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金飲

QING JIN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3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脾經 25%
胃經 16%
心經 8%
肝經 8%
膀胱經 4%
大腸經 4%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清金飲中包含前胡,主要基於其疏散風熱,清肺止咳的功效。前胡味辛、性微溫,入肺經,能宣肺解表,散寒止咳,對於風熱犯肺所致的咳嗽、痰黃、胸悶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此外,前胡還兼具降氣止嘔之效,可有效緩解肺氣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等不適。因此,清金飲中加入前胡,既能有效疏散風熱,又能清肺止咳,更可輔助止嘔,達到綜合治療效果。

清金飲中包含杏仁,主要原因有二:

  1.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甘苦微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的功效。清金飲主治肺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症,杏仁可潤燥化痰,緩解肺熱,幫助止咳。
  2. 宣肺散結: 杏仁有宣肺散結的作用,可幫助痰液排出,緩解氣道阻塞,改善呼吸道通暢,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效果。

清金飲中加入桔梗,主要有兩大原因:

1. 宣肺利咽:桔梗味辛、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的功效,可幫助肺氣宣降,開通氣道,緩解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配合清金飲中的其他藥材,達到清熱解毒、利咽止痛的效果。

2. 推動藥力:桔梗為藥引,具有引藥入肺、引藥下行的作用,可促進其他藥材的藥力發揮,使藥效更深入肺部,加強清熱解毒、利咽止痛的效果。

清金飲中包含桑白皮,主要原因有二:

  1. 清肺熱,止咳化痰: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熱、止咳化痰的功效。清金飲主要針對肺熱咳嗽,桑白皮能有效降低肺部的熱氣,緩解咳嗽症狀,並幫助痰液排出。
  2. 利水消腫:桑白皮還具有一定的利水消腫作用。對於肺熱導致的痰液積聚,以及伴隨水腫的症狀,桑白皮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消散水腫,進一步改善病症。

清金飲中包含半夏,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降逆止嘔: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清金飲主要用於治療風寒犯肺、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咳痰,而半夏可以降氣止嘔,使肺氣下降,利於痰液排出。
  2. 燥濕化痰: 半夏亦具有燥濕化痰之效。清金飲中含有許多滋潤的藥物,如麥冬、生地等,容易導致痰濕內生。半夏加入其中,可以燥濕化痰,避免痰液積聚,加強清肺止咳的效果。

清金飲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清金飲中可能包含一些寒涼藥物,甘草可以減緩藥物的寒性,防止對脾胃造成損傷,使藥性更平和。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止咳、潤肺等作用,與其他藥材配伍,可以增強清金飲的整體療效,更好地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例如,甘草可以與黃芩、黃連等清熱解毒藥材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清金飲中加入薄荷,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清熱解表: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能清熱解表,疏散風熱,適用於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
  2. 疏風散寒:薄荷的辛涼之性,能開宣肺氣,疏散風寒,對於風寒犯肺所致的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在清金飲中加入薄荷,能有效地清熱解表,疏風散寒,提高藥方整體療效。

清金飲方劑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燥濕: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燥濕、化痰止咳之效。清金飲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咳嗽痰多、胸悶等症,陳皮能疏肝理氣,使肺氣通暢,利於痰液排出,並可燥濕化痰,緩解咳嗽痰多。
  2. 行氣開鬱:陳皮能行氣開鬱,舒暢氣機,促進血液循環。清金飲中加入陳皮,不僅可幫助藥物有效吸收,更能緩解感冒時常伴隨的胸悶、頭脹等症狀,使患者精神狀態得到改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清金飲]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根據古文記載,清金飲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症狀:

  • 傷風咳嗽、痰吐: 如《幼科發揮》、《幼科鐵鏡》記載的「傷風嗽吐」。
  • 肺癰: 即肺部化膿性疾病,表現為痰中腥臭、帶膿血,如《雜病源流犀燭》所載。
  • 肺熱咳嗽: 表現為咳嗽,口乾心煩,如《丹臺玉案》所載。
  • 口辛: 一種口中感覺辛辣的症狀,如《丹臺玉案》所載。
  • 春季傷風咳嗽: 如《濟陽綱目》提到的春季咳嗽的加減運用。

