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醒散
XUE XI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朱氏集驗方》卷十三引《世驗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寒 (0.03)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血醒散方劑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是為了其 涼血止血 的功效。
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其 清熱涼血 可以抑制因熱毒上炎導致的出血,如鼻出血、咯血等;而其 養陰生津 則可以滋潤血液,改善血液循環,減少血管脆性,從而達到止血的效果。
此外,生地黃還能 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蘊結引起的出血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主治功效
血醒散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類編朱氏集驗醫方》記載,血醒散主要用於治療外傷瘀血,其古籍記載的主治為「打撲傷損」。 方劑組成雖有不同版本,但核心功效皆圍繞著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以下就其組成藥物及治療原理作分析:
方劑組成與功效分析:
文本中呈現兩種血醒散的組方:
版本一 (朱氏集驗醫方): 此版本並未明確列出「血醒散」的完整組成,僅以「生地黃,薴根(去皮,或薴燒灰,等分)」呈現,且佐以酒煎蘇木及雞鴨血等輔助療法。此版本著重於使用生地黃清熱涼血,薴根則可能因其清熱利尿的特性,協助排除體內瘀血與熱毒。 酒煎蘇木則能活血化瘀,而以雞鴨血來補充血液,更能有效改善因外傷導致的出血或血虛。
版本二 (推測): 根據文中其他方劑以及一般血醒散的常見組成,可以推測另一個版本的「血醒散」可能包含:生地黃、熟地黃、當歸、川芎、白芍、桃仁、紅花、丹參、赤芍、香附等藥物。此組成兼具補血與活血化瘀功效。
治療原理分析:
無論是哪個版本的血醒散,其治療原理都基於中醫的活血化瘀理論。 外傷導致的「打撲傷損」,往往伴隨氣血凝滯、瘀血腫痛。 方劑中的藥物發揮著以下作用:
活血化瘀: 桃仁、紅花、丹參、赤芍等藥物具有明顯的活血化瘀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清除瘀血,消腫止痛。川芎則能行氣活血,有助於氣血的運行。
補血養陰: 生地黃、熟地黃、當歸等藥物具有補血養陰的功效,能滋補因外傷損耗的氣血,使身體恢復元氣。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白芍、香附等藥物能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緩解因瘀血造成的疼痛不適。
綜上所述,血醒散通過活血化瘀、補血養陰、疏肝理氣等多重作用機制,達到治療外傷瘀血、消腫止痛的目的。 不同版本的組成可能略有差異,但其治療原理的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提及的輔助療法如酒煎蘇木、雞鴨血等,也體現了古代醫家在治療外傷時,注重整體調理和輔助治療的理念。
傳統服藥法
生地黃、苧根(去皮,或苧燒灰)各等分。
上為末。
半酒、半男童便,急濾藥汁,調童便、酒灌之。仍用生雞、鴨血調同服尤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血醒散,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十三引《世驗方》。 組成:生地黃、苎根(去皮,或苎燒灰)各等分。 主治:打撲傷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