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蓯蓉丸

ROU CONG RO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9%
肝經 19%
心經 11%
脾經 11%
肺經 10%
胃經 6%
膀胱經 6%
大腸經 3%
心包經 1%
腎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肉蓯蓉丸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腎補精: 肉蓯蓉為補腎壯陽要藥,但性偏燥熱,易傷陰。山茱萸性溫,味酸甘,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之功效,可與肉蓯蓉相輔相成,防止其燥熱傷陰,並增強其固腎補精之效。
  2. 滋陰潛陽: 肉蓯蓉丸常用於治療腎虛精虧、腰膝酸軟、陽痿遺精等症,而山茱萸能滋陰潛陽,抑制陽氣過度外泄,有助於緩解上述症狀,使補腎效果更加顯著。

「肉蓯蓉丸」中包含「肉蓯蓉」的原因主要有二:

  1. 補腎壯陽,潤腸通便: 肉蓯蓉性溫,味甘,歸腎、大腸經,具有補腎壯陽、潤腸通便的功效。其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如蛋白質、氨基酸、多醣體等,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遺精滑精、便祕等症狀。
  2. 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 肉蓯蓉丸中通常還包含其他藥材,例如補腎填精的熟地黃、滋陰補腎的枸杞子等,與肉蓯蓉共同作用,達到更佳的療效。

「肉蓯蓉丸」方劑中包含「楮實」,主要源於其補腎固精、潤腸通便的功效,與方劑整體目的相符。

楮實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滋陰補腎、利水通淋、潤腸通便的功效。肉蓯蓉丸主要針對腎虛精虧、腰膝酸軟、陽痿早洩、腸燥便祕等症,而楮實的補腎固精、潤腸通便功效,可與肉蓯蓉等藥材相輔相成,達到增強補腎固精、潤腸通便的效果,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症狀。

肉蓯蓉丸中加入枸杞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滋陰補腎: 肉蓯蓉性溫,善於補腎陽,而枸杞子則性平,善於滋腎陰。兩者相配,陰陽調和,相得益彰,可有效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神疲乏力等症狀。

2. 潤燥生津: 肉蓯蓉性溫,易燥,而枸杞子則性平,有滋陰生津之效。兩者合用,可緩解肉蓯蓉的燥性,使藥效更加溫和,避免出現口乾舌燥等副作用。

肉蓯蓉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常用於增強腎功能和改善性功能,其組成中包含地膚子此藥材,原因在於地膚子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地膚子,又名地膚根,性味甘涼,歸肝、腎經,具滋補肝腎、清熱利濕的功效。它能有效增強腎脾功能,對於由於腎虛所引起的性功能障礙有一定的輔助療效。此外,地膚子還能清熱解毒,對於伴隨熱症的狀況,例如口乾、尿黃等,具有良好的調理作用。將地膚子納入肉蓯蓉丸的組成,可以協調其他成分的作用,增強整體療效,並減少副作用的風險。透過其對肝腎的調理作用,能使身體在改善性功能的同時,達到整體的健康平衡。因此,地膚子在肉蓯蓉丸的配方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提升了方劑的療效,使其更加安全有效。

肉蓯蓉丸中包含狗脊,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腎壯腰: 狗脊性溫,味甘苦,入腎經,具有補腎壯腰、強筋健骨之效。與肉蓯蓉等藥材共同作用,能有效改善腎虛腰痛、肢體乏力等症狀,增強體質。
  2. 相輔相成: 狗脊與肉蓯蓉皆為補腎藥材,但側重點有所不同。肉蓯蓉偏於滋陰補腎,而狗脊則更側重於補陽壯腰。二者配合使用,陰陽互補,相輔相成,能更全面地達到補腎壯腰之目的。