治療原理:

清金飲的藥物組成包括:前胡、杏仁、桔梗、桑白皮、半夏、甘草、薄荷、陳皮(部分方劑含有旋覆花)。

從藥物功效來看,清金飲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清宣肺熱: 桑白皮清熱燥濕、消炎抗菌;桔梗宣肺利咽;薄荷疏肝理氣、清涼解暑,有助於清解肺經熱邪,緩解咳嗽、口乾等症狀。
  2. 化痰止咳: 前胡化痰止咳、降氣平喘;杏仁潤肺止咳;半夏化痰止嘔;陳皮行氣化滯,共奏化痰止咳之效,對於痰多、咳嗽症狀有良好效果。
  3. 降氣平喘: 前胡降氣平喘,與杏仁、旋覆花等同用,有助於平降肺氣,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4. 調和諸藥: 甘草調和藥性,並能緩解咳嗽。

不同古籍中清金飲的運用與加減:

  • 《幼科發揮》和《幼科鐵鏡》:主要用於治療小兒傷風咳嗽、痰吐。
  • 《經驗麻科》:用於治療麻疹毒邪入肺,咽喉乾燥、音啞發嗆。
  • 《婦科問答》:用於治療胎前咳嗽吐血。
  • 《馬培之醫案》:用於治療雞胸龜背,脈虛數,身熱少食者,並有自製「補肺清金飲」。
  • 《丹臺玉案》:分別用於治療口辛和痧症咳嗽、口乾心煩。
  • 《古方彙精》:用於治療風火客感時行喉症,並兼用吹散。
  • 《雜病源流犀燭》:主要用於治療肺癰,並列舉了多個治療肺部疾病的方劑,例如麥冬平肺飲、元參清肺飲、寧肺桔梗湯等,顯示清金飲在肺部疾病治療中的重要地位。
  • 《醫碥》:再次強調清金飲治療肺癰的作用,並與玄參清肺飲、寧肺桔梗湯等方劑並列。
  • 《濟陽綱目》:詳細說明了清金飲根據四季不同氣候和病症的加減運用,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靈活性。
  • 《誠求集》:用於治療肺疳,即氣疳,並與天竺黃散、木香丸等方劑並列。
  • 《沈氏尊生書》:在多處提及清金飲,用於治療肺萎之因、肺癰以及肺胃癰等症。

總結:

清金飲是一個以清宣肺熱、化痰止咳為主要功效的方劑,適用於多種肺系疾病,特別是傷風咳嗽、痰吐、肺癰等症。其在不同醫籍中均有記載,且根據不同病症和季節有所加減,體現了中醫的辨證論治原則。需要注意的是,各古籍中清金飲的組成略有差異,具體應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辨證施治。

傳統服藥法


杏仁(去皮尖)1錢,白茯苓1錢,橘紅7分,五味子5分,桔梗5分,甘草(炙)5分。
杏仁五味子湯(《東醫寶鑒·雜病篇》卷五)。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2.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3. 對本方過敏者禁用。
  4. 本方不宜與其他中藥同時使用。
  5. 使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咳嗽胸悶胸痛口乾口渴心情煩燥心胸煩熱

相同名稱方劑


清金飲,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一。 組成:苡仁、橘葉、黃芩、花粉、貝母、桑皮、桔梗、牛蒡、白蒺藜。 主治:肺癰。

清金飲, 出處:《幼科發揮》卷四。 組成:前胡、杏仁、桔梗、桑皮、半夏、甘草、旋復花、薄荷、陳皮。 主治:傷風嗽吐。

清金飲, 出處:《玉案》卷三。 組成:百部1錢,黃芩1錢,桑皮1錢,桔梗2錢,枳殼2錢,麥門冬2錢,石膏2錢。 主治:口中辛辣。

清金飲, 出處:《玉案》卷六。 組成:天花粉7分,桔梗7分,桑皮7分,知母7分,玄參8分,連翹8分,乾葛8分。 主治:痧症咳嗽,口乾心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