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生犀角丸方劑中包含犀角,主要原因如下:
- 傳統醫學觀點: 犀角在中醫藥理論中被視為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藥材,用於治療熱病神昏、發狂、中風、熱毒瘡瘍等病症。
- 歷史淵源: 生犀角丸是古方藥劑,在古代醫療技術不發達的情況下,犀角被認為是治療某些疾病的有效藥材,並被廣泛應用於臨牀。
然而,由於犀牛瀕臨滅絕,現今已禁止犀角的使用,生犀角丸已不再被使用。
生犀角丸中包含麻黃,其主要原因在於麻黃具有疏風散寒、宣肺止咳之效,可與犀角的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相輔相成。
麻黃性溫,入肺經,可助犀角清熱解毒之功,並能宣通肺氣,利於犀角藥力達於病所,更有效地治療外感風寒之熱病,例如風寒感冒、風熱咳嗽等。
麻黃與犀角配合,可提升療效,達到清熱解毒、宣肺止咳、涼血止血之目的,是中醫治療外感熱病的經典配伍。
生犀角丸方劑中,加入防風,主要是利用其解表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以輔助犀角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
犀角性寒,善於清熱解毒,但若單用犀角,容易傷正氣,且清熱之力過猛。防風則性溫,可以溫和氣血,並能疏散表邪,與犀角寒涼之性相配,起到調和寒涼、保護正氣的作用。
此外,防風還有祛風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疼痛,進一步加強犀角的治療效果。因此,生犀角丸中加入防風,不僅可以使方劑寒涼之性得到緩解,還能增強其治療效果。
生犀角丸方劑中加入石決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平肝,鎮驚止痙: 石決明性寒,味甘鹹,入肝經,具有清熱平肝、鎮驚止痙的功效。與生犀角的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功用相輔相成,共同作用於肝經,可有效治療熱病神昏、驚癇抽搐等症狀。
- 滋陰潛陽: 石決明還具有滋陰潛陽的作用,可與生犀角共同滋陰降火,緩解因陰虛火旺導致的肝風內動、眩暈頭痛等症狀。
因此,石決明在生犀角丸方劑中,起着清熱平肝、鎮驚止痙、滋陰潛陽的輔助作用,與生犀角相配合,增強其治療效果。
生犀角丸方劑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養血滋陰: 犀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但性寒偏燥,容易耗傷陰血。當歸性溫,能補血活血,兼具養血滋陰之效,可緩解犀角的燥性,防止其過度耗損陰血,使藥力更平和。
- 相輔相成,增強功效: 犀角善治熱毒血瘀,而當歸能活血化瘀,二者協同作用,可增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總之,當歸在生犀角丸方劑中起著重要的輔佐作用,既能緩解犀角的燥性,又能增強藥效,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生犀角丸」方劑中包含「楮實」,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楮實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犀角亦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二者合用,可增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用於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
- 滋陰潤燥,生津止渴: 楮實還具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作用,可緩解犀角的燥性,避免其過度耗傷陰液。犀角具有較強的燥性,而楮實的滋陰潤燥作用可以起到平衡作用,使藥效更為平和,避免副作用的產生。
生犀角丸中包含枸杞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補腎,助犀角清熱解毒。 犀角性寒,善於清熱解毒,但容易耗傷陰血。枸杞子味甘性平,滋陰補腎,能與犀角相輔相成,既能增強犀角清熱解毒之效,又能防止其過於寒涼而傷陰。
- 緩解犀角的毒性。 犀角雖有清熱解毒之功,但本身具有一定毒性。枸杞子可起到一定的解毒作用,緩解犀角的副作用,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生犀角丸】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內障病,瞳人倒者」,即由氣血兩虛、榮衛凝滞,導致肝腎受風邪侵擾,引發瞳神位置歪斜的內障眼疾。古代醫家認為,此病機涉及三大層面:
- 氣血兩虛:氣血不足,無法濡養目系,導致睛珠失穩。
- 肝腎受風:肝開竅於目,腎藏精,風邪乘虛內襲肝腎經絡,牽引瞳神偏移。
- 榮衛滯塞:衛氣不固,營血不暢,經脈阻塞,加重眼內氣機逆亂。
二、方劑組成與治療邏輯
全方以「清肝明目、祛風通絡、滋養肝腎」為核心,分三組藥物協同作用:
祛風散邪組
- 麻黃:辛溫發散,開泄腠理,驅風邪從表而解。
- 防風:祛風勝濕,善走肝經,助麻黃外散風邪,內舒肝絡。
- 犀角(現多以水牛角代用):清心肝火毒,涼血息風,防止風邪化熱上攻目系。
平肝明目組
- 石決明:質重潛陽,清肝明目,鎮攝瞳神位置。
- 楮實子:補肝腎之陰,兼能疏散風熱,標本兼顧。
養血滋腎組
- 當歸:養血活血,改善「榮衛凝滞」,助氣血上貫目竅。
- 枸杞子:補肝腎精血,固睛明之本,與楮實子共奏滋養之功。
三、治療原理
此方從「標實本虛」切入:
- 治標:以麻黃、防風開表祛風,石決明、犀角平肝清熱,迅速緩解風邪牽引之瞳神歪斜。
- 治本:當歸、枸杞、楮實子填補肝腎氣血,從內穩固目系。
- 配伍巧思:面糊為丸緩和藥性,茶清送下取其清上降火之效,助藥力專注於目。
結語
生犀角丸體現「驅外風、熄內風、補虛滯」的複方思路,針對風邪夾雜肝腎不足的內障病機,尤其適合瞳神因風動而偏移者,展現中醫「臟腑—經絡—官竅」整體調治理論。
傳統服藥法
犀角、麻黃、防風、石決明、當歸、楮實子、枸杞子各等分。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茶清送下。小兒量大小,加減丸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生犀角丸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生犀角丸, 出處:《秘傳眼科龍木論》卷十。 組成:犀角、麻黃、防風、石決明、當歸、楮實子、枸杞子各等分。 主治:內障病,瞳人倒者;氣血兩虛,榮衛凝滯,以致肝腎臟受風邪,瞳神歪斜內障。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