肉蓯蓉丸中加入五味子,主要是為了其固精止遺益氣生津的功效。

肉蓯蓉丸以補腎壯陽、益精填髓為主要功效,而五味子則能固腎精,止遺精,與肉蓯蓉相輔相成,加強補腎固精的效果。同時,五味子還具有益氣生津的作用,可以緩解因腎虛而引起的津液虧損、口乾舌燥等症狀,進一步增強藥效,使藥物更能全面地改善腎虛所致的各種病症。

肉蓯蓉丸中包含覆盆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固腎益精,助陽補虛:覆盆子味酸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腎益精、固精縮尿之效。肉蓯蓉丸以補腎壯陽為主要功效,覆盆子可協同肉蓯蓉,增強其補腎益精之力,使藥效更顯著。
  2. 養血安神,改善虛弱:覆盆子能養血安神,對於腎虛所致的頭昏眼花、腰膝痠軟、失眠多夢等症狀具有一定改善作用。肉蓯蓉丸中加入覆盆子,有助於改善患者整體虛弱狀態,提高藥效的全面性。

肉蓯蓉丸中加入菟絲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陽,益精填髓: 肉蓯蓉性溫,善於補腎壯陽,而菟絲子則以滋補肝腎、益精填髓著稱。兩者合用,可加強補腎壯陽之效,並有助於改善精血虧虛、腰膝酸軟等症狀。
  2. 協同作用,增強功效: 菟絲子入肝腎經,可助肉蓯蓉補腎精、益髓血,並促進其藥效發揮。同時,菟絲子可改善肉蓯蓉之燥性,使藥性更為平和,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

肉蓯蓉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之一是山藥。山藥在中醫中具有益氣健脾、滋陰潤燥的功效,能夠促進消化吸收,增強脾胃功能。這對於肉蓯蓉丸的整體療效具有重要意義,因為肉蓯蓉本身是一種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的藥材,若脾胃無法正常運作,則其營養成分不易被身體吸收,從而降低療效。

此外,山藥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多種維生素,能夠幫助改善腸道健康,防止便祕等問題。這樣的搭配不僅增強了肉蓯蓉丸的補益效果,還能促進身體的整體健康。山藥的使用也有助於平衡方劑的性質,使其在補腎的同時不至於造成身體負擔。總之,山藥的加入使得肉蓯蓉丸更加完整,實現了補益與調理的和諧統一。

肉蓯蓉丸中加入補骨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腎助陽,補精益髓: 肉蓯蓉丸以補腎壯陽為主要功效,而補骨脂性溫,味辛,入腎經,具有溫腎助陽、補精益髓之效。與肉蓯蓉等藥材相配,可增強溫補腎陽之效,並有助於提高精氣,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泄、神疲乏力等症狀。
  2. 助藥力,提升藥效: 補骨脂藥性燥烈,與肉蓯蓉等藥材相配,可起到引導藥力直達腎經,增強藥效的作用。同時,補骨脂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營養,有利於藥物更好地吸收和發揮功效。

肉蓯蓉丸中加入遠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益智,安神定志:肉蓯蓉性溫,補腎壯陽,而遠志則性溫,味甘,具有安神定志、益智開竅的功效。二者合用,可增強補腎益智之效,同時兼顧安神定志,適用於腎虛精虧、神志不寧、健忘失眠等症。
  2. 相輔相成,增強藥效:肉蓯蓉補腎壯陽,但可能偏於溫燥,而遠志則可起到滋潤心脾,緩解燥熱的作用,二者相配,可使藥性更加平和,提升藥效,避免單味藥物使用可能產生的副作用。

肉蓯蓉丸中加入石菖蒲,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1. 醒脾開胃,化痰止咳: 石菖蒲味辛、性溫,入心、脾經,具有醒脾開胃、化痰止咳之效。肉蓯蓉丸常用於脾胃虛弱、痰溼阻滯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石菖蒲的加入可增強其醒脾開胃、化痰止咳之功,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和呼吸道症狀。
  2. 通竅開竅,安神定志: 石菖蒲還具有通竅開竅、安神定志之效。肉蓯蓉丸中常含有補腎益精、強壯筋骨的藥物,石菖蒲的加入可以協同其他藥物,通經活絡,改善氣血運行,從而起到安神定志、提高睡眠質量的作用。

