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脾膏

RUN PI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六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心經 16%
脾經 13%
胃經 13%
腎經 8%
肝經 8%
膽經 5%
大腸經 5%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肺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膽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潤脾膏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其 涼血滋陰 的功效。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能清熱涼血,滋陰生津。脾胃喜燥惡濕,若脾虛濕困,則易導致脾胃運化失常,出現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生地黃能清熱涼血,滋陰降火,有助於 化解脾胃濕熱,改善脾胃運化功能,達到 潤脾止瀉 的作用。此外,生地黃還能 滋陰養血,補充脾胃津液,促進脾胃功能恢復。因此,潤脾膏中加入生地黃,可有效改善脾胃濕熱,達到潤脾養胃的效果。

潤脾膏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脾虛常伴有肺燥,麥門冬能滋潤肺陰,緩解肺燥,使脾胃運化功能得到改善。
  2. 養心安神:麥門冬還具有養心安神的功效,能改善脾虛所致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

因此,潤脾膏中加入麥門冬,能夠有效滋陰潤肺、養心安神,達到健脾益氣的功效。

潤脾膏中加入天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益脾陰:天門冬味甘,性寒,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燥、養陰生津的功效。脾喜燥惡濕,脾陰不足易導致脾虛濕困,出現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天門冬能滋陰生津,潤澤脾胃,有助於改善脾陰不足所致的症狀。

2. 配合其他藥材:潤脾膏通常還包含其他藥材,例如山藥、茯苓、蓮子等,這些藥材都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天門冬與這些藥材配合使用,既能補益脾陰,又能健脾益氣,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潤脾膏方劑中加入玉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燥:玉竹性甘涼,入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的功效。脾虛常見脾氣不足、津液虧損,導致口乾舌燥、大便乾燥等症狀。玉竹可以滋陰潤燥,補充脾胃津液,改善脾虛所致的症狀。
  2. 健脾和胃:玉竹甘潤,能養胃陰,緩解脾胃虛弱引起的胃脘不適、食慾不振等。同時,玉竹還能增強脾胃的消化功能,促進食物的吸收和利用。

綜上所述,玉竹在潤脾膏中能發揮滋陰潤燥、健脾和胃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脾虛症狀,提高整體療效。

潤脾膏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脾散寒:細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作用。潤脾膏常用於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細辛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改善脾胃功能。
  2. 行氣止痛:細辛辛散溫通,可通經絡、散寒氣,緩解脾胃氣滯所致的疼痛。潤脾膏中加入細辛,可促進脾胃氣機運行,緩解因脾胃寒凝引起的腹痛、胃痛等症狀。

因此,潤脾膏中加入細辛,是為了溫脾散寒、行氣止痛,增強其治療脾胃虛寒的功效。

潤脾膏中加入甘草,主要考量其兩方面功效:

一、 緩和藥性: 甘草性平味甘,具有調和諸藥之性,能減緩其他藥材的燥性或寒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對脾胃造成刺激。

二、 益氣健脾: 甘草能補脾益氣,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更有效地改善脾虛濕困的症狀,達到潤脾養胃的效果。

因此,甘草在潤脾膏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能緩和藥性,又能增強療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潤脾膏方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行氣,改善脾胃運化: 川芎性溫,味辛,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脾胃喜溫喜燥,若脾胃虛寒、氣血運行不暢,則會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川芎可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脾胃的運化功能。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潤脾膏通常會配伍其他具有健脾益氣、補中益氣功效的藥材,例如白朮、茯苓、山藥等。川芎與這些藥材相配,可增強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健脾益氣、改善脾胃功能的作用。

總而言之,川芎加入潤脾膏方,不僅能活血行氣,改善脾胃運化,更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增強療效,達到健脾益氣的功效。

潤脾膏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其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

白朮味甘苦,性溫,歸脾、胃經。其能健脾益氣,促進脾胃運化,使水濕代謝正常,並能燥濕利水,去除脾胃濕氣,改善脾虛濕困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大便溏瀉等症狀。

因此,潤脾膏中加入白朮,能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達到潤養脾胃、改善脾虛濕困的效果。

潤脾膏方劑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健脾: 黃耆性溫,味甘,入脾經,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託毒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氣血不足,導致面色萎黃、乏力倦怠等症狀。黃耆補脾氣,能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氣血生化,從而改善脾虛所致的症狀。

2. 提高機體免疫力: 黃耆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免疫力下降,容易患病。黃耆補脾氣,同時提升機體免疫力,起到預防疾病、增強體質的作用。

潤脾膏方劑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其升陽舉陷的功效。

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升清降濁。脾虛氣陷者,常表現為面色萎黃、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升麻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升發陽氣、升舉脾胃之功效,能提振脾胃運化功能,改善氣虛陷下的症狀。

此外,升麻亦有助於疏散脾胃濕濁,配合其他藥物,可有效改善脾虛濕困的症狀,達到潤脾健胃的效果。

潤脾膏中加入豬脂膏,乃因其具有以下兩項重要作用:

一、 滋潤脾胃: 豬脂膏性潤滑,能滋養脾胃,改善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滋養脾胃有助於改善整體健康狀況。

二、 促進藥物吸收: 豬脂膏具有包裹藥物的作用,可以幫助藥物更好地被腸胃吸收,提升藥效。同時,豬脂膏的潤滑作用也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其功效。

主治功效


潤脾膏,方劑組成是:生地黃、麥門冬、天門冬、玉竹、細辛、甘草、川芎、白朮、黃耆、升麻、豬脂膏。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麥門冬味甘性寒,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天門冬具有滋陰、清熱、潤燥、補氣的作用;玉竹性微寒、味甘,有養陰潤燥、清熱除煩的效果;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豬脂膏有潤腸通便、滋陰補血、補虛益氣的效果。

潤脾膏主治功效是:脾臟有熱,嘴脣乾枯焦黑,毫無光澤。

潤脾膏的方劑組成中,生地黃、麥門冬、天門冬、玉竹均具有滋陰、潤燥、養肺生津之功效;細辛、升麻辛溫散寒,祛風除濕;甘草、川芎、白朮、黃耆均具有補氣、健脾胃、益氣養血之功效;豬脂膏具有滋補、補虛益氣之功效。諸藥合用,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止咳化痰、活絡止痛之功效,可有效治療脾臟有熱,嘴脣乾枯焦黑,毫無光澤。

傳統服藥法


生地黃汁1升,生麥門冬4兩,生天門冬(切)1升,葳蕤4兩,細辛2兩,甘草2兩,芎藭2兩,白朮2兩,黃耆3兩,升麻3兩,豬膏3升。
上(口父)咀,諸藥苦酒淹1宿,綿裹藥,臨煎下生地黃汁,與豬膏共煎取膏鳴水氣盡,去滓。取細細含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潤脾膏是一味中藥方劑,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脾胃虛寒、痰濕內盛等症狀,不宜服用潤脾膏。

相同名稱方劑


潤脾膏, 出處:《千金》卷六。 組成:生地黃汁1升,生麥門冬4兩,生天門冬(切)1升,葳蕤4兩,細辛2兩,甘草2兩,芎藭2兩,白朮2兩,黃耆3兩,升麻3兩,豬膏3升。 主治:脾熱,唇焦枯無潤。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