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黃煎

NAN HUANG JI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心經 16%
脾經 13%
胃經 13%
腎經 8%
肝經 8%
膽經 5%
大腸經 5%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肺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膽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南黃煎方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降火: 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降火、涼血止血之效。南黃煎常用於治療熱病傷津、心煩口渴、神昏譫語、咽乾口燥等症,生地黃可有效滋養陰液,清熱解毒,緩解患者的熱證。
  2. 涼血止血: 南黃煎亦常用於治療血熱妄行引起的出血症狀,例如吐血、衄血、尿血等。生地黃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抑制血熱上炎,促進血液凝固,達到止血的目的。

南黃煎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燥: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之效。南黃煎旨在治療燥熱傷陰、肺燥咳嗽等症狀,麥門冬可有效滋陰潤燥,緩解肺燥所致的咳嗽、口乾舌燥等症狀。
  2. 清熱解毒:麥門冬除了滋陰潤燥外,亦具清熱解毒之功效。南黃煎中的其他藥材,如黃連、黃芩等,也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麥門冬的加入可增強藥方的清熱解毒作用,進一步改善燥熱傷陰所致的各種症狀。

南黃煎方中包含天門冬,主要基於其潤肺滋陰、清熱生津之效,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天門冬味甘、微苦,性寒,入肺、腎經,可滋陰潤肺,清熱生津,並能養陰益腎。南黃煎以滋陰清熱為主,常用於肺熱燥咳、咽喉腫痛、口乾舌燥等症。天門冬加入其中,可增強滋陰潤肺之效,緩解肺熱,並可輔助清熱生津,利於症狀緩解。

南黃煎中包含玉竹,主要是考慮其滋陰潤燥、養血生津的功效。

玉竹味甘性涼,入肺、胃經,能滋陰潤燥,生津止渴,對於熱病傷津、口渴咽乾、肺燥咳嗽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效果。南黃煎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為主要功效,而玉竹的滋陰潤燥作用可以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刺激,防止藥性過於寒涼,進一步保護患者的正氣,促進疾病的康復。

南黃煎方劑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肺散寒,宣肺止咳:細辛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對於因寒邪客肺引起的咳嗽、氣喘、痰多等症狀,細辛可溫肺散寒,宣通肺氣,從而達到止咳化痰的目的。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南黃煎中其他藥物如黃芪、甘草等,主要功效為補氣益肺、生津止渴。細辛與之配合,可以溫肺散寒,進一步促進氣血流通,增強補氣益肺的效果,從而達到治療肺氣虛弱、咳嗽氣喘等症狀的目的。

南黃煎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一、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減輕藥物副作用的作用。南黃煎中多為苦寒之藥,加入甘草可緩解苦寒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度刺激。

二、 增強藥效: 甘草能補脾益氣,與其他藥物配伍,能增強藥物的功效,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例如,甘草與黃芩配伍,可增強黃芩清熱燥濕的功效;與大黃配伍,可增強大黃瀉下的作用。

南黃煎方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行氣止痛: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之效。南黃煎常用於治療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川芎可改善血液循環,疏通經絡,達到止痛的效果。
  2. 引藥入肝經:南黃煎以肝經為主要治療對象,川芎入肝經,可引導其他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南黃煎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其兩大功效:

  1. 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能補脾益氣,燥濕健脾,對於脾胃虛弱、氣虛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南黃煎本身就針對脾胃虛弱的病症,白朮的加入可以增強其健脾益氣的效果,提高藥效。
  2. 利水滲濕: 白朮還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能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有助於去除體內濕氣。對於脾虛濕困、水腫等症狀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南黃煎中加入白朮,可以加強利水滲濕的作用,有利於改善患者的濕邪困阻症狀。

