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聖丸

DI SHE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四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4%
心經 20%
肝經 17%
腎經 14%
脾經 12%
大腸經 5%
胃經 5%
肺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抵聖丸,一劑中藥方劑,組方包括犀角、硃砂、全蠍、巴豆,以犀角為主藥,諸藥相伍,共奏清熱解毒、涼血定驚之功。

藥方各味藥介紹

  • 犀角:性寒涼,味甘、鹹,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定驚、解毒清肝之功效。
  • 硃砂:性辛、甘,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益氣安神、涼血解毒之功效。
  • 全蠍:性甘、鹹,歸肝、腎經,具有祛風止痙、平肝息風、解毒止痛之功效。
  • 巴豆:性辛、熱,歸肺、大腸經,具有瀉下積滯、逐水消腫、清熱利咽之功效。

藥方功效

  • 主治:身體下部虛弱,中部積滯已久,即使採取各種方法治療,也不能緩解。
  • 適應症:溫熱病邪、熱入心包、神昏譫語、心神不寧、煩躁不眠、咽喉腫痛、咽物妨悶、驚悸失眠、心神不安、瘡瘍腫毒、盜汗自汗、砒霜中毒、巴豆中毒、牽牛中毒、洋金花中毒、曼陀羅中毒、烏頭中毒、附子中毒、草烏中毒、川烏中毒、天雄中毒、南星中毒、半夏中毒、皁角中毒、藜蘆中毒。

現代研究

  • 研究表明,抵聖丸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解痙、鎮靜、鎮痛、抗腫瘤等作用。
  • 臨牀研究表明,抵聖丸可有效治療多種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痢疾、腸胃炎、闌尾炎、瘡瘍腫毒、皮膚瘙癢等。

小結

  • 抵聖丸是一劑清熱解毒、涼血定驚的方劑,臨牀上應用廣泛。
  • 由於方中含有較為毒性之藥物,應小心服用,不可久服。
  • 服用前應先諮詢醫師,切勿自行服用。

傳統服藥法


丹砂1錢,硇砂半錢。
上二味,以巴豆二七粒和殼,用黃 蠟半兩煎,候黑煙起良久,取出巴豆,就內 揀取一七料好者,去殼,先將丹砂、硇砂於 乳鉢內同研令細後,方入剝了巴豆,同研令 勻,用煎者蠟一小塊,更同熬令勻,作1劑,如有患者,旋丸如黍米大。
先用艾湯送下3丸,取出積聚,溏轉1-2行,並不搜覺疼痛,後以冷水空心送下3丸即愈。

方劑組成解釋


  • 犀角:清熱涼血,化痰止咳。
  • 全蠍:祛風散寒,通絡止痛。
  • 銀箔: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 硃砂:化痰止咳,涼血止血。
  • 巴豆:瀉下通便,攻積破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有瀉下作用,服用後應注意補充水分。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胰臟炎大便秘結腦中風失明視神經萎縮視神經炎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麻疹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大腸激擾綜合症皮疹紅疹腹痛口乾口渴

相同名稱方劑


抵聖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九三引《楊氏家藏方》。 組成:苦葶藶子不拘多少(于火上隔紙炒過)。 主治:男子婦人頭面手足虛腫。

抵聖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三。 組成:膩粉2錢,羌活1分,白附子(炮裂)1分,乾蠍(微炒)1分,天南星(炮裂)1分。 主治:小兒中風口噤。

抵聖丸, 出處:《三因》卷十四。 組成:續随子1錢,薏苡仁1錢,鬱李仁1錢,茵芋1錢,白牽牛1錢(略炒)。 主治:膀胱有熱,多因天氣熱而發陰(疒頹),腫滿赤痛,大便秘,欲飲水,按之臍腹痛者。

抵聖丸, 出處:《聖惠》卷九。 組成:犀角屑半兩,麻黃半兩(去根節),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川朴消1兩,黃芩半兩,釜下黃土半兩,梁上塵半兩,竈突墨半兩。 主治:傷寒5日,不能言語,熱在胸中。

抵聖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六。 組成:麝香(細研)1分,熊膽(細研)1分,朱砂(細研)1分,瓜蒂1分,蚺蛇膽1分,蟾頭1枚(炙令焦黃),牛黃半分(細研),赤小豆半分(炒熟)。 主治:小兒一切疳。

抵聖丸, 出處:《博濟》卷四。 組成:犀角末2錢,蠍稍21個,銀末1兩,朱砂1兩,巴豆28枚(去皮膜),芫花2錢(同巴豆用好醋1盞,煮令醋盡,揀出巴豆,冷水浸洗,控乾,再炒令乾,搗末,取2分用)。 主治:下虛中積久,曾取轉不得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