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部膏

百部膏

BAI BU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中性 (1.0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43%
心經 21%
胃經 13%
脾經 8%
大腸經 8%
腎經 4%
肺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百部膏以「百部」為主要藥材,原因如下:

  1. 針對性強: 百部味甘、微苦,性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殺蟲止癢之效。其對於肺熱咳嗽、百日咳、哮喘等症狀有顯著療效,也可用於治療皮膚瘙癢、疥瘡等疾病。因此,百部膏的組成中以百部為主要藥材,能夠針對性地解決患者的呼吸道和皮膚問題。
  2. 藥效增強: 百部膏中加入其他藥材,可以與百部相互協同,增強藥效。例如,一些常用的配伍藥材包括甘草、杏仁、川貝等,這些藥材可以潤肺止咳、化痰平喘,與百部共同發揮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百部膏中加入款冬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化痰止喘: 百部膏主要功效為潤肺止咳,而款冬花性味甘寒,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止喘的功效,與百部膏的藥效相輔相成,能提升整體效果。
  2. 寒熱互濟,協調藥性: 百部膏中其他藥材多偏溫性,而款冬花偏寒性,二者互相配合,寒熱互濟,可避免藥性過於偏燥,更能溫和地潤肺止咳,減少副作用。

百部膏中加入百合,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 百部性寒,擅長潤肺止咳,而百合則性微寒,亦能清熱潤肺,兩者相輔相成,協同增強潤肺止咳之效,用於治療肺熱燥咳、乾咳少痰等症。

2. 安神定心: 百合味甘,性微寒,能養心安神,而百部膏本身也具有一定鎮咳平喘的功效,二者合用,可有效緩解因肺熱咳嗽引起的煩躁不安,提升患者睡眠質量。

百部膏中加入沙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肺:百部善於止咳化痰,但性偏燥,容易傷陰。沙參性寒,味甘,具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的功效,可中和百部的燥性,避免其傷及肺陰,更利於止咳化痰。
  2. 協同作用:沙參與百部同為常用中藥,二者共同作用,可增強潤肺止咳的效果。沙參可滋陰生津,潤燥止咳,而百部則能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二者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百部膏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原因有二:

一、 滋陰潤肺,相輔相成: 百部性溫,善於燥濕殺蟲,但久服易耗傷陰津。麥門冬性寒,入肺、心經,可滋陰潤肺,清心除煩,與百部相配,既能增強止咳化痰之效,又能緩解百部燥性,使藥性更平和。

二、 增強潤肺止咳作用: 百部善於止咳化痰,而麥門冬則能滋陰潤肺,潤燥生津。兩者合用,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肺燥咳嗽、咽喉幹癢等症狀,達到潤肺止咳的功效。

百部膏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護肺氣,止咳化痰: 百部膏以百部為主藥,善於潤肺止咳,但其性偏寒涼,易傷脾胃。五味子味酸甘,入肺腎二經,具有斂肺止咳、生津止渴之效。其與百部相配,既能增強止咳化痰之力,又能防止百部寒涼之性傷及脾胃。
  2. 補益腎氣,增強療效: 五味子入腎經,能補益腎氣,而肺與腎相互依存,腎氣充沛,則肺氣亦旺,更能有效地增強百部潤肺止咳之功。同時,五味子能固澀精氣,有助於防止百部膏中的藥效散失,提高療效。

百部膏中加入紫菀,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宣肺化痰: 紫菀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宣肺化痰之效。百部膏主治肺燥咳嗽,而紫菀可協同百部潤肺止咳,並能宣通肺氣,利於痰液排出,增強止咳效果。
  2.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紫菀與百部皆具潤肺止咳之效,二者配伍,相輔相成,可加強止咳化痰之功效,使藥效更為顯著。

百部膏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之功效。百部膏主治燥咳、痰粘難咳,而川貝母的加入可增強潤肺止咳之效,使藥效更顯著。
  2. 和解藥性: 百部性溫,味甘苦,入肺經,具有一定的燥性。川貝母性寒,可起到和解百部燥性,防止藥物過於燥烈,避免對肺部造成損傷,使藥物更溫和、更易被患者接受。

百部膏方中加入杏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 杏仁味苦甘,性微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之效。百部膏本身主治肺燥咳嗽,而杏仁可與百部相互配合,增強潤肺止咳之功,達到更好的療效。
  2. 清熱化痰: 杏仁性微溫,可宣肺解表、清熱化痰。百部膏中加入杏仁,可避免單用百部過於滋膩而致痰液難以咳出,同時還能起到清熱解表的作用,更能針對風寒咳嗽、肺熱咳嗽等症狀。