南黃煎以黃耆為君藥,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氣固表: 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之功效,能增強人體正氣,抵禦外邪侵襲。南黃煎主要針對氣虛表虛之症,而黃耆正好能補氣固表,提升機體抗病能力,故為方中首選。
  2. 調和諸藥: 黃耆性平和,能調和諸藥,使其藥效發揮得更加全面。南黃煎中包含多種藥材,黃耆能起到中和藥性、協調各藥功效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協調一致。

南黃煎中包含升麻,主要原因如下:

  1. 升陽舉陷:升麻性味辛溫,具有升陽舉陷的功效,可以提振陽氣,使氣血上行,適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下陷導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面色蒼白等症狀。南黃煎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氣血不足等症,升麻的加入可以幫助扶正祛邪,提升脾胃功能。
  2. 疏散風熱:升麻亦具有一定的疏散風熱之效,對於因風熱所致的頭痛、發熱、鼻塞等症狀有一定療效。南黃煎中加入升麻,可以起到輔助清熱解毒的作用,增強藥效。

主治功效


南黃煎是一劑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生地黃、麥門冬、天門冬、玉竹、細辛、甘草、川芎、白朮、黃耆、升麻等。

生地黃

生地黃性味甘、寒,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活血化瘀等功效。用於治療陰虛血熱、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等症。

麥門冬

麥門冬性味甘、微苦,歸肺、心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等功效。用於治療陰虛津虧、肺燥咳嗽、心悸失眠、煩躁不安等症。

天門冬

天門冬性味甘、微寒,歸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熱止咳、益胃生津等功效。用於治療肺燥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胃陰不足等症。

玉竹

玉竹性味甘、微寒,歸肺、胃經,具有養陰潤燥、生津止渴、益氣補脾等功效。用於治療陰虛燥咳、口乾舌燥、胃陰不足、脾虛食少等症。

細辛

細辛性味辛、溫,歸肺、腎經,具有發汗解表、溫肺化痰、祛風除濕等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咳嗽痰多、風濕痹痛等症。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川芎

川芎性味辛、溫,歸肝、心、脾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

白朮

白朮性味苦、辛、溫,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黃耆

黃耆性味甘、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用於治療氣虛乏力、自汗、盜汗、畏寒、肢冷、水腫、尿少、肺虛咳嗽、肺膿瘡、糖尿病等症。

升麻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歸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用於治療感冒發燒、頭暈頭痛、口渴、口腔潰瘍、便祕、黃疸、病毒性肝炎、貧血、月經不調、失眠、心血管疾病、風熱上攻、陽明頭痛、雷頭風證、麻疹透發不暢、氣虛下陷、久瀉脫肛、崩漏下血等疾病。

總結

南黃煎是一劑具有清熱祛火、滋陰潤燥功效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脾胃中蘊含了風熱之氣,以致嘴脣上生出火瘡的症狀。方中生地黃、麥門冬、天門冬、玉竹滋陰清熱,細辛發汗解表,川芎活血化瘀,白朮健脾益氣,黃耆補氣固表,升麻透發疹邪,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祛火、滋陰潤燥之功。

傳統服藥法


中地黃汁1升,生麥門冬(去心)4兩,生天門冬(去心)4兩,萎蕤4兩,細辛(去苗葉)2兩,甘草(炙)2兩,芎窮2兩,白朮2兩,黃耆3兩,升麻3兩。
上除地黃汁外,並銼細,以綿裹,苦酒浸一宿,取出,更用豬膏3升煎,濾過,下地黃汁,並綿裹者藥同煎,以膏鳴、水脈盡為度,去滓盛貯。
每以少許,細細含化,緩咽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南黃煎是一首中醫方劑,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在使用前一定要諮詢醫生。
  • 南黃煎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 南黃煎不宜與其他中藥同時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相同名稱方劑


南黃煎,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 組成:中地黃汁1升,生麥門冬(去心)4兩,生天門冬(去心)4兩,萎蕤4兩,細辛(去苗葉)2兩,甘草(炙)2兩,川芎2兩,白朮2兩,黃耆3兩,升麻3兩。 主治:脾胃風熱,唇生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