肉蓯蓉丸中包含萆薢,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腎壯陽,利水消腫:萆薢性溫,味甘辛,入腎、膀胱經,具有補腎壯陽、利水消腫的功效,與肉蓯蓉同為補腎壯陽之藥,相輔相成,增強補腎之力。
  2. 治療腎虛水腫:肉蓯蓉丸主要用於治療腎虛水腫等症,而萆薢利水消腫之功效,可輔助肉蓯蓉補腎填精,從根本上治療腎虛所致的水腫。

肉蓯蓉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杜仲。杜仲,學名為“杜仲”,是一種具有強壯和補益作用的藥材,常用於治療腰膝痠痛及改善腎臟功能。肉蓯蓉本身又是一種滋補藥物,對於陽虛體質特別有效,能夠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和提高免疫力。杜仲的加入,能與肉蓯蓉形成相輔相成的效果,共同解決因腎虛所導致的身體不適。此外,杜仲還具有安神的作用,有助於完善方劑的整體療效,促進身體的健康平衡。此組合不僅能夠補腎壯陽,還能加強筋骨,改善血液循環,使得使用者在恢復健康的同時,增強體能。透過這樣的互相配合,肉蓯蓉丸成為了受到廣泛認可的中藥方劑,滿足了不同患者的需求,展現了中醫藥的智慧。

肉蓯蓉丸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補腎: 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潤燥生津的功效。肉蓯蓉性溫,味甘鹹,入腎、膀胱經,功能補腎壯陽、潤腸通便。二者合用,可相輔相成,共奏滋陰補腎、填精益髓之效。
  2. 相畏相使: 肉蓯蓉性燥,易耗陰液,熟地黃性滋潤,可制其燥性,使藥力更溫和,並可促進藥物吸收,提高療效。

因此,熟地黃在肉蓯蓉丸中起到了滋陰補腎、制燥潤燥的作用,與肉蓯蓉相得益彰,有助於增強補腎壯陽功效。

肉蓯蓉丸中加入石斛,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潤燥: 石斛性微寒,味甘,入胃、腎經,具有滋陰清熱、生津益胃、潤肺止咳的功效。肉蓯蓉則性溫,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補腎壯陽、潤腸通便的作用。石斛的滋陰作用可以協調肉蓯蓉的溫燥之性,避免燥熱傷陰,使藥性更加平和,更易於被人體吸收。
  • 相輔相成: 石斛與肉蓯蓉均具有滋陰補腎的功效,兩者配伍,可以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加強補腎壯陽、潤腸通便的效果,從而更好地改善因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遺精滑精、腸燥便祕等症狀。

肉蓯蓉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 肉蓯蓉性溫燥,長期服用易傷脾胃。茯苓性平味甘,能健脾益氣,利水滲濕,可緩解肉蓯蓉可能帶來的燥熱之弊,平衡藥性,使藥效更溫和。
  2. 助補腎陽: 茯苓能利水滲濕,並可通利小便,有助於腎陽之氣的升發和運化,配合肉蓯蓉補腎陽,可達到更佳的療效。

因此,茯苓在肉蓯蓉丸中起到調和藥性,協同補腎的作用,使藥效更顯著,更安全。

肉蓯蓉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陽,活血通絡: 肉蓯蓉以補腎壯陽著稱,川牛膝則具有活血通絡之效。兩者合用,可增強補腎壯陽之效,同時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肢體麻木等症狀。
  2. 引藥下行,協同補腎: 川牛膝性溫,入肝腎經,具有引藥下行之功。肉蓯蓉性溫,入腎經,兩者合用,可將藥力引導至腎經,增強補腎功效,達到治療腎虛的最佳效果。

