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益肝散方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 補血活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其具有補血養血、活血止痛之效。益肝散常用於肝血不足、氣血瘀滯所致的各種病症,而當歸能補益肝血,改善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悸失眠等症狀,同時也能活血化瘀,改善氣血瘀滯引起的疼痛不適。
- 調和氣血:當歸性平和,能調和氣血,使氣血運行通暢。益肝散常用於治療肝氣不舒、肝鬱氣滯,而當歸能緩解肝氣鬱結,改善情緒不佳、胸悶脅痛等症狀,使肝氣得以疏泄,氣血得以調和。
益肝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肝鬱氣滯是許多肝病的病因,而川芎能疏通肝氣,緩解肝鬱所致的胸悶、脅痛、頭暈等症狀,進而改善肝臟功能。
- 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 川芎還具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肝臟周圍的血液循環,促進肝臟的營養供給,有助於肝病的康復。
總之,川芎在益肝散中發揮疏肝解鬱、行氣止痛及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肝氣鬱結、肝血瘀滯等病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益肝散中加入白芍,主要是基於其 養血柔肝、斂陰止痛 的功效。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歸肝脾經。其 養血柔肝 的作用,可緩解肝臟因血虛而引起的疼痛、脅肋脹痛等症狀。同時,其 斂陰止痛 的作用,則可收斂肝陰,減少肝氣外泄,減輕肝臟的疼痛。
因此,白芍在益肝散中,可起到 滋養肝陰、緩解肝痛 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治療肝臟疾病的功效。
益肝散方劑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其 燥濕化痰 和 降逆止嘔 的功效。
半夏性味辛溫,入脾、胃經,擅長化解濕痰,尤其是脾胃濕痰。肝主疏泄,濕邪困阻肝氣則會導致肝失疏泄,進而出現胸悶、脅痛、頭昏等症狀。半夏化濕痰,可使肝氣疏泄通暢,緩解肝失疏泄的症狀。
此外,半夏還有降逆止嘔的作用。肝失疏泄,氣機逆亂,也可導致嘔吐。半夏降逆止嘔,可以輔助止嘔,改善肝氣逆亂的症狀。因此,益肝散方劑中加入半夏,可謂是針對肝失疏泄的病機,從化濕痰、降逆止嘔兩個方面着手,以達到疏肝理氣、和胃止嘔的功效。
益肝散中包含柴胡,主要源於柴胡的以下兩點功效:
- 疏肝解鬱: 柴胡善於疏肝解鬱,可舒緩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脇脹痛、脅肋不舒、情緒抑鬱等症狀。益肝散主治肝氣鬱結,而柴胡的疏肝解鬱功效正好可以針對病症根源,起到緩解作用。
- 升陽舉陷: 柴胡亦有升陽舉陷之效,可以提升陽氣,改善肝臟氣血運行,有助於恢復肝臟功能。益肝散不僅要疏肝解鬱,還需扶正固本,柴胡的升陽舉陷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可以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益肝散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寒,入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解毒消腫的功效。肝火上炎,可導致肝氣鬱結,肝膽濕熱等症狀,黃芩能清泄肝火,改善肝氣鬱結,緩解肝膽濕熱。
- 抗菌消炎: 黃芩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腸道內細菌的生長,減少炎症反應,幫助肝臟排毒,促進肝功能恢復。
因此,益肝散中加入黃芩,有助於清熱瀉火,抗菌消炎,改善肝臟功能,達到治療肝病的效果。
益肝散方中加入決明子,主要考量其清肝明目之效。決明子性涼,味甘苦,入肝經,具有清肝火、降肝氣、明目之功。其清熱瀉火,可緩解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其降肝氣,則能平抑肝陽,緩解肝氣上逆所致的頭痛目眩、耳鳴等症狀。故決明子在益肝散中,可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清肝明目、平肝熄風的功效。
益肝散方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益肝散多以苦寒藥材為主,如柴胡、黃芩等,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入脾經,能調和藥性,緩解苦寒藥材對脾胃的刺激,避免藥性過於偏寒,影響療效。
