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十珍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緩和毒性: 十珍湯屬於溫補藥性,但其中部分藥材如鹿茸、人參等,藥性較烈。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及副作用的作用,可使藥效更柔和,避免藥物過於燥烈傷陰。
2. 補脾益氣,增強藥效: 甘草能補脾益氣,增強人體正氣,促進其他藥材的吸收和利用,使藥效更顯著。同時,甘草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使藥性更完整,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十珍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解表散寒: 生薑性溫,具有發散風寒、溫中止嘔之效。十珍湯多用於治療虛寒證,如脾腎陽虛、氣血不足等,而生薑可助藥力溫陽散寒,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寒凝血瘀的症狀。
2. 和胃止嘔: 生薑可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有助於緩解患者因脾胃虛寒、寒邪犯胃所致的嘔吐、腹痛等症狀。
因此,生薑在十珍湯中起到解表散寒、和胃止嘔的作用,有助於提升藥效,更好地治療虛寒證。
十珍湯中加入大棗,主要原因如下:
- 補益脾胃:大棗味甘性溫,入脾胃經,能補脾益氣,和胃健脾,增強脾胃功能,有助於消化吸收,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
- 緩解藥性:十珍湯中多用滋陰補血之藥,性偏寒涼,大棗可中和藥性,防止藥性過寒,避免對脾胃造成損傷。
因此,大棗在十珍湯中既能補益脾胃,又能緩解藥性,起到協調藥性、提高藥效的作用。
十珍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疼痛,調和營血: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止痛解痙的功效。十珍湯多用於治療婦科病症,如月經不調、痛經、崩漏等,白芍能緩解經期疼痛,調節血瘀,改善血液循環,使經血運行通暢,達到止痛止血的效果。
- 滋陰養血,補虛扶正:白芍具有養血滋陰的功效,能補益肝腎,使氣血充足,對於氣血虛弱、面色蒼白、乏力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十珍湯本身為滋補性方劑,白芍的加入更能增強其補虛扶正的效果,使患者體質得到改善。
十珍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活血化瘀: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心包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十珍湯中多以補益氣血爲主,但同時也可能存在氣血瘀滯,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氣血流通,使補益效果更佳。
二、疏散風寒: 十珍湯常用於治療氣虛血虛、體弱乏力等症,而風寒往往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加重病情。川芎具有祛風散寒的功效,可以幫助疏散風寒,減輕症狀,增強補益效果。
十珍湯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如下:
- 補血活血: 十珍湯以補血養血為主要功效,而當歸性溫味甘,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可改善氣血虛弱、面色蒼白、月經不調等症狀,與方劑補血養血的功效相符。
- 和血潤燥: 當歸還具有潤燥生津之效,可緩解燥熱引起的口渴、便祕等症狀。十珍湯中包含許多滋補藥材,容易產生燥熱之氣,加入當歸可以平衡藥性,避免燥熱傷陰。
因此,當歸在十珍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能補血活血,又能和血潤燥,使藥效更完善,療效更顯著。
十珍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腎益精: 熟地黃性溫,味甘,入腎經,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之效。十珍湯作為補腎壯陽之方,以熟地黃為君藥,能補腎精不足,改善陽痿早洩、腰膝痠軟等症狀。
- 調和藥性: 熟地黃甘潤性溫,能調和方中其他藥材的寒涼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寒涼,導致脾胃虛寒等副作用,使藥效更為平和,利於身體吸收。
主治功效
「十珍湯」為婦科常用方劑,共七味:甘草、生薑、大棗、白芍、川芎、當歸、熟地黃。本方具有補氣養血、調經止痛之功效,主治女性月經不調,症見月經量少,顏色淡紅,小腹疼痛,或經前腹痛,經期延長,或經後淋漓不盡,或經閉,或崩漏,或產後血暈,或崩漏不止,或月經不調,或痛經,或閉經,或崩漏,或產後血暈。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生薑: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大棗:大棗具有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
白芍: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川芎: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當歸: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熟地黃: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總結: 「十珍湯」是由甘草、生薑、大棗、白芍、川芎、當歸、熟地黃組成,具有補氣養血、調經止痛之功效,主治女性月經不調,症見月經量少,顏色淡紅,小腹疼痛,或經前腹痛,經期延長,或經後淋漓不盡,或經閉,或崩漏,或產後血暈,或崩漏不止,或月經不調,或痛經,或閉經,或崩漏,或產後血暈。
傳統服藥法
川芎7分,炙甘草4分,黨參2錢,熟地2錢,黃耆1錢5分,當歸1錢,白芍1錢,茯苓1錢,白朮1錢,桔梗1錢。
水2鐘,加大棗2個,煎7分,食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十珍湯是一首補血調經的方劑,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十珍湯,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一。 組成:四物(地用熟)、合六君子(甘草用炙),加煨薑、大棗。 主治:婦人經行適來或斷,斷而復來,或5-6日,或10餘日,腹不痛、屬血虛者。
十珍湯, 出處:《喉科紫珍集》卷上。 組成:川芎7分,炙甘草4分,黨參2錢,熟地2錢,黃耆1錢5分,當歸1錢,白芍1錢,茯苓1錢,白朮1錢,桔梗1錢。 主治:咽喉諸症,膿出之後,氣血俱虛,不能收口,或飲食不思,虛熱惡寒。
十珍湯,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二。 組成:人參1錢,白朮1錢,當歸(酒浸)1錢,黃耆(蜜炙)1錢,肉蓯蓉(酒洗)1錢,白茯苓8分,白芍藥8分,熟地黃8分,麥門冬(去心)8分,陳皮7分,半夏(薑汁浸,水洗7次)7分,肉桂(去皮)7分,五味子7分,砂仁7分,川芎7分,木香甘草(炙)5分,龍骨(火煅)5分,牡蠣(煅)5分。 主治:無子。
十珍湯, 出處:《審視瑤函》卷三。 組成:生地(酒洗)2錢,當歸(酒洗)1錢半,白芍(炒)1錢半,地骨皮(炒)1錢半,知母(鹽酒拌炒)1錢半,丹皮(童便浸,炒)1錢半,天門冬(去心)1錢半,麥門冬(去心)1錢半,人參(去蘆)5分,甘草梢5分。 主治:滋陰降火,養血清肝。主治:赤痛如邪症。陰虛火動,目赤痛,頭痛,寒熱交作,如風寒瘧疾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