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飲

JIAN PI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十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肺經 17%
胃經 16%
肝經 16%
心經 15%
腎經 12%
脾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健脾飲中加入白朮,是因其具備以下功效,有助於健脾益氣:

  1. 健脾燥濕:白朮性溫燥,能健脾燥濕,對於脾虛濕困、食少便溏、脘腹脹滿等症狀有顯著效果。
  2. 益氣補中:白朮味甘,入脾胃經,能益氣補中,提高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改善體虛乏力等症狀。

白朮與健脾飲中其他藥材相互配合,發揮協同作用,達到健脾益氣、改善脾胃虛弱等目的。

健脾飲中包含玉竹,主要原因如下:

  1. 滋陰潤燥: 玉竹性甘涼,入肺胃經,能滋陰潤燥,生津止渴。脾胃虛弱,常伴有口乾舌燥、津液不足等症狀,玉竹可緩解這些不適,促進脾胃功能恢復。
  2. 養陰益氣: 玉竹能養陰益氣,與健脾飲中其他藥材,如黨參、白術等,協同作用,達到健脾益氣、增強體質的效果。

健脾飲中包含茯苓,主要是由於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1.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功效。對於脾虛濕困所致的食慾不振、腹脹、泄瀉等症狀,茯苓能起到很好的調理作用,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水濕代謝。
  2. 寧心安神: 茯苓還有寧心安神的作用,可以緩解因脾虛導致的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

因此,茯苓在健脾飲中起到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雙重作用,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健脾飲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腎固精,助脾運化: 山茱萸味酸澀,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的功效。脾胃與腎臟密切相關,腎氣不足會影響脾胃運化,而山茱萸補腎氣,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
  2. 收斂固澀,止瀉止汗: 山茱萸有收斂固澀作用,可治療脾虛泄瀉、腎虛滑脫等病症。健脾飲中加入山茱萸,能起到固澀止瀉,防止營養流失的作用。

健脾飲方中加入白芍,主要是為了其養血柔肝、緩解脾胃氣虛所致的腹痛功效。

白芍性微寒,味酸苦,入肝、脾經。其養血柔肝之效,可以緩解脾胃氣虛所致的肝氣鬱結,進而達到止痛的效果。同時,白芍還能緩解脾胃氣虛導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進一步增強健脾益氣的作用。

因此,白芍在健脾飲方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健脾益氣、養血柔肝、止痛的功效。

健脾飲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氣健脾: 人參性溫,味甘,具有大補元氣、益氣生津、健脾益肺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面色蒼白,乏力倦怠等症狀,人參能起到補益脾胃,提升中氣的作用,促進消化吸收。
  2. 增強體質: 人參具有提高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的作用。對於體質虛弱,易感疾病的人,加入人參有助於增強抵抗力,恢復體力,促進身體健康。

健脾飲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諸藥: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健脾飲中往往包含多種藥材,甘草能將各藥材的功效互相協調,使藥效更加協調和穩定,減少藥物副作用。
  2. 補脾益氣: 甘草性平,入脾經,具有補脾益氣、緩解脾胃虛弱之症的作用。健脾飲通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甘草能補脾益氣,加強健脾效果,促進脾胃功能恢復。

健脾飲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益氣: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養血潤腸、補氣益脾的功效。健脾飲旨在健脾益氣,而當歸的補氣益血作用有助於提升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化,改善脾虛所致的氣短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
  2. 調和藥性: 健脾飲中往往含有其他性質偏涼的藥材,例如茯苓、白朮等。加入當歸,其溫和的性質可以中和藥性,避免藥性過寒,避免對脾胃造成刺激,更能溫和地調理脾胃功能。

健脾飲中加入川牛膝,主要是針對其利水消腫通絡止痛的功效。

川牛膝性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具有通經活絡、利水消腫、祛風止痛的作用。健脾飲的組成藥物以健脾益氣、消食導滯為主,但如果脾虛導致水濕停滯,則會加重脾胃負擔,影響藥效。川牛膝的利水消腫作用,可有效改善水濕停滯,促進脾胃運化,提高藥效。同時,川牛膝的通絡止痛作用,可緩解脾虛導致的腹痛、腰膝酸軟等症狀,達到更好的療效。

健脾飲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基於其 滋陰潤肺 的功效。麥門冬味甘、微苦,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生津止渴的作用。