百部膏中加入蜂蜜,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增稠潤滑,促進藥效吸收: 蜂蜜具有黏稠性,可使藥膏更易於塗抹,並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延緩藥效揮發,同時促進藥物滲透吸收,提高藥效。

二、 潤燥止癢,緩解皮膚炎症: 蜂蜜具有潤燥止癢的功效,可緩解百部膏治療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時帶來的乾燥感,並有助於舒緩炎症反應,促進皮膚修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百部膏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百部膏主治「牛皮癬」,此處所指的「牛皮癬」並非現代醫學的「銀屑病」,而是傳統中醫對皮膚增厚、乾燥、搔癢難愈,狀如牛頸之皮的慢性皮膚病的泛稱,又稱「頑癬」或「乾癬」。其病機多與肺陰虛損、燥熱內藴、風邪外襲或蟲積鬱結有關,導致肌膚失養、血燥生風。

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皮膚病與肺關係密切,因「肺主皮毛」,肺陰不足則肌膚枯槁,肺熱鬱結則化燥生風。此外,蟲積(如寄生蟲或濕熱生蟲)也可能誘發皮膚頑疾。百部膏以潤肺殺蟲為主要治法,透過滋養肺陰、清熱潤燥、殺蟲止癢來改善皮膚症狀。


百部膏的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殺蟲止癢:以百部為君藥

  • 百部:性微溫,味甘苦,歸肺經,為傳統殺蟲要藥,尤其擅長殺滅「疳蟲」「癬蟲」(泛指寄生蟲或皮膚病的致病因子)。酒浸後增強其行散之力,竹刀刮去心皮以減其毒性,專攻皮膚癬癢。

2. 潤肺養陰:以百合、沙參、麥冬為臣藥

  • 百合沙參麥冬:三者皆甘寒質潤,滋養肺陰,清虛熱。肺陰得補,則皮毛得潤,改善皮膚乾燥脫屑。
  • 五味子:酸斂肺氣,固護津液,與諸養陰藥協同,防止陰液耗散。

3. 止咳化痰:以紫菀、款冬、貝母、杏仁為佐藥

  • 紫菀款冬:溫潤化痰,降氣止咳,針對肺失宣降可能伴隨的咳嗽痰黏。
  • 貝母(川貝母):清熱化痰,潤肺散結,助百部化解皮膚鬱熱。
  • 杏仁:潤肺通便,肺與大腸相表裏,通腑可助肺熱從下而解。

4. 協調藥性:以白蜜為使藥

  • 白蜜:甘緩和中,潤燥解毒,既能增強方劑的滋潤作用,又能緩和百部等藥的偏性。熬膏後更適合慢性病長期調理。

治療原理的邏輯推導

  1. 肺主皮毛:方中多味藥入肺經,通過調理肺臟功能(潤肺、清肺、化痰)間接改善皮膚問題。
  2. 蟲與癬的關係:古代認為「癬由蟲生」,百部殺蟲為主,配伍貝母、杏仁散結通絡,破除皮膚鬱滯。
  3. 滋陰潤燥:皮膚乾癢脫屑本質為陰虛血燥,養陰藥從根本改善體質,標本兼顧。
  4. 膏劑特性:熬膏後藥效緩釋,適合慢性皮膚病長期調養,潤澤肌膚。

此方體現了中醫「治外必本諸內」的理念,從肺陰虛、蟲積、燥熱三方面綜合調治皮膚頑疾。

傳統服藥法


百部(肥實者,酒浸,竹刀刮去心皮)、款冬、百合、沙參、麥冬、五味、紫菀、貝母、杏仁、白蜜。
殺蟲治嗽。
熬膏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2. 對本品過敏者禁用。
  3. 本品性味甘平,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牛皮癬麻疹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苔癬咳血咳嗽

相同名稱方劑


百部膏, 出處:《醫學六要·治法匯》卷一。 組成:百部。 主治:咳血咯血,肺家有熱,稍實者。

百部膏, 出處:《外科十法》。 組成:百部1兩,白鮮皮1兩,蓖麻子(去殼)1兩,鶴虱1兩,黃柏1兩,當歸1兩,生地1兩,黃蠟2兩,明雄黃末5錢,麻油8兩。 主治:牛皮癬。

百部膏, 出處:《類證治裁》卷七。 組成: 百部膏(《類證治裁》卷七。)出處:《類證治裁》卷七。組成:百部(肥實者,酒浸,竹刀刮去心皮)、款冬、百合、沙參、麥冬、五味、紫菀、貝母、杏仁、白蜜。主治:殺蟲治嗽。 。 主治:殺蟲治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