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減秦艽湯
JIA JIAN QIN JIAO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中性 (1.0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加減秦艽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扶正:秦艽性寒,善於祛風濕,但容易耗氣傷陽。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升陽舉陷之功效,可補益脾胃,增強正氣,防止秦艽寒性過於傷正。
2. 增強抗風濕效果:黃耆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機體抵抗力。與秦艽共同作用,可更有效地驅除風寒濕邪,緩解關節疼痛,達到治療風濕病的目的。
加減秦艽湯中加入黃精,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益肝腎,強筋健骨:秦艽具有祛風濕、止痺痛之效,但其性偏寒,久服易傷脾胃,而黃精性味甘平,能補益肝腎,滋陰潤燥,與秦艽配伍,可減緩其寒性,並增強其強筋健骨之效,使藥效更為全面。
二、改善體虛乏力:秦艽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患者常伴有體虛乏力、腰膝酸軟等症狀。黃精能補氣養血,增強體質,與秦艽湯合用,可改善患者體虛乏力等症狀,提高治療效果。
加減秦艽湯中加入雞血藤,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血活血,舒筋活絡: 雞血藤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補血活血、舒筋活絡之效。秦艽湯以祛風濕、止痺痛為主,而雞血藤的加入可以增強活血化瘀、通經絡的作用,對於風濕痹痛兼有血瘀者,能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協同秦艽,增強療效: 秦艽善於祛風濕,但對於風濕痹痛兼有血瘀者,單用秦艽效果可能不足。雞血藤可以協同秦艽,共同發揮祛風濕、活血化瘀、止痺痛的功效,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加減秦艽湯」方劑中包含「秦艽」,其原因主要有二:
- 祛風濕止痛: 秦艽性苦寒,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痺引起的肢體疼痛、關節腫痛、麻木等症狀,秦艽能有效地驅除風寒濕邪,緩解疼痛,起到舒筋活絡的作用。
- 清熱解毒: 秦艽亦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之效,能治療因風熱或濕熱引起的發熱、口渴、咽痛等症狀。在加減秦艽湯中,秦艽配合其他藥物,可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加減秦艽湯中加入烏梢蛇,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祛風濕止痛:烏梢蛇味甘性平,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秦艽本身亦擅長祛風濕,與烏梢蛇相輔相成,加強祛風濕止痛的效果。
- 活血化瘀:烏梢蛇還具活血化瘀之效,對於因風濕阻滯經絡而引起的疼痛,可以起到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進一步減輕疼痛。
因此,在加減秦艽湯中加入烏梢蛇,可以更有效地治療風濕痹痛,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加減秦艽湯中加入丹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丹參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腫之效,可改善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而導致的肢體疼痛、麻木、腫脹等症狀。秦艽本身也具有一定活血作用,二者搭配,可更有效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 涼血解毒: 秦艽湯治療的風寒濕邪常伴有熱毒,丹參可清熱解毒,輔助秦艽湯清熱除濕,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同時,丹參亦能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疼痛,提高療效。
「加減秦艽湯」方劑中加入蓮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除濕,健脾益腎:蓮子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清心除煩、健脾止瀉、益腎固精之效。方中加入蓮子,可有助於清熱除濕,同時兼顧脾腎之虛弱,使藥效更加全面。
- 緩解藥性,保護脾胃:秦艽性寒,長期服用容易傷脾胃。而蓮子性平,能中和藥性,保護脾胃,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過大的負擔,使患者更易於接受治療。
因此,蓮子的加入,既能增強藥效,又能保護患者,使「加減秦艽湯」的療效更加顯著。
加減秦艽湯中加入玉竹,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燥:秦艽性苦寒,長期服用容易傷陰耗氣。玉竹味甘性寒,能滋陰潤燥,緩解秦艽的燥性,避免傷及脾胃,更能有效地保護陰液,使藥力更加柔和。
- 補益氣血:秦艽除祛風濕外,亦有清熱解毒之效,但也容易損傷氣血。玉竹能養陰生津,補益氣血,配合秦艽,既可有效祛風濕,又能避免損傷氣血,使療效更為顯著。
加減秦艽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原因有二:
1. 補氣扶正:秦艽性寒,久服易傷正氣。人參性溫,具有補氣益血、扶正固本之效,能補益氣血,抵消秦艽的寒性,避免傷及正氣,使藥性更為平和。