2. 補益脾氣:甘草能補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藥物的吸收和利用,提高藥效。同時,甘草還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能減輕其他藥材的毒副作用,使患者更安全地接受治療。
益肝散中加入沙苑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腎益精,改善肝腎同源:沙苑子性溫,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補腎益精、固精縮尿之效。肝腎同源,肝藏血,腎藏精,腎精不足會影響肝血的生成,導致肝功能下降。沙苑子補腎益精,能改善肝腎功能,從根本上改善肝病。
- 潤燥滋陰,緩解肝火上炎:沙苑子同時具有潤燥滋陰的功效,可緩解肝火上炎引起的口乾舌燥、目赤腫痛等症狀。益肝散多用於治療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沙苑子能滋陰降火,輔助藥物發揮功效。
益肝散中加入龍膽草,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燥濕、瀉肝膽火、降肝火之功效。
龍膽草味苦,性寒,入肝、膽經,可清瀉肝膽濕熱,對於肝膽濕熱所致的目赤腫痛、口苦咽乾、脅肋脹痛、黃疸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益肝散常用於治療肝膽濕熱所致的目赤腫痛、口苦咽乾、脅肋脹痛等症。龍膽草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清熱燥溼、瀉肝膽火,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益肝散方劑中使用楮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益肝腎,滋陰降火: 楮實性寒,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腎、清熱降火之效。對於肝腎陰虛所致的肝火上炎、目赤腫痛、口乾舌燥等症,楮實能起到清熱降火、滋養肝腎的作用。
- 利水消腫,通絡止痛: 楮實還具有利水消腫、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肝腎不足導致的水腫、肢體麻木等症,楮實能起到利水消腫、通絡止痛的作用。
總之,益肝散中加入楮實,正是利用其補益肝腎、清熱降火、利水消腫等功效,以達到治療肝腎陰虛、肝火上炎等病症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益肝散」
中藥方劑組成與成分介紹
1. 甘草
- 性味:甘平
- 歸經:脾、肺、心經
- 功效: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2. 白芍
- 性味:酸、微寒
- 歸經:肝、脾經
- 功效: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3. 半夏
- 性味:辛、溫
- 歸經:肺、胃經
- 功效: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4. 柴胡
- 性味:微苦、微寒
- 歸經:肝、膽經
- 功效: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5. 川芎
- 性味:辛、溫
- 歸經:肝、膽、心包經
- 功效: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6. 當歸
- 性味:甘、辛、溫
- 歸經:肝、心、脾經
- 功效: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7. 黃芩
- 性味:苦、寒
- 歸經:肺、大腸經
-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8. 決明子
- 性味:甘、苦、微寒
- 歸經:肝、腎、大腸經
- 功效:補血養肝、清熱瀉火、開竅、清熱利尿、通便、利水消腫、清肝明目、散風熱、清熱解毒
9. 沙苑子
- 性味:甘平
- 歸經:肺、腎經
- 功效:補氣固脫、澀精止遺、益精、補益肝腎
10. 龍膽草
- 性味:苦、寒
- 歸經:肝、膽經
- 功效:清熱燥濕與清熱瀉火
11. 楮實
- 性味:寒、甘
- 歸經:脾、胃、膀胱經
- 功效:利水滲濕、健脾胃、清熱利尿、補氣、強筋骨、滋腎、清肝明目、健脾利水
主治功效
青光眼
總結
中藥方劑「益肝散」主要成分是:當歸,川芎,白芍,半夏,柴胡,黃芩,決明子,甘草,沙苑子,龍膽草,楮實, 主治功效是:青光眼。
傳統服藥法
當歸、川芎、白芍、半夏、柴胡、黃芩、草決明、甘草、蒺藜、膽草、楮實子。
水煎,食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益肝散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因此孕婦、月經期間的女性以及有出血傾向的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益肝散, 出處:《眼科全書》卷三。 組成:當歸、川芎、白芍、半夏、柴胡、黃芩、草決明、甘草、蒺藜、膽草、楮實子。 主治:烏風內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