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二母安嗽片中添加款冬花,主要基於其以下功效:
1. 清肺化痰: 款冬花性溫,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效。其揮發油、多糖等成分可有效緩解肺熱、痰濕引起的咳嗽、喘息等症狀。
2. 潤肺止咳: 款冬花還具有一定的潤肺作用,可緩解肺燥引起的咳嗽、乾咳等症狀。與其他藥材配合,可起到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協同作用。
因此,二母安嗽片中加入款冬花,旨在加強其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功效,更有效地緩解咳嗽、喘息等症狀。
二母安嗽片中加入紫菀,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 潤肺止咳:紫菀性溫,味辛,歸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止喘之功效。其含有揮發油、紫菀酮等成分,能有效緩解肺燥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止咳化痰藥物如款冬花、百部等相輔相成,達到更佳的止咳效果。
- 宣肺通竅:紫菀同時具有宣肺通竅之效,可促進肺氣宣降,改善氣道通暢,對於因肺氣不宣導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也有較好療效。
二母安嗽片中加入杏仁,主要是利用其潤肺止咳的功效。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的功效。
杏仁中的苦杏仁苷,經酶分解後生成氫氰酸,具有止咳平喘的作用。此外,杏仁還富含脂肪油,可以潤肺滑腸,緩解肺燥咳嗽。因此,在二母安嗽片中加入杏仁,可以起到潤肺止咳、平喘止咳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咳嗽的療效。
二母安嗽片中包含知母,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知母味苦寒,入肺、胃經,擅於清肺熱、降胃火。其性寒涼,可抑制燥熱之氣,對於因肺熱燥咳、咽喉腫痛、口乾舌燥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此外,知母還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能滋養肺陰,緩解因肺陰不足導致的咳嗽、乾咳等症狀。因此,在二母安嗽片中加入知母,可起到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作用,有助於緩解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
二母安嗽片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潤肺止咳: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經,具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清心除煩的功效。其潤肺止咳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燥熱引起的咳嗽,配合其他藥材,能有效改善咳嗽症狀。
- 滋陰降火:二母安嗽片常用於治療燥熱咳嗽,而麥門冬的滋陰降火作用,能減輕肺部的燥熱,緩解咳嗽症狀,同時也能起到保護肺部的作用。
二母安嗽片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玄參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可有效緩解燥熱引起的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
- 潤肺止咳:玄參可滋陰潤肺,緩解肺熱,同時也能止咳化痰,對於燥熱引起的咳嗽、痰粘難咳有良好效果。
因此,玄參在二母安嗽片中起到了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作用,有助於緩解咳嗽等症狀,促進患者康復。
二母安嗽片中含有罌粟殼,主要原因為其鎮咳止喘功效。罌粟殼含有嗎啡等生物鹼,具有明顯的鎮咳作用,能抑制咳嗽中樞,緩解咳嗽症狀。此外,罌粟殼還具有鎮痛、安神作用,能緩解因咳嗽引起的胸痛、失眠等症狀。
