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t injures Qi

暑熱傷氣的原因,症狀與經絡,運用穴道與中藥加以改善!

- 最後更新:2022-07-12

暑熱傷氣的傳統中醫證型介紹


同名證候:
暑傷氣陰熱傷氣陰

暑熱傷氣證,是指在夏天感受暑熱之邪,邪傷肺衛之氣,全身發熱流汗、口渴口乾、容易疲勞沒精神的一種證候。

溫病學派的「熱傷氣陰證」也是類似,這是指溫熱之邪進入體內之後,傷津耗氣所造成的一種現象,常見於溫病的中期或後期。

此證多發於盛夏炎熱之時,因暑熱傷氣而出現潮熱,容易發生在小朋友身上,因為小孩陰氣未充,陽氣未盛,不能耐受暑熱熏蒸,氣陰受損,所以會出現潮熱,又稱「夏季熱」,成人或中老年人也會出現。

在炎熱夏天,如果在大太陽下工作,體弱的人因為元氣虧虛,就容易耗傷元氣而形成本證。由於暑為火邪,蒸散力道很強,容易耗氣傷津,傷害脾胃,也會傷害肺臟,造成肺經異常。

經常出現的症狀是:全身發熱、汗出過多、輕微怕冷、頭痛、身體沉重、頭暈、面紅、氣喘少氣、胸悶煩躁,口渴一直想要喝水、舌紅苔黃燥,脈洪大而芤

小孩子常見的症狀是:發熱、上午發熱,下午熱退,或下午發熱早上退熱、口渴、煩躁不安、納呆食慾不振、精神疲倦、咳嗽氣喘,時咳鮮血、舌苔膩、脈細數。

古代醫家葉天士曾說:「夏暑發自陽明」,這個陽明指的就是胃經。夏天暑熱之氣,火熱播灼陽明,蒸其津液,耗傷元氣。

暑邪蘊於陽明,壯熱煩渴、脈洪大、汗多尿短赤,同時並有胸脘痞悶、肢體沈重、困倦症狀者,乃暑熱挾濕困阻中焦,為暑傷陽明、濕困太陰。

以上的的抽象文字,其實可以從現代人的經絡現象來完全理解什麼叫做「暑傷陽明、濕困太陰」。每年北半球到了最熱的時候(6-8月),多數人體內的陽明經能量大增,脾經能量大減,這就可以清楚驗證這種現象

夏季暑傷陽明、濕困太陰的經絡現象
夏季暑傷陽明、濕困太陰的經絡現象

然而,絕大多數人不會只有這兩條經絡異常,而是會呈現下面這種鐵三角經絡型態,加上手部三焦經、大腸經實證,這種人到了夏天,通常很容易流汗。

某女性會員是「鐵三角」經絡體質,一年四季都呈現鐵三角經絡型態(見下圖),一年四季都感到容易發熱,尤其是夏天特別容易流汗。

夏天經常流汗的經絡現象
夏天經常流汗的經絡現象

她只要出去外面,沒走多久的路,就會全身濕透,汗下如雨,因此她只能經常待在冷氣房,在夏天她經常感到的容易疲勞沒精神,完全符合中醫理論提到的氣虛現象。

改善的方法其實不難,就是運用一些清熱、瀉火、補氣、健脾燥濕、滋陰類型的中藥或食物,就可以改善相關症狀。然而真正要解決此證還是要依賴老天爺,隨著進入秋冬之後,相關症候才有可能根本消失。

暑熱傷氣多見於暑溫證中。本證通常應與「暑傷氣陰證」、「寒、濕、勞等傷及陽氣證」、「傷寒陽明經證」、「脾胃氣虛潮熱」一起討論。

「脾胃氣虛潮熱」,一般在上午發熱,下午熱退,也有午後發熱者,結合其它氣虛的症狀。暑熱傷氣潮熱是早熱暮涼,或暮熱早涼,兼見暑熱傷氣的症狀。

「濕傷陽氣證」由濕邪所致,濕邪屬陰,粘膩重濁,所以濕盛常可傷陽氣。「勞傷陽氣證」常因為飲食失節、寒溫失調、情志所傷、過度勞乏等為病因,而耗損元氣,此證汗出不多,而暑傷氣之汗極多。

「寒傷陽氣證」是寒氣多傷陽,所以手腳冰冷。「傷寒陽明經證」是傷寒往裡傳化熱,化熱之後所出現的一系列多汗、身熱、口渴…等證,與暑熱所傷不同。

從經絡理解暑熱傷氣


https://static.cloudtcm.com/syndrome/IG%E6%9A%91%E7%86%B1%E5%82%B7%E6%B0%A3.jpg

造成暑熱傷氣的5種主要原因


載入中...

暑熱傷氣的舌相與脈相


舌相

舌苔黃膩舌頭鮮紅色

脈相

洪脈數脈

暑熱傷氣的臨床症狀或疾病


面色發紅發熱(發燒)突然暈倒不省人事心情煩燥胸悶脹口乾口渴汗出(身體易出汗)身體沉重暈眩呼吸氣短言語無力經常疲勞想睡食慾不振咳嗽咳血潮熱心胸煩熱頭痛

暑熱傷氣的相關證型


白虎湯證氣虛暑傷氣陰脾胃氣虛氣血兩虛

改善暑熱傷氣的常用方劑


改善暑熱傷氣的常用穴道


暑熱傷氣的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暑熱傷氣證其實很容易被觀察出來,每年到了7-9月期間,北半球天氣炎熱,多數人體內的肺經、大腸經與三焦經出現實證。配合夏季高頻率出現的「鐵三角」經絡型態,就會是暑熱傷氣證的典型經絡模型。

每年7-9月北半球天氣炎熱,肺經、大腸經與三焦經實證機率提升
每年7-9月北半球天氣炎熱,肺經、大腸經與三焦經實證機率提升

,可參考幾種常見經絡型態如下:

載入中...

暑熱傷氣的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