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膏

白金膏

BAI JIN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3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肺經 18%
心經 16%
肝經 16%
腎經 8%
胃經 5%
膀胱經 4%
膽經 4%
大腸經 4%
脾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白金膏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肺止咳: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熱、止咳化痰之效。白金膏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黃稠等症,桑白皮可以起到清肺止咳、化痰利咽的作用。
  2. 利水消腫:桑白皮還具利水消腫之功效,可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白金膏中加入桑白皮,有助於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消減炎症引起的腫脹。

白金膏中包含槐白皮,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1. 清熱解毒: 槐白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治療濕熱瘡毒、皮膚瘙癢等症狀,與白金膏中其他清熱解毒藥材相輔相成,增強藥效。
  2. 涼血止血: 槐白皮能涼血止血,對於濕熱引起的出血,例如瘡瘍潰爛出血、外傷出血等,都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與白金膏的止血功效相契合。

白金膏中添加蔥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散寒止痛: 蔥白性溫,具有發散風寒、止痛的作用。白金膏多用於治療外傷引起的疼痛、腫脹,而蔥白可助藥性溫散寒邪,緩解疼痛,消腫止痛。
  2. 引藥入經: 蔥白味辛,氣味芳香,能引藥氣直達患處,增強藥效。在白金膏中,蔥白起到引藥入經的作用,幫助其他藥物更有效地發揮療效。

白金膏方劑中含有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腫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具有解表散寒、消腫止痛的功效。白金膏常用於治療外傷引起的腫痛、瘀血,白芷能有效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腫。
  2. 祛風止癢: 白芷還具有祛風止癢的作用,能有效緩解皮膚瘙癢、溼疹等症狀。白金膏中常添加白芷,可以增強其消炎止癢的效果,促進皮膚組織修復。

白金膏中加入當歸,乃取其活血化瘀、補血調經之效。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補血調經、潤腸通便之效。白金膏多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骨折等症,而當歸的活血化瘀作用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有助於傷口癒合。此外,當歸亦能補血養血,改善因血虛導致的疼痛不適,促進傷口組織修復,因此成為白金膏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白金膏中含有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白金膏多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乳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輔助藥物發揮療效。
  2. 引導藥力,促進吸收: 乳香的辛香氣味,可以引導藥力深入病竈,並促進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提高藥效。同時,乳香亦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癒合。

白金膏中含有鉛丹,主要原因如下:

  1. 收斂生肌: 鉛丹性寒,具收斂止血、生肌止痛之效,能有效治療外傷出血、潰瘍、濕疹等症狀,促進傷口癒合。
  2. 抗菌消炎: 鉛丹亦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抑制細菌生長,預防感染。

然而,鉛丹屬重金屬,長期使用或過量使用,會對人體造成嚴重的毒副作用,例如鉛中毒。因此,白金膏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配製或長期使用。

白金膏方劑中包含羌活,主要原因有二: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羌活性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之效。白金膏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痺、皮膚瘙癢等症,而羌活可針對風寒濕邪,起到解表散寒、止痛止癢的作用。
  2. 配合其他藥物: 白金膏中包含多味藥材,如金銀花、連翹、赤芍等。羌活與這些藥材共同作用,可增強解表散寒、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之效,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白金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白金膏主治「傷折疼痛」,即因跌打損傷、骨折或關節錯位引起的局部腫脹、瘀血、疼痛。此方為外用膏藥,透過貼敷患處,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促進損傷癒合的效果。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桑根白皮、柳白皮、槐白皮(共7兩)

    • 桑白皮性甘寒,能利水消腫,清熱涼血;柳白皮苦寒,具祛風除濕、消腫止痛之效;槐白皮苦涼,長於清熱解毒、散瘀止血。三者均屬「白皮」,質地柔韌,古代認為其能「通絡透皮」,助藥力深入筋骨。此外,白皮類藥材多含鞣質、黃酮類成分,可能具收斂、抗炎作用,有助減輕局部炎症。
  2. 蔞蔥白(1握)

    • 蔥白辛溫,能發散風寒、通陽活血,其揮發油成分可刺激皮膚,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藥物滲透。
  3. 白芷、羌活(各1兩)

    • 白芷辛溫,擅祛風除濕、消腫止痛,為傷科常用藥;羌活辛散溫通,能祛風濕、止痹痛,二藥協同增強止痛效果,尤其針對風濕瘀阻型疼痛。
  4. 當歸、乳香(各1兩)

    • 當歸甘溫,補血活血,改善局部血瘀;乳香辛苦溫,活血行氣止痛,為傷科要藥。二者合用,能消散瘀血、促進組織修復。
  5. 黃丹(13兩)

    • 即鉛丹,性微寒,具解毒生肌、收斂瘡口之效,為傳統膏藥基質,能固定藥性並形成保護層,但需注意其鉛含量,古代外用尚可。
  6. 麻油(2斤)

    • 為膏藥基礎溶媒,能潤膚生肌,並助藥物成分溶出,緩和刺激性。

三、配伍邏輯與治療機理

此方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為核心:

  • 清熱解毒與活血並行:三白皮清熱散瘀,乳香、當歸活血,適合傷後熱瘀互結之症。
  • 辛溫與苦寒並用:如蔥白、白芷、羌活之辛溫,配合白皮之苦寒,平衡藥性,避免過燥或過寒。
  • 透皮助藥力:蔥白、麻油、黃丹共制為膏,增強藥物經皮吸收,直接作用於患處。

四、現代潛在應用推測

雖古代用於骨折疼痛,但依其組成,可能適用於:

  1. 軟組織挫傷、關節扭傷之腫痛。
  2. 慢性風濕關節炎局部瘀熱者。
  3. 皮膚瘡癰初期(因含清熱解毒成分)。

(註:此分析僅探討古籍記載,實際應用需進一步驗證。)

傳統服藥法


桑根白皮3兩。 柳白皮2兩。 槐白皮2兩。 蔞蔥白1握(切), 白芷1兩, 當歸1兩, 乳香1兩, 黃丹13兩, 羌活1兩。
上銼細。
用麻油2斤,以慢火煎油,次下三般白皮並蔥,煎令焦黃色,去滓,即下諸藥,煎半日,又去滓,次下黃丹,以柳枝子攪,令黑色成膏,以瓷盒貯。每用時,即以故帛上攤,貼於疼痛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白金膏, 出處:《聖惠》卷六十七。 組成:桑根白皮3兩。柳白皮2兩。槐白皮2兩。蔞蔥白1握(切),白芷1兩,當歸1兩,乳香1兩,黃丹13兩,羌活1兩。 主治:傷折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