健脾飲常用於治療脾虛溼困、胃納不佳、口乾舌燥等症。麥門冬能滋陰潤肺,緩解脾虛津液不足所致的口乾舌燥,同時還能清心除煩,減輕脾虛溼困引起的煩躁不安。因此,麥門冬的加入能夠起到 滋陰潤肺,改善脾胃功能 的作用,使健脾飲的療效更佳。

健脾飲中包含五味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斂脾止瀉:五味子味酸甘,入肺、肝、腎經,具有收斂固澀之效。脾胃虛弱易導致脾氣不固,出現腹瀉等症狀,五味子能收斂脾氣,固護腸道,止瀉止痢。
  2. 益氣生津:五味子亦有益氣生津之效,能補益脾胃之氣,促進津液生成。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五味子能補益脾胃,有助於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乏力、口渴等症狀。

健脾飲中加入肉桂,主要是因其具有以下兩點作用:

  1. 溫陽補脾:肉桂性熱,味辛,入心、腎、脾經,能溫中散寒,補益脾陽。對於脾陽不足,寒濕內停所致的脾胃虛寒、脘腹冷痛、食少便溏等症,肉桂能溫陽健脾,增強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2. 助藥力:肉桂辛溫之性,可以引導其他藥物深入脾胃,增強藥效。例如,健脾飲中常含有白朮、茯苓等藥材,肉桂可以幫助這些藥材更好地發揮健脾利濕的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健脾飲 」介紹

「健脾飲」是一種中藥方劑,由白朮、玉竹、茯苓、山茱萸、白芍、人參、甘草、當歸、川牛膝、麥門冬、五味子、肉桂組成,具有健脾、益氣、生津、止渴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夏季酷暑時,精神萎靡,懶得飲食,沒有力氣,不喜歡吃美味的食物,腹部脹滿,稍微遇到冷風,就會腹瀉。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玉竹:具有滋陰、補氣、生津止渴、潤燥和除煩等多種傳統功效。
  •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川牛膝:具有多種功效。包括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
  •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 健脾飲 」主要成分是白朮、玉竹、茯苓、山茱萸、白芍、人參、甘草、當歸、川牛膝、麥門冬、五味子、肉桂,主治脾胃虛弱,夏季酷暑時,精神萎靡,懶得飲食,沒有力氣,不喜歡吃美味的食物,腹部脹滿,稍微遇到冷風,就會腹瀉,具有健脾、益氣、生津、止渴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羊藿1錢半,白茯1錢半,陳皮1錢半,當歸1錢半,蒼朮1錢半,厚朴1錢半,澤瀉1錢半,白朮1錢,青皮1錢,人參5分,甘草4分。
生薑、大棗為引,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貧血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腹瀉多痰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健脾飲, 出處:《點點經》卷二。 組成:羊藿1錢半,白茯1錢半,陳皮1錢半,當歸1錢半,蒼朮1錢半,厚朴1錢半,澤瀉1錢半,白朮1錢,青皮1錢,人參5分,甘草4分。 主治:酒傷脾腎,牙縫流血。

健脾飲, 出處:《辨證錄》卷十。 組成:白朮5錢,葳蕤5錢,茯苓3錢,山茱萸3錢,白芍3錢,人參2錢,甘草5分,當歸3錢,牛膝3錢,麥冬3錢,北五味3分,肉桂1錢。 主治:脾氣睏乏,三伏之時,悠悠忽忽,懶用飲饌,氣力全無,少貪美味,腹中悶脹,少遇風涼,大便作瀉。

健脾飲, 出處:《活幼新書》卷下。 組成:厚朴(去粗皮,銼碎,每1斤用生薑1斤,切薄片,爛杵,拌勻,釀1宿,慢火炒乾,再炒熱,用酸醋淬透,仍以慢火炒乾)1兩,人參(去蘆)1兩,白茯苓(去皮)2錢半,肉豆蔻2錢半,半夏(制)2錢半,益智仁2錢半,淨香附2錢半,良薑(銼片,東壁土炒)2錢,訶子肉2錢,甘草(炙)5錢。 主治:健脾養胃。主治:小兒瀉利,嘔吐,及諸病後氣血虛弱,有痰惡心,腹中微痛,飲食減,精神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