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養陽濟陰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血養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調經、潤腸通便的功效。養陽濟陰湯主要針對陰陽失調、氣血不足等症狀,而當歸的補血作用,可改善氣血不足,有助於恢復身體機能。
- 活血化瘀:當歸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對於陰陽失調所引起的瘀血阻滯也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因此,養陽濟陰湯中加入當歸,可有效補血養血、活血化瘀,達到滋陰補陽、調和陰陽的目的。
養陽濟陰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固表,扶正祛邪: 黃耆味甘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生津養血之功效。方中以黃耆補益正氣,提升機體抵抗力,抵禦外邪入侵,有利於緩解陰陽失衡所致的各種病症。
- 配伍增效: 黃耆與方中其他藥材如生地、麥冬、當歸等相配伍,相輔相成。黃耆補氣固表,可以避免生地等滋陰藥過於滋膩,起到平衡作用。同時,黃耆與當歸等藥材共同作用,可以促進氣血生化,增強藥效。
養陽濟陰湯中加入車前草,主要基於其清熱利水、涼血止血的功效,以平衡方劑中滋補陽氣的藥物,避免溫燥傷陰。
車前草性寒,入肺、膀胱經,能清熱利水、涼血止血,對於熱邪壅盛、水液停滯引起的發熱、口渴、小便不利、血熱妄行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而養陽濟陰湯主要用於陽虛陰虧、氣陰兩傷的病症,其中滋補陽氣的藥物容易導致溫燥傷陰。加入車前草可以清熱利水,滋陰降火,平衡方劑的寒熱,使藥效更加協調,避免溫燥傷陰,達到更好的療效。
養陽濟陰湯中包含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血:熟地黃味甘性溫,入心、肝、腎經,能滋陰補血,填精益髓。此湯方旨在滋陰養血,而熟地黃正是其關鍵藥材,能有效改善陰虛血少、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
- 緩和燥性:方中包含黃芪、黨參等溫燥藥物,易於燥傷津液。熟地黃的滋陰潤燥作用能緩和這些藥物的燥性,避免過於燥烈,維持整體方劑的平衡,更利於陰陽調和。
養陽濟陰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健脾益氣,助運脾陽: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的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陽虛弱則氣血生化不足,導致氣陰兩虛。白朮能補脾益氣,使脾陽健運,促進氣血生化,有助於陰陽平衡。
二、燥濕健脾,防治脾虛濕困:養陽濟陰湯常用於治療氣陰兩虛、虛熱內蘊的病症,而脾虛濕困往往會加重病情。白朮具有燥濕健脾之功,能祛除脾胃濕氣,防止濕邪困脾,進一步促進脾陽運化,使藥效發揮更佳。
中藥方劑[養陽濟陰湯]的組成中包含[淫羊藿],主要是因為淫羊藿具有補陽、強壯的作用。淫羊藿能夠有效地改善陽虛引起的體力不足和寒冷感。在[養陽濟陰湯]中,淫羊藿的添加可以增強方劑的補陽效果,有助於改善由陽虛引起的相關症狀。
養陽濟陰湯中加入玉竹,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潤燥: 玉竹性甘寒,入肺、胃經,具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養陽濟陰湯本身為滋陰補陽的方劑,玉竹的加入可以更好地平衡陰陽,滋養津液,緩解燥熱之症。
- 養陰生津: 玉竹能夠養陰生津,改善因陰虛導致的口渴、咽乾等症狀。同時,玉竹還能促進津液的生成,使人體內的水分充足,進一步達到滋陰潤燥的效果。
玉竹在養陽濟陰湯中的加入,可以協同其他藥材,有效地改善陰陽失衡、津液不足等病症,促進人體的健康恢復。
養陽濟陰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方中常配伍滋陰藥物,容易造成脾胃運化功能減弱,而陳皮能促進脾胃氣機運轉,利於藥物吸收,提升藥效。
2. 和解藥性:陳皮性溫,能調和藥性,避免滋陰藥物過於寒涼,導致脾胃受損。同時,陳皮的理氣作用,也能緩解滋陰藥物可能引起的寒凝氣滯之症。
因此,陳皮在養陽濟陰湯中起到調節脾胃、和解藥性的作用,有助於整體方劑的功效發揮。
養陽濟陰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原因有二:
一、 理氣消積: 枳殼味苦酸,性寒,入脾、胃經。其性善於行氣,能消食積,對於脾胃氣滯、食積不化引起的脘腹脹滿、不思飲食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二、 寬胸散結: 枳殼還能疏肝理氣,寬胸散結,對於因肝氣鬱結引起的胸悶、脅肋脹痛、乳房脹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
因此,在養陽濟陰湯中加入枳殼,能更好地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脾胃功能,並有助於緩解胸腹不適等症狀。
養陽濟陰湯中加入茯神,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寧心安神,調和陰陽:茯神味甘、性平,入心、脾經,具有寧心安神、益智健脾之效。方中用以緩解陰陽失調所致的心神不安、失眠健忘等症狀,並輔助益氣補血,促進機體陰陽平衡。
- 健脾益氣,利水滲濕:茯神亦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之效。此方中,茯神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改善脾胃虛弱、水濕停滯等問題,進一步促進氣血生化,增強體質。