然而,罌粟殼屬於國家管控藥品,其使用需嚴格控制,以免造成藥物依賴。二母安嗽片中使用罌粟殼,應遵循國家相關規定,並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避免自行服用。
二母安嗽片中加入百合,主要基於其潤肺止咳的功效。百合性甘寒,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
其潤肺止咳作用主要源於百合含有的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如秋水仙鹼、百合多糖等,能滋陰潤肺,清熱解毒,有效緩解肺燥咳嗽、乾咳少痰等症狀。此外,百合還能清心安神,緩解因肺燥引起的煩躁不安、失眠等症狀。
因此,二母安嗽片中加入百合,可有效增強方劑的潤肺止咳功效,提高治療效果。
二母安嗽片中含有川貝母,主要因為其具有潤肺止咳、化痰散結的功效。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之效。其對於風寒、風熱、燥熱等引起的咳嗽,以及痰多粘稠、胸悶氣喘等症狀,均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將川貝母加入二母安嗽片中,可有效緩解咳嗽、化痰,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二母安嗽片」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虛勞久咳」,屬肺陰虧虛、痰熱內蘊之證,常見於久病或體弱之人。其適應症狀包含:
- 春秋舉發:每逢氣候變化(尤以春溫秋燥為甚)誘發咳嗽,反映肺衛不固,陰陽失衡。
- 咳嗽痰喘:痰質黏稠或黃稠,兼見氣逆喘息,為肺失宣降、痰熱壅滯之象。
- 骨蒸潮熱:陰虛內熱,虛火灼津,多見午後發熱、盜汗。
- 音啞聲重:肺陰不足,喉失濡養,或痰熱上熏所致。
- 口燥舌乾,痰涎壅盛:陰虛津虧與痰熱並存,形成上燥下痰之矛盾病機。
此方針對「本虛標實」之證,以滋陰潤肺為本,清熱化痰為標,兼顧斂肺止咳,符合虛勞久咳「久病必虛」「久咳傷肺」之病機演變。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核心配伍解析
浙貝母(二母之一):苦寒,清熱化痰、開泄肺氣,針對痰熱壅肺之標實。
知母(二母之二):甘寒質潤,滋陰降火,解決陰虛內熱之本虛。
→ 「二母」相須:一清一潤,共為君藥,奠定「清養並行」之基調。罌粟殼(用量最重):酸澀收斂,專攻久咳不止,然其性溫燥,須配伍潤藥制衡。
→ 方中與麥冬、知母等同用,既斂肺止咳,又防溫燥傷陰。
協同增效設計
- 滋陰潤肺組:
- 麥門冬、玄參、百合:養肺胃之陰,清虛火,治口燥舌乾、骨蒸潮熱。
- 款冬花、紫菀:潤肺下氣,化痰止咳,性溫而不燥,協二母化解痰涎壅盛。
- 宣降肺氣組:
- 杏仁:苦降肺氣,開宣痰壅,恢復肺之宣肅功能。
- 滋陰潤肺組:
製劑工藝考量
- 款冬花、紫菀以乙醇滲漉:取其揮發性成分,增強止咳化痰之效。
- 水煮法制浸膏:保留知母、玄參等滋陰成分的溶水性。
- 百合、浙貝母粉為賦形劑:兼顧藥效與成型需求,體現「藥輔合一」思維。
三、整體治療原理
本方以「標本兼治」為宗,透過:
- 清熱化痰(浙貝母、杏仁)→ 治痰熱之標。
- 滋陰潤燥(知母、麥冬、百合)→ 補肺陰之本。
- 斂肺止咳(罌粟殼、款冬花)→ 控制症狀。
- 調和寒溫:罌粟殼之溫燥,得眾滋陰藥制約,避免助熱傷陰。
四、適用病機推衍
此方適用於「肺陰虛為主,兼夾痰熱」之證,非單純外感或實熱咳喘。其組方邏輯體現:
- 虛實並重:不因久咳純用收澀,亦不因痰熱過投苦寒。
- 動靜結合:罌粟殼之「靜斂」與杏仁之「動降」,調節肺氣升降。
總結:「二母安嗽片」為虛勞久咳之定制方,透過精準配伍與製法,達成清潤不傷正、斂散有度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款冬花18千克,紫菀6千克,杏仁(去皮)6千克,知母6千克,麥門冬6千克,玄參6千克,罌粟殼12千克,百合6千克,浙貝母3千克。
清肺化痰,止嗽定喘。
將款冬花、紫菀用60%乙醇按滲漉法製成清膏;杏仁、知母、玄參、麥門冬、罌粟殼按水煮法製成浸膏;百合、浙貝母製成細粉,作賦形劑用。將浸膏、賦形劑及藥用澱粉混勻後,按水制顆粒法製成顆粒,乾燥後,壓片,每片重0.6克。
每次服2片,溫汗水送下,每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二母安嗽片, 出處:《天津市中成藥規範》。 組成:款冬花18kg,紫菀6kg,杏仁(去皮)6kg,知母6kg,麥門冬6kg,玄參6kg,罂粟殼12kg,百合6kg,浙貝母3kg。 主治:清肺化痰,止嗽定喘。主治:虛勞久咳,春秋舉發,咳嗽痰喘,骨蒸潮熱,音啞聲重,口燥舌乾,痰涎壅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