肉蓯蓉丸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澤瀉味甘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之功效。肉蓯蓉丸主治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耳鳴耳聾等症,而腎虛往往伴隨水濕內停,導致下肢浮腫、小便不利等。澤瀉加入方劑中,可利水滲濕,去除體內積聚的水濕,減輕腎臟負擔,促進腎氣恢復。
  2. 配伍增效:澤瀉與肉蓯蓉相配,可以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肉蓯蓉性溫,滋補腎陽,而澤瀉性寒,清熱利水,二者搭配,寒溫相濟,既能滋補腎陽,又能清熱利水,對於腎虛水腫等症,療效更佳。

肉蓯蓉丸中包含柏子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燥:柏子仁性味甘平,入腎、肺經,具有滋陰潤燥、滑腸通便的功效。肉蓯蓉丸以補腎壯陽、益精填髓為主要功效,而柏子仁的滋陰潤燥作用可以緩解肉蓯蓉溫燥之性,避免補陽過度而傷陰。
  2. 相輔相成:柏子仁與肉蓯蓉的搭配,可以互相增強藥效。柏子仁的滑腸通便作用可以促進肉蓯蓉的吸收利用,而肉蓯蓉的補腎壯陽作用可以加強柏子仁的滋陰潤燥功效,達到協同作用。

主治功效


肉蓯蓉丸

組成: 山茱萸、肉蓯蓉、楮實、枸杞子、地膚子、狗脊、五味子、覆盆子、菟蕬子、山藥、補骨脂、遠志、石菖蒲、萆薢、杜仲、熟地黃、石斛、茯苓、川牛膝、澤瀉、柏子仁

主治功效: 長期患瘧疾沒有痊癒,身體虛弱無力,怕冷又發熱,食慾不振,不能進食。

組成介紹:

  • 柏子仁:具有安神鎮靜、止血、固澀固表、生津止渴、潤燥滑腸、補氣補陰等功效。

  • 萆薢:具有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利水滲濕、利尿、解毒等功效。

  • 補骨脂:具有補陽、補氣、止瀉和健脾胃等多種傳統代功效。

  • 牛膝:具有多種功效。包括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

  • 地膚子:性涼味甘,歸肺、腎經,具有清熱利尿、滲濕除濕、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止癢、活絡止痛和利水消腫等功效。

  • 杜仲:具有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等功效。

  •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覆盆子:性溫味甘,具有收斂、固澀、補益肝腎的功效,是常用的中藥材之一。

  • 狗脊:性微溫、味甘、辛,歸肺、腎經,具有補陽、補氣、止血、祛風除濕、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等功效。

  • 枸杞:具有滋陰、補氣、益精、潤肺、補血養肝、補益肝腎、清肝明目和強筋骨的功效。

  • 肉蓯蓉:是一種傳統中藥,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之效。可治療腎陽虛衰,精血不足所引起的陽痿、遺精、白濁、尿頻餘瀝、腰痛腳弱、耳鳴目花,以及月經衍期、宮寒不孕、腸燥便祕等症狀。

  • 山藥: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

  • 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

  • 石菖蒲:具有多種功效。它可以開竅醒神,化濕豁痰,闢穢。

  • 石斛:性微寒,味甘,入胃、肺、腎經。具有滋陰清熱、生津益胃、潤肺益腎、明目強腰、補氣養血、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強筋骨、益精等功效。

  •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 菟蕬子:具有補腎、益肝、明目、壯陽、止瀉、補虛陰、益精血、充津液、通經絡等功效。

  •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 遠志:具有安神益智、利水消腫、止咳化痰、清熱解毒等功效。

  • 澤瀉: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 楮實: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利水滲濕、健脾胃、清熱利尿、補氣、強筋骨、滋腎、清肝明目、健脾利水等。

總結:

