致的皮膚病、瘡瘍等。
因此,在「加減玉容散」中加入白僵蠶,旨在增強其息風止痙、清熱解毒之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目的。
「加減玉容散」中加入「白芨」的主要原因如下:
- 止血生肌:白芨具有止血生肌的功效,能有效治療外傷出血、創傷感染、潰瘍等症狀。玉容散本身以美容養顏為目的,而白芨的止血生肌作用能有效改善因外傷、感染等因素造成的皮膚損傷,促進傷口癒合,提升美容效果。
- 潤燥止咳:白芨性寒,具有潤燥止咳的功效,可治療燥咳、咽喉腫痛等症狀。玉容散中加入白芨,可改善因燥熱引起的皮膚問題,例如皮膚乾燥、粗糙、脫屑等,提升皮膚的滋潤度和光澤度。
加減玉容散中加入白蘞,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消腫:白蘞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玉容散本身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爲主,加入白蘞可以幫助清除體內溼熱,減輕水腫,改善面部浮腫,使皮膚更顯光潔。
- 疏風解表:白蘞還具有疏風解表的作用。玉容散治療的面部疾患常伴有風熱外襲,白蘞可以疏散風熱,使皮膚更加通透,配合其他藥物,更好地改善面部肌膚狀態。
總而言之,白蘞在加減玉容散中起到利水消腫、疏風解表的作用,增強了方劑的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效果,使治療更全面,效果更顯著。
加減玉容散中加入白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痙: 白附子性溫,具有祛風止痙的功效,能有效緩解面部痙攣、抽搐等症狀,對於因風寒襲面而引起的口眼歪斜、面肌痙攣等,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化痰散結: 白附子亦有化痰散結之效,能有效化解痰濁阻滯,使氣血通暢,改善面部氣血運行,進而消除面部色斑、皺紋等問題,使容顏煥發。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加減玉容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方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面風」,即面部因風邪鬱滯或氣血失調所致之色斑、晦暗、皮膚粗糙及風疹瘙癢等症。古代醫家認為,面部疾患多與風邪襲表、氣血瘀滯相關,此方以「玉容」為名,強調其潤澤肌膚、祛風散邪之效,適用於面部風邪鬱熱或痰濕壅滯之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白」色藥物為主,遵循中醫「以色治色」之理論,配合祛風、通絡、散結之品,推測其功效及機理如下:
祛風通絡,散邪外透
- 防風、白芷、白細辛:辛溫走表,祛風散寒,開腠理以逐外邪。
- 白僵蠶、白附子:祛風化痰,善治面部經絡風痰壅滯,改善麻痹或疹癢。
- 山柰、檀香、甘松:芳香行氣,助氣血流通,化解面部鬱滯。
美白消斑,潤澤肌膚
- 白牽牛、白及、白蘞:清熱解毒,散結消斑,外用可促進皮膚代謝。
- 白丁香、鷹條白、鴿條白:古代用以「去垢膩」,可能含角質代謝作用,使膚色勻淨。
- 團粉(綠豆粉類):吸附油脂,清潔毛孔,輔助藥效滲透。
活血散結,引藥上行
- 白蓮蕊、檀香:活血化瘀,引諸藥上行頭面,改善局部氣血循環。
- 全方質地輕揚,研極細末後外敷,契合「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透過體表吸收調理內在氣血。
三、推論可能功效
綜合藥性,此方外用以「祛風、潔膚、退斑」為核心:
- 風邪夾雜型面疾:如風寒鬱熱所致之疹癢、敏感。
- 氣血瘀滯之色斑:透過辛散藥物促進代謝,淡化沉澱。
- 皮膚粗垢:透過角質清理與芳香醒脾,改善暗沉。
總結
此方組合反映古人「外治調內」思維,以祛風藥為主導,佐以美白散結之品,針對面部風、痰、瘀交互為患之證。其特色在於重用動物藥(鷹條、鴿條)與礦物粉劑,強化局部物理性代謝作用,符合傳統「玉容」追求膚色光潤的療效目標。
傳統服藥法
白芷1兩5錢,白牽牛5錢,防風3錢,白丁香1兩,甘松3錢,白細辛3錢,山柰1兩,白蓮蕊1兩,檀香5錢,白僵蠶1兩,白及3錢,鷹條白1兩,白蘞3錢,鴿條白1兩,團粉2兩,白附子1兩。
上研極細末。每用少許,放手心內,以水調濃,搽搓面上,良久再用水洗淨,日2-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對本方劑過敏者禁用。
- 服用本方劑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
- 如有不適,應及時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玉容散,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白芷1兩5錢,白牽牛5錢,防風3錢,白丁香1兩,甘松3錢,白細辛3錢,山柰1兩,白蓮蕊1兩,檀香5錢,白僵蠶1兩,白及3錢,鷹條白1兩,白蘞3錢,鴿條白1兩,團粉2兩,白附子1兩。 主治:面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