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真丸

豆真丸

DOU ZHE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偏熱 (1.1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心經 16%
腎經 15%
大腸經 13%
脾經 10%
胃經 9%
肝經 9%
肺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豆真丸方劑中加入百合,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滋陰潤肺:百合性微寒,味甘,歸肺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安神之效。豆真丸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心煩失眠等症,百合的加入能有效緩解肺熱燥咳,滋潤肺燥,清心安神,改善患者的不適症狀。

二、清熱解毒:百合亦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緩解因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豆真丸常用於治療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百合的加入可起到輔助清熱解毒的作用,使療效更顯著。

豆真丸乃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硃砂,其原因如下: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可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
  2. 清熱解毒: 硃砂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治療熱病、瘡瘍腫毒等疾病。

然而,硃砂含有汞,長期服用可能對人體造成毒性,因此應在醫師指導下謹慎使用。

豆真丸乃清代名醫王孟英所創,其方劑組成中包含犀角,乃因其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古人認為犀角能解熱毒,對熱病發狂、神昏譫語、熱毒入血等症狀有奇效。而豆真丸主治小兒驚癇、發熱、抽搐等症,犀角的清熱解毒之效可緩解熱證,同時亦能止血,可有效控制驚癇、抽搐等症狀。然而,現今犀牛已被列為瀕危物種,使用犀角已屬違法行為,故豆真丸已不再使用犀角,改以其他藥材代替。

豆真丸方劑中加入皁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皁莢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由熱毒所致的瘡瘍腫毒、濕熱下注等症狀,皁莢能有效清熱解毒,消散腫脹。
  2. 通便排毒: 皁莢的皁苷成分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能促進腸胃蠕動,排出宿便,清除腸道積聚的毒素,有助於改善便祕等症狀。

因此,在豆真丸方劑中加入皁莢,可發揮清熱解毒、通便排毒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豆真丸方中包含巴豆,其原因主要為:

  1. 攻堅逐瘀: 巴豆性峻烈,具有瀉下通便、消腫散結之效。對於積滯瘀血阻滯腸道,或寒凝氣滯導致的腹痛、便祕等症,巴豆可起到攻堅逐瘀、通利大便的作用,以改善腸道功能。
  2. 引藥入裏: 巴豆具有引藥入裏的特性,可將其他藥物引導至病竈部位,以增強藥效。在豆真丸方中,巴豆可將其他藥物引導至腸道,更好地發揮其治療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豆真丸】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範圍廣泛,主要針對邪氣、痰瘀、蟲蠱等所致複雜病證:

  1. 蠱毒與鬼瘧:適用於中蠱初期未深,或蠱毒久延轉化為鬼瘧(寒熱往來如瘧,伴神志異常)。
  2. 氣結與痰癖:疏解氣機壅滯、胸中痰飲積聚(「胸藏痰癖」)。
  3. 出血與中惡:治「口中血出」因邪熱或瘀阻所致,或「中惡」(突發神昏因外邪侵襲)。
  4. 神志異常:如「驚魘」(驚恐夢魘),推測與痰熱擾神相關。
  5. 婦科與外科:解決「產婦胎衣不下」、「經水不調」,及「馬刀腫癰」(淋巴結結核或癰腫)。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攻邪解毒」為核心,兼顧化痰、化瘀、開竅:

  1. 解毒辟穢

    • 女青(古籍載其「主蠱毒,辟不祥」)、蘭草(芳香化濁)合用,專攻蠱毒穢濁之邪。
    • 犀角(清熱涼血解毒)、丹砂(鎮心安神),協力清熱毒、安定心神,適用於驚魘、中惡。
  2. 化痰散結

    • 皂角(祛痰開竅)、(艹閭)茹(解毒散瘀)能破除痰瘀,針對「痰癖」、「腫癰」。
    • 馬先蒿(《本經》載「主寒熱邪氣」)輔助消散結滯。
  3. 峻下逐邪

    • 巴豆(大辛大熱,瀉下冷積)、白百合(潤燥緩和巴豆烈性),一攻一潤,導邪下行,適用於胎衣不下、痰癖閉阻。
  4. 活血調經

    • 丹砂、(艹閭)兼能活血,配合皂角、巴豆之通導力,改善經水不調或瘀血內阻。

三、配伍特點

  • 攻補兼施:巴豆峻下配百合滋潤,避免傷津。
  • 多途徑驅邪:從化痰(皂角)、散結((艹閭)茹)、涼血(犀角)、瀉下(巴豆)並進,針對複雜病機。
  • 夜半服藥:順應陰氣盛時驅陰邪(如蠱毒、鬼瘧),增強藥效。

此方集中醫「汗、下、消、清」四法於一體,體現古人對疑難雜症「蟲、痰、瘀、毒」交結的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女青2兩半,蘭草1兩,白百合1兩,丹砂(研)1兩,犀角(鎊)半兩,馬先蒿半兩,皂角(酥炙,去皮子)半兩,(艹閭)茹半兩,巴豆10粒(去皮心,炒,壓去油,研)。
上除別研外,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10丸,夜半冷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有毒,使用時需遵醫囑。

相關疾病


瘧疾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豆真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五二。 組成:女青2兩半,蘭草1兩,白百合1兩,丹砂(研)1兩,犀角(鎊)半兩,馬先蒿半兩,皂角(酥炙,去皮子)半兩,(艹閭)茹半兩,巴豆10粒(去皮心,炒,壓去油,研)。 主治:中蠱不深,久之變爲鬼瘧,或中氣結邪,或胸藏痰癖,或口中血出,或中惡,或驚魘,或邪入在裏,或産婦胎衣不下,或生馬刀腫癰,處女經水不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