中藥方劑「肉蓯蓉丸」,主要成分是山茱萸,肉蓯蓉,楮實,枸杞子,地膚子,狗脊,五味子,覆盆子,菟蕬子,山藥,補骨脂,遠志,石菖蒲,萆薢,杜仲,熟地黃,石斛,茯苓,川牛膝,澤瀉,柏子仁,具有長期患瘧疾沒有痊癒,身體虛弱無力,怕冷又發熱,食慾不振,不能進食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坐骨神經痛前列腺炎耳聾糖尿病瘧疾遺精五十肩中耳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百日咳低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嗜眠症(嗜睡症)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

相同名稱方劑


肉蓯蓉丸, 出處:《奇效良方》卷三十五。 組成:肉蓯蓉8兩,熟地黃6兩,五味子4兩,菟絲(搗餅)2兩。 主治:稟賦虛弱,小便數不禁。

肉蓯蓉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 組成:烏梅肉1兩(微炒),恆山1兩(銼),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桂心1兩,虎頭骨1兩半(塗酥炙令黃),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香豉1合(炒乾),麝香1分(細研),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粗皮,炙乾)。 主治:久瘧不癒,羸瘦無力,寒熱不能飲食。

肉蓯蓉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三四。 組成: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粗皮,炙乾),黃耆1兩(銼),熟地黃1兩,巴戟1兩,枳殼3分(麸炒微黃,去瓤),白蘞3分,五味子3分,白朮3分,牛膝1兩(去苗),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牡蠣粉3分,澤瀉1兩,乾薑3分(炮裂,銼),菟絲子2兩(酒浸3日,曬乾,别搗爲末)。 主治:虛勞,腎氣不足,耳聾。

肉蓯蓉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八。 組成:肉蓯蓉2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令乾),菟絲子(酒浸3日,曬乾,别搗,爲未)1兩,著蕷1兩,牛膝(去苗)1兩,巴戟1兩,杜仲(去粗皮,炙微黃)1兩,續斷1兩,白茯苓1兩,枸杞子1兩,五味子1兩,蛇床子1兩,山茱萸1兩,茯神2兩,遠志(去心)2兩,柏子仁2兩。 主治:虛勞羸瘦,心神健忘,腰膝多疼,臟腑氣虛,陽事衰絕。

肉蓯蓉丸, 出處:《丹溪心法》卷三。 組成: 肉蓯蓉丸(《丹溪心法》卷三。)出處:《丹溪心法》卷三。組成:山茱萸1兩,蓯蓉2兩(酒浸),楮實1兩,枸杞1兩,地膚子1兩,狗脊(去毛)1兩,五味1兩,覆盆子1兩,菟絲子1兩,山藥1兩,故紙(炒)1兩,遠志(去心)1兩,石菖蒲1兩,萆薢1兩,杜仲(去皮,炒)1兩,熟地1兩,石斛1兩(去根),白茯苓1兩,牛膝(酒浸)1兩,澤瀉1兩,柏子仁1兩(炒)。主治:壯元氣,養精神。 。 主治:壯元氣,養精神。

肉蓯蓉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六。 組成:肉蓯蓉3兩(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乾),赤石臘3分,石韋3分(拭去毛),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遠志3分(去心),石菖蒲3分,薯蕷2兩,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黃,銼),山茱萸1兩,白馬莖1兩(炙黃),石斛1兩(去根,銼),柏子仁3分,續斷1兩,牛膝1兩(去苗),蛇床子3分,石南1兩,細辛3分,防風3分(去蘆頭),菟絲子1兩半(酒浸3宿,别搗爲末),熟乾地黃1兩半。 主治:五勞六極七傷,陰萎內虛,口乾汗出,失精,陰下濕癢,小便赤黃,陰中疼痛,卵偏大,小腹裏急,腰脊俯仰苦難。(??)脛痠疼,目視(目巟)(目巟),腹脅脹滿,膀胱久冷,致生百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