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散

HUO XI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十九

熱性指數

2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肺經 26%
腎經 22%
胃經 22%
心經 4%
脾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藿香散方劑中包含藿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解表化濕:藿香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解表化濕、理氣止嘔的功效。其揮髮油中的香豆素類成分能抑制腸胃蠕動,緩解嘔吐,而其辛散之性又能疏散風寒濕邪,故可治療外感風寒濕邪所致的感冒、嘔吐、腹痛等症。

二、芳香闢穢:藿香散中加入藿香,更重要的作用是其芳香闢穢的功效。藿香氣味芳香,可抑制細菌生長,並能改善胃腸道菌羣失衡,故能防治因暑濕穢濁之氣所致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症。

藿香散中加入人參,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

  1. 扶正祛邪:藿香散以解暑化濕為主,但濕邪重則易傷脾胃,導致氣虛。人參性溫,補氣固表,可扶正祛邪,避免暑濕之邪傷及脾胃。
  2. 升陽益氣:暑濕傷脾,脾陽不振,易致倦乏力、腹瀉等。人參補脾益氣,可升陽健脾,提高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抵禦暑濕之邪。

總之,藿香散加入人參,是為了在清暑化濕的同時,補益脾氣,扶正祛邪,提高療效,達到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療效果。

藿香散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1. 健脾化濕: 藿香散主治暑濕所致的感冒、腹瀉等症狀。茯苓性平味甘,能健脾利濕,有助於化解暑濕之邪,配合藿香、佩蘭等藥物,達到清熱解暑、化濕止瀉的效果。
  2. 利水滲濕: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有助於排除體內積聚的濕氣,配合藿香、厚朴等藥物,共同達到祛除濕邪、通暢氣機的效果。

茯苓在藿香散中,起到健脾利濕、利水滲濕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藿香散中加入丁香,主要是基於其辛溫芳香,具有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1. 助藿香驅邪止嘔: 藿香散以藿香為主藥,辛涼解暑,化濕止嘔。丁香辛溫芳香,可助藿香散寒解表,並溫胃散寒,協同驅除外邪,止嘔止瀉。
  2. 溫中理氣,助消化: 丁香能溫中理氣,促進消化,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寒,食積不消等症狀,配合藿香散的整體功效,增強其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霍香散

藿香散是一個傳統中藥方劑,常用於治療兒童脾胃功能虛弱、乳食消化不調、時常發燒、嘔吐或腹瀉等症狀。它由四種中藥材組成:藿香、人參、茯苓和丁香。

  • 藿香:性微溫,味辛、苦,歸脾、肺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等功效。它可以幫助驅除濕氣、祛除陰霾濕邪、助脾胃正氣、止嘔嘔吐、化濕和胃、止咳化痰、祛風除濕、解暑和胃、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能力、改善消化吸收功能等。

  • 人參:性微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 丁香:性溫,味辛、苦,歸脾、胃、腎經,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它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胃寒引起的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丁香能抑制胃酸分泌,緩解胃酸過多引起的胃痛、胃脹等症狀。它還能增進胃液分泌,促進胃腸蠕動,促進消化,止嘔效果顯著。丁香能溫暖肺部,化痰止咳,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丁香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瘡瘍腫毒等症狀。

總結

藿香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成分為藿香、人參、茯苓和丁香,具有補氣、健脾胃、化濕、止嘔等功效。 它常被用於治療兒童脾胃功能虛弱、乳食消化不調、時常發燒、嘔吐或腹瀉等症狀。 在使用藿香散之前,應諮詢醫生,並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傳統服藥法


藿香葉1分,人參1分,白茯苓1分,丁香1錢。
若傷風熱,加生薑1片;作驚,加羌活、防風各半寸;有痰逆,加湯洗半夏1片,生薑3片,煎如前。
上為細末。
每服1大錢,水半盞,煎至3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溫燥之性,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此外,本方中含有丁香,有一定的刺激性,因此不宜過量服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胰臟炎霍亂瘧疾神經性厭食症心內膜炎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百日咳心包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急性脊髓灰白質炎四肢麻痺癱瘓

相同名稱方劑


藿香散, 出處:《雞峰》卷十四。 組成:高良薑半兩,藿香半兩。 主治:瘧疾。

藿香散, 出處:《雞峰》卷十四。 組成:厚朴1兩,藿香葉1兩,生薑1兩,陳橘皮1兩,半夏1兩,甘草1兩。 主治:瘧吐下之後。

藿香散, 出處:《慈幼新書》卷九。 組成:茯苓、紫蘇、藿香、蒼朮、陳皮、厚朴、桔梗、半夏、甘草、大腹皮。 主治:感冒,兼痰嗽氣壅。

藿香散, 出處:《博濟》卷三。 組成:藿香、人參、茯苓、白芷、威靈仙、甘草、桔梗各等分。 主治:和氣安胎,利胸膈。主治:婦人妊娠,噎塞阻食。

藿香散, 出處:《百一》卷十九。 組成:藿香葉1分,人參1分,白茯苓1分,丁香1錢。 主治:小兒脾胃虛弱,乳食不調,時作身熱,或吐或瀉不定。

藿香散, 出處:《博濟》卷二。 組成:藿香1兩,厚朴1兩(去粗皮,薑汁炙令香熟),甘草3分(炙),官桂半兩(去粗皮),青皮3分(湯去瓤,細切,麸炒)3分,乾薑1兩(炮),枇杷葉1分(炙去毛)。 主治:消食,進飲食,化冷痰。主治:霍亂。脾胃氣虛弱,嘔吐不食;脾胃虛寒,痰盛,嘔吐不止,飲食不化。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