養陽濟陰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行氣活血,引血歸經: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行氣活血、活血止痛的功效。方中以養陽濟陰為主,但若血瘀阻滯,則陽氣難以暢達,陰氣難以消散。川芎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使藥力更好地到達病所,達到養陽濟陰的目的。
- 疏通經絡,止痛安神: 川芎能通經活絡,改善氣血循環,緩解因氣血瘀滯所致的疼痛,並能安神定志,使患者身心舒緩,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養陽濟陰湯」
當歸 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黃耆 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補氣生血、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效。排膿、止血、解毒、化腐生肌、生津止渴、補中益氣、健脾胃、補血、固表止汗、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是中醫臨牀常用的補益藥品。
車前草 味甘、性寒,具有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祛痰、涼血、解毒等功效。清熱瀉火,尤善瀉肝火、腎火、膀胱火,可緩解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治療泌尿系統感染。清熱解毒,可抑制細菌、病毒的生長繁殖。清熱涼血,可清肺熱、止血、消炎解毒。止咳化痰,可稀釋痰液,促進痰液排出。清熱利尿,可促進尿液的生成。祛痰,可潤肺化痰,適用於肺熱痰壅、痰少難出之咳嗽。涼血,可清肺熱、止血、消炎解毒。解毒,可緩解癰疽毒瘡之腫脹疼痛,消腫排膿。
熟地黃 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補血養血,改善貧血癥狀;滋補肝腎,緩解肝腎陰虛症狀;益精填髓,增強精血;補腎填精,增強腎臟功能;滋補養生,增強體質,延緩衰老。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白朮 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淫羊藿 性溫味辛甘,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調節免疫系統等多種生理活性。主要用於治療陽痿、遺精、早洩、腰膝酸軟、風濕痺痛、麻木拘攣、跌打損傷、水腫、浮腫等症狀。
玉竹 具有滋陰、補氣、生津止渴、潤燥和除煩等多種傳統功效。含有提高血糖,減緩動脈粥樣硬化的成分,可增強免疫力、抗自由基。此外,玉竹富含澱粉、蛋白質、胺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素,可以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素,增強體質和免疫力,從而達到補氣的作用。玉竹還含有能增加口腔和喉部分泌物的成分,可以改善口渴、喉乾等症狀,有助於生津止渴。此外,玉竹也含有能增強人體免疫力的多醣類,可以預防和治療感冒、支氣管炎等疾病。
陳皮 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理氣行氣方面,陳皮能行氣、燥濕、化痰,常用於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止咳化痰方面,陳皮能溫化寒痰,宣肺止咳,常用於濕痰咳嗽,寒痰咳嗽等。健脾胃方面,陳皮能行氣止痛、健脾和中,常用於脾胃氣滯證。消食化積方面,陳皮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常用於食積、消化不良等。燥濕方面,陳皮能燥濕化痰,理氣健脾,常用於胸中痰飲、脘痞腹脹、脾虛食少、嘔吐泄瀉等。活絡止痛方面,陳皮能活絡止痛,常用於脾胃氣滯較甚,脘腹脹痛較劇者。
枳殼 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性寒,故不適用於脾胃虛寒、腹瀉洩瀉者。枳殼也能止咳化痰,主治咳嗽痰多、喘息氣促;消食化積,主治食積不消、腹脹腹痛;降氣,主治胃氣上逆、嘔吐呃逆。此外,枳殼還具有破氣、行氣、消痞、散結、除痰、止痛、緩瀉等功效。在臨牀上,枳殼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茯神 性甘、平,歸心、脾經,具有安神定驚、健脾益胃、利水滲濕等功效。茯神常被用於治療失眠,驚悸,心神不寧等症狀;也可改善脾胃虛弱,食少便溏,腹脹等症狀;此外,茯神還能利尿消腫,改善水腫脹滿,小便不利等症狀。
川芎 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同時,川芎還可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除此之外,川芎還有補血、強筋骨的作用,可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養陽濟陰湯」是一種具有多種療效的方劑,組成包括當歸、黃耆、車前草、熟地黃、白朮、淫羊藿、玉竹、陳皮、枳殼、茯神、川芎。該方劑具有補氣、補血、養陰、清熱、利水、止咳、化痰等多種功效,可有效治療酒傷黃腫、氣喘發咳、小腹腫滿膨脹等症狀,在中醫臨牀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傳統服藥法
當歸、淮耆(炙)、車前、熟地、白朮、羊藿、玉竹、陳皮、枳殼、茯神、川芎。
黑棗、建蓮為引,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養陽濟陰湯, 出處:《點點經》卷三。 組成:當歸、淮耆(炙)、車前、熟地、白朮、羊藿、玉竹、陳皮、枳殼、茯神、川芎。 主治:酒傷黃腫,氣喘發咳,小腹腫滿膨脹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