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黃雞
SHENG DI HUANG JI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寒 (0.03)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生地黃雞]方劑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雞肉性溫,味甘,具有補益氣血、滋陰潤燥的功效。二者合用,可起到清熱涼血、滋陰潤燥、補益氣血的作用,適用於熱病傷陰、口渴煩躁、血熱妄行等症狀。
- 相輔相成: 生地黃的寒性可抑制雞肉的溫性,避免燥熱之氣上炎;而雞肉的補益之性可提升生地黃的滋陰作用,達到陰陽調和的效果。二者互相配合,可更有效地發揮藥效,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主治功效
生地黃雞:滋陰補虛、強筋健骨之良方
主治功效分析
綜觀《飲膳正要》、《聖濟總錄》、《食療方》等古籍所載,生地黃雞一劑,其主治功效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腰背疼痛,骨髓虛損: 此方主要針對因腎精虧虛所致的腰背疼痛,以及骨髓虛損,症狀表現為腰部痠痛、無力,甚至難以久站。古籍皆明確指出「腰背疼痛,骨髓虛損,不能久立」等症狀,直指本方對於此類虛損性腰痛的治療效用。
身重氣乏: 體內氣血虧虛,導致身體沉重乏力,精神不振。 此症狀與虛損密切相關,體現了本方對於補益氣血,改善虛弱體質的作用。
盜汗少食: 陰虛內熱所致的夜間盜汗,以及因脾胃虛弱導致的食慾不振。 此方針對陰虛火旺和脾胃虛弱,體現了其滋陰清熱,健脾開胃的功效。
時復吐利: 反覆發作的嘔吐和腹瀉,多為脾胃功能失調所致。 結合前述「少食」,可推斷此處的「吐利」亦與脾胃虛弱相關,本方可通過滋陰補虛,調理脾胃功能,從而改善此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生地黃雞之所以能發揮上述功效,其治療原理可從組成的三味藥物分析:
生地黃: 生地黃為本方君藥,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清熱涼血、生津潤燥之效。在此方中,其主要作用是滋補腎陰,補益精髓,從根本上解決腰背疼痛、骨髓虛損的病理基礎。同時,其清熱涼血的功效有助於改善陰虛內熱所致的盜汗。
烏雞: 烏雞性平味甘,入肝、腎經,具有補益氣血、滋補肝腎、強筋健骨之效。 作為輔藥,烏雞可增強本方補虛之力,其補氣血、強筋骨的功效與生地黃的滋陰補腎相輔相成,共同作用於虛損之證。
飴糖: 飴糖性溫味甘,入脾、胃、肺經,具有補中益氣、潤肺止咳、緩急止痛之效。作為佐藥,飴糖可補益脾胃之氣,有助於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同時兼具緩和藥性的作用,使藥效更加溫和。
綜上所述,生地黃雞的治療原理在於滋陰補腎,補益氣血,強筋健骨,兼顧脾胃。 生地黃的滋陰補腎是治本之策,而烏雞的補益氣血、強筋健骨則可加強療效,飴糖的補益脾胃則有助於改善消化吸收功能,使藥效更易發揮。三藥合用,共同作用於虛損之證,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從而有效改善腰背疼痛、骨髓虛損、身重氣乏、盜汗少食、時復吐利等症狀。
本方以食療為基礎,採用蒸炊之法,不僅保留了藥材的有效成分,也使藥性更加溫和,易於人體吸收利用,體現了中醫「藥食同源」的理念。古籍強調「不用鹽醋,唯食肉盡卻飲汁」,進一步說明本方注重食物本身的滋養作用,而非過多調味。
傳統服藥法
烏雌雞1頭,生地黃1斤(切),飴糖2升。烏雌雞治如食法,以地黃、飴糖納腹內,急縛,銅器貯甑中,蒸5升米久,須臾取出,食肉、飲汁,3月3度作之。
勿啖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生地黃雞, 出處:《肘後方》卷四。 組成:烏雌雞1頭,生地黃1斤(切),饴糖2升。 主治:男婦虛弱,或病後,或産後,或瘡毒久不收口,脾胃不健,一切諸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