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白芍、當歸、細辛、五味、黃芩。
肝痹,加柴胡、棗仁;心痹,加茯神、犀角;脾痹,加枳殼、陳曲、砂仁;肺痹,加杏仁、麻黃、紫菀;腎痹,加獨活、川萆薢。
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具有補氣、益血、生津的作用,可以補益五臟之氣,改善五臟經絡的虛寒狀態。白朮具有健脾、燥濕、利水的作用,可以健脾益氣,化濕利水,改善五臟經絡的濕阻狀態。茯苓具有健脾、利水、滲濕的作用,可以健脾益氣,化濕利水,改善五臟經絡的濕阻狀態。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作用,可以補益五臟之氣,緩解五臟經絡的疼痛症狀。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止痛的作用,可以養血柔肝,緩解五臟經絡的疼痛症狀。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的作用,可以補血活血,改善五臟經絡的血虛狀態。細辛具有發汗、散寒、通絡的作用,可以發汗散寒,通絡止痛。五味子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的作用,可以收斂固澀,改善五臟經絡的虛弱狀態。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可以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改善五臟經絡的濕熱狀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五痹湯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作用,但是陰虛火旺、氣虛血虧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五痹湯, 出處:《病機沙篆》卷上。 組成: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白芍、當歸、細辛、五味、黃芩。 主治:五臟痹。
五痹湯, 出處:《局方》卷一(淳佑新添方)。 組成:片子薑黃(洗去灰土)1兩,羌活1兩,白朮1兩,防己1兩,甘草(微炙)半兩。 主治:風寒濕邪客留肌體,手足緩弱,麻痹不仁,或氣血失順,痹滯不仁。
五痹湯, 出處:《醫家四要》卷二。 組成:麻黃、桂枝、黃耆、甘草、葛根、白芷、羌活、虎骨、紅花、附子、防己、防風、羚角。 主治:五痹。春爲筋痹,夏爲脈痹,長夏爲肌痹,秋爲皮痹,冬爲骨痹,各因其時,重感於風寒濕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