2. 增強療效:人參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與秦艽配伍,可增強祛風溼、止痛的作用,更好地緩解患者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加減秦艽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疼痛:白芍性微寒,入肝經,具有鎮痛、解痙之效。秦艽善於祛風濕,但易傷肝血,而白芍可緩解秦艽的燥烈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強勁,減輕疼痛。
- 調節肝血:秦艽雖能祛風濕,但亦可耗傷肝血,而白芍養肝血、柔肝筋,可補益肝血,防止秦艽過於傷肝,有助於改善疼痛及恢復體力。
加減秦艽湯中加入當歸,主要考量其補血活血之效。
- 補血: 秦艽性寒,久服易傷血,當歸則能補血,避免寒性藥物損傷血氣。
- 活血: 秦艽祛風濕,但亦可能導致瘀阻,當歸活血化瘀,能促進藥效的發揮,使風濕得以順利排出。
因此,加減秦艽湯中加入當歸,不僅能補血以防寒性藥物損傷,更能活血化瘀,促進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加減秦艽湯中包含女貞子,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 滋補肝腎,強筋健骨: 女貞子性涼,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腎、強筋健骨的功效。對於肝腎不足,筋骨酸軟、腰膝痠痛等症狀,女貞子可以起到緩解作用。
- 改善肝腎陰虛,配合秦艽疏風散寒: 加減秦艽湯主治風寒濕痹,兼有肝腎不足、筋骨酸軟等症狀。女貞子滋補肝腎,可以改善肝腎陰虛,配合秦艽疏風散寒,達到祛風除濕、補益肝腎的效果,從而達到標本兼治。
加減秦艽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腎益精,強壯筋骨:熟地黃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益精、滋陰填髓之效。秦艽湯主治風寒濕痺、筋骨疼痛,而腎主骨,腎精充盈則骨骼強健,故加入熟地黃以補益腎精,從根本上改善筋骨疼痛。
- 溫陽散寒,助藥力:熟地黃兼具溫陽散寒之效,可溫補脾腎,助藥力驅散寒濕,使秦艽湯的療效更顯著。
加減秦艽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瀉火:黃連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的功效,可針對患者因風寒濕邪入侵,導致體內熱毒鬱積、筋骨疼痛的病症,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 配伍增效:黃連與秦艽、防風等藥物配伍,可增強藥效,使藥力更有效地到達病竈,達到祛風除濕、止痛消腫的功效。同時,黃連的苦寒之性可抑制其他藥物的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加減秦艽湯之傳統功效為「養陰補血,涼血解毒」,主治「陰血虛虧,毒熱未清」之證,尤擅調治系統性紅斑性狼瘡(古稱「陰虛發斑」或「血熱髮斑」)。此證常見低熱纏綿、面部蝶形紅斑、關節酸痛、自汗盜汗、五心煩熱、舌淡苔膩、脈沉細無力,屬陰血耗傷而熱毒內蘊之虛實夾雜證候。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養陰補血為本
主藥:熟地、當歸、白芍、女貞子、玉竹、黃精
- 熟地、當歸、白芍(四物湯之變)補血滋陰,填精固本。
- 女貞子、玉竹、黃精滋腎陰、潤肺脾,針對「陰虛火旺」之手足心熱、頭暈。
- 黃耆、白人參補氣生血,助陰血生化,改善自汗乏力(氣陰雙補)。
2. 涼血解毒為標
主藥:秦艽、丹參、蓮子心、川連、烏梢蛇
- 秦艽清虛熱、祛風濕,治關節酸痛(《本草綱目》載其「除骨蒸,治風濕拘攣」)。
- 丹參涼血活血,蓮子心清心火,川連瀉火解毒,三者協同清解血分伏熱。
- 烏梢蛇搜風通絡,解毒止癢(針對紅斑性狼瘡之皮膚損傷)。
3. 調和氣血兼顧
- 雞血藤補血行血、舒筋活絡,助丹參改善血瘀與關節不利。
- 川芎、鈎藤、茺蔚子(後加)活血祛風、平肝熄風,專治頭暈(血虛風動)。
治療原理綜述
此方以「滋陰補血」修復全身陰液虧損,奠定抗病基礎;「涼血解毒」直清血分熱毒,控制紅斑與低熱;「益氣通絡」調和氣血運行,改善虛弱與痹痛。後期加蟲草、枸杞等更強滋腎,佐漏蘆清熱解毒,標本兼治,終使激素減量而病情穩定,符合中醫「扶正祛邪」之核心理念。
註:紅斑性狼瘡古無此名,然其證候可歸「虛勞」、「痹證」、「髮斑」範疇,此方結合現代醫學診斷,擴展了傳統方劑的應用範疇。
傳統服藥法
黃耆1兩,黃精5錢,雞血藤1兩,秦艽1兩,烏梢蛇2錢,丹參1兩,蓮子心4錢,玉竹3錢,白人參2錢,白芍5錢,當歸5錢,女貞子1兩,熟地1兩,川連2錢。
養陰補血,涼血解毒。
系統性紅斑性狼瘡 王某,女,45歲,患者自1971年12月份開始不斷發燒,時高時低,一直不退,一個多月後在面部發現紅斑,後在某醫院檢查,血中找到狼瘡細胞,確診為系統性紅斑性狼瘡。給強的松治療稍為控制,但藥不能減量,稍減症狀即加重。目前雖然每日服用強的松30毫克,仍有低燒,自覺全身泛力,手足心發熱,自汗,關節酸痛,頭暈。檢查:體溫37.5℃,面部有典型蝶形紅斑,肝脾(-),心臟(-),白細胞計數4800/mm3,血沈24mm/小時。脈象沈細無力,舌質淡,苔白膩。此為陰血虛虧,毒熱未清。治當養陰補血,涼血解毒。投以加減秦艽湯。服藥一個月後,(其間方中曾加減冬蟲夏草、漏蘆、枸杞子、山萸肉等藥物)。關節疼痛漸止,低熱漸退,自汗已止,唯自覺仍有頭暈。在上方基礎之上,又加用茺蔚子三錢,鈎藤九錢,川芎三錢,服藥七劑,頭暈亦明顯減輕。於1973年1月25日檢查白細胞為6500/mm3,血沈14mm/小時。又連續以上方為主加減服藥三個月,強的松減量每日僅用5毫克,病情穩定,轉門診觀察。患者於1974年已恢復半日工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加減秦艽湯具有補氣養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功效,適合於繫統性紅斑性狼瘡患者使用。但是,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秦艽湯, 出處:《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組成:黃耆1兩,黃精5錢,雞血藤1兩,秦艽1兩,烏梢蛇2錢,丹參1兩,蓮子心4錢,玉竹3錢,白人參2錢,白芍5錢,當歸5錢,女貞子1兩,熟地1兩,川連2錢。 主治:養陰補血,涼血解毒。主治:繫統性紅斑性狼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