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實子丸

CHU SHI Z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保命集》卷下

熱性指數

36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腎經 26%
肺經 19%
胃經 10%
心經 9%
肝經 7%
脾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楮實子丸中含有楮實,乃因楮實性味甘平,入腎、膀胱經,具有補腎固精、利水消腫之效。

楮實子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能夠滋養腎氣,固攝精華,對於腎虛所致的遺精、早泄、腰膝酸軟、水腫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此外,楮實子還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治療小便不利、水腫、腳氣等病症。因此,楮實子作為補腎固精、利水消腫的藥材,被選入楮實子丸的組成中,以發揮其藥效。

楮實子丸方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腎助陽,散寒止痛: 楮實子丸以補腎固精、滋陰潤燥為主,而丁香性溫,入腎經,具有溫腎助陽、散寒止痛之效。對於因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畏寒肢冷等症,丁香可溫補腎陽,改善陽氣不足,從而增強藥效。
  2. 溫脾燥濕,行氣止痛: 楮實子丸中亦包含一些滋陰潤燥之品,而丁香能溫脾燥濕,行氣止痛,可防止藥物過於滋膩,造成脾胃不適,同時亦可促進藥物吸收,提高療效。

楮實子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助楮實子滋補腎氣: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楮實子性甘溫,入腎經,能滋補腎氣,潤腸通便。二者配伍,可協同作用,一方面茯苓健脾利濕,有助於楮實子藥力更好地發揮;另一方面,茯苓能利水滲濕,避免楮實子滋補腎氣過於滋膩,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2. 緩解楮實子燥熱之性: 楮實子雖能滋補腎氣,但性偏燥熱,易於上火。茯苓則性平味甘,能清熱利濕,起到緩解楮實子燥熱之性的作用,使藥性更平和,避免服用後出現口乾舌燥、便祕等副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楮實子丸」,主要成分包括楮實、丁香、茯苓,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

丁香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它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胃寒引起的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丁香能抑制胃酸分泌,緩解胃酸過多引起的胃痛、胃脹等症狀。它還能增進胃液分泌,促進胃腸蠕動,促進消化,止嘔效果顯著。丁香能溫暖肺部,化痰止咳,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丁香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瘡瘍腫毒等症狀。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溼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楮實具有利水滲濕、健脾胃、清熱利尿、補氣、強筋骨、滋腎、清肝明目、健脾利水等功效。楮實性寒味甘,入脾、胃、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暑,利水滲濕之功。常被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水濕停滯之症。楮實性甘平,入脾、腎二經,具有益氣健脾、溫腎固精、止瀉的功效。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瀉、遺精等症。楮實寒涼,味甘,無毒,入膀胱經。功專清利下焦,凡小便淋澀疼痛癃閉,或熱淋澀痛,皆宜用之。

綜上所述,中藥方劑「楮實子丸」主要成分包括楮實、丁香、茯苓,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楮實子1鬥(以水2鬥,熬成膏),白丁香1兩半,茯苓3兩(去皮)。
潔淨腑。
上為細末,用楮實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不計丸數,從少至多,服至小便清利及腹脹減為度。
忌甘苦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過量可能會導致腹瀉、腹痛等症狀。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以及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在服用本方前,應先諮詢醫師。

相關疾病


慢性肝硬化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腎絲球腎炎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全身性水腫多痰小便疼痛腹部腫大腹部腫大但軀體四肢消瘦

相同名稱方劑


楮實子丸, 出處:《保命集》卷下。 組成:楮實子1鬭(以水2鬭,熬成膏),白丁香1兩半,茯苓3兩(去皮)。 主治:潔淨腑。主治:水氣鼓脹。

楮實子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二一。 組成:川牛膝2兩(酒浸,焙乾),川萆薢1兩,楮實子3兩(焙),山藥1兩,白薑(炮)1兩,川芎1兩(1方加附子1兩,鹿角霜1兩)。 主治:平臟益氣血。主治:婦人憂思傷脾,不能化水,所以湛濁,或下赤白,淋瀝不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