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痹湯

WU B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1%
脾經 21%
肺經 18%
肝經 11%
胃經 10%
腎經 7%
膽經 4%
大腸經 3%
心經
脾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五痹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原因有二:

  1. 扶正祛邪,益氣補虛: 五痹湯主治風寒濕痹,症狀多為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屬於正氣不足,外邪入侵。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扶正固本的作用,能增強機體抵抗力,使正氣充沛,抵禦外邪,改善痹病症狀。
  2. 溫陽化寒,通絡止痛: 五痹湯中加入溫性藥物,如桂枝、附子等,以溫經散寒,而人參亦具溫陽化寒之效。人參能溫補脾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肢體血液循環,溫通經絡,緩解疼痛。

五痹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方面作用:

  1. 健脾益氣,祛風除濕: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痹症多因脾虛濕盛、氣血運行不暢而致,白朮能健脾益氣,使脾胃運化正常,促進水濕代謝,有助於祛除痺痛。
  2. 配伍增強藥效:白朮與其他藥物配伍,可增強藥效。如與羌活、獨活等祛風濕藥物配伍,能增強祛風濕的效果;與蒼朮、茯苓等健脾利水藥物配伍,能更有效地化解水濕,消除痺痛。

五痹湯中包含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五痹之症,常因濕邪阻滯經絡,導致肢體麻木、疼痛等。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能將體內積聚的濕氣排出,疏通經絡,減輕痺痛。
  2. 健脾益氣:五痹患者常脾氣虛弱,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加重痺症。茯苓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改善氣血循環,有助於緩解痺痛。

五痹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調和藥性: 五痹湯中藥材多屬辛溫之品,如羌活、獨活、防風等,性偏燥烈,容易傷陰耗氣。甘草性甘平,味甘入脾,能緩解藥性,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辛燥傷正氣。

二、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疼痛的作用,能協同其他藥材,提高藥效,使藥力更加平和而有效,更利於治療痺症。同時,甘草還可減輕藥物毒性,提高患者的耐受性,減少不良反應。

五痹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疼痛,舒筋活絡:白芍具有鎮痛、解痙作用,能緩解因痹症引起的疼痛和僵硬,同時也能舒筋活絡,改善肢體活動障礙。
  2. 養血柔肝,調和氣血: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調和氣血之效。痹症多因氣血瘀滯、筋脈不通而起,白芍能補益氣血,促進血液循環,從根本上改善痹症。

五痹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五痹湯主要針對痺證,而痺證常因氣血瘀阻、經絡不通所致,因此加入當歸可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2. 補血養血、調和氣血: 當歸具有補血養血之功,可改善因氣血不足引起的痺證。同時,當歸能調和氣血,使氣血運行通暢,進一步促進痺證的改善。

總之,當歸在五痹湯中起著活血化瘀、通絡止痛、補血養血、調和氣血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改善痺證的症狀。

五痹湯中包含細辛,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細辛性溫,味辛,歸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之效。五痹湯主治寒溼痹證,症見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細辛可溫通經絡,驅散寒溼,緩解疼痛,改善肢體功能。
  2. 助陽化氣,引藥入絡: 細辛具有助陽化氣之功,可增強陽氣,推動氣血運行,從而促進藥物深入經絡,發揮更佳的治療效果。五痹湯中其他藥物,如羌活、獨活、防風等,皆需氣血運行方可發揮效用,細辛則起到引藥入絡的作用,提高藥效。

五痹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脾腎,固本培元: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具有補益脾腎、固本培元之效。五痹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而脾腎為氣血生化之源,風寒濕邪易傷脾腎,導致氣血虧虛,痹證加重。五味子補益脾腎,可增強機體正氣,抵抗外邪侵襲。
  2. 斂肺止咳,平喘止痛:五味子具有斂肺止咳,平喘止痛的作用。五痹湯中常加入其他辛溫散寒的藥物,容易耗傷肺氣,導致咳嗽氣喘。五味子斂肺止咳,可緩解辛溫藥物對肺氣的損傷,並能輔助止痛,改善痺證的疼痛症狀。

五痹湯中加入黃芩,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祛風止痛: 黃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五痹症多因風寒濕邪侵襲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而黃芩能清熱解毒,祛風止痛,有效緩解痹痛症狀。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五痹湯中其他藥材如羌活、獨活、防風等具有祛風濕、通經絡的作用,而黃芩則能與之相輔相成,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作用,進一步增強藥效,更好地治療五痹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五痹湯」,主要成分及功效

「五痹湯」是由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白芍、當歸、細辛、五味子、黃芩等中藥材組成,主要功效為補氣、養血、祛風、除濕、止痛,適用於治療五臟痹。

組成介紹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芍:性味苦、酸、微寒,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 白朮:性味甘、苦、微溫,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當歸:性味甘、辛,歸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茯苓:性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人參:性味甘、微苦,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安神益智等功效。
  • 五味子:性味酸、澀,歸肺、腎經,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 細辛:性味辛、溫,歸肺、大腸經,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主治

五臟痹是指五臟(心、肝、脾、肺、腎)發生病變,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起肢體麻木、疼痛、沉重的症狀。

功效

  • 調和五臟氣血,疏通經絡,活血化瘀。
  • 補益氣血,強健筋骨,增強免疫力。
  • 祛風除濕,消除疼痛。
  • 安神益智,改善睡眠。
  • 促進新陳代謝,延緩衰老。

五臟痺的具體症狀如下:心悸、呼吸困難、脅痛、腹脹、食慾不振、腹痛、腹瀉、便溏、咳嗽、氣短、胸痛、腰痠背痛、小便不利等症狀。

總結

「五痹湯」是中藥方劑之一,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補氣、養血、祛風、除濕、止痛等功效,適用於治療五臟痹,具體症狀包括心悸、呼吸困難、脅痛、腹脹、食慾不振、腹痛、腹瀉、便溏、咳嗽、氣短、胸痛、腰痠背痛、小便不利等多種症狀。

傳統服藥法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白芍、當歸、細辛、五味、黃芩。
肝痹,加柴胡、棗仁;心痹,加茯神、犀角;脾痹,加枳殼、陳曲、砂仁;肺痹,加杏仁、麻黃、紫菀;腎痹,加獨活、川萆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五痹湯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作用,但是陰虛火旺、氣虛血虧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麻痺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五痹湯, 出處:《病機沙篆》卷上。 組成: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白芍、當歸、細辛、五味、黃芩。 主治:五臟痹。

五痹湯, 出處:《局方》卷一(淳佑新添方)。 組成:片子薑黃(洗去灰土)1兩,羌活1兩,白朮1兩,防己1兩,甘草(微炙)半兩。 主治:風寒濕邪客留肌體,手足緩弱,麻痹不仁,或氣血失順,痹滯不仁。

五痹湯, 出處:《醫家四要》卷二。 組成:麻黃、桂枝、黃耆、甘草、葛根、白芷、羌活、虎骨、紅花、附子、防己、防風、羚角。 主治:五痹。春爲筋痹,夏爲脈痹,長夏爲肌痹,秋爲皮痹,冬爲骨痹,各因其時,重感於風寒濕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