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毒膏

拔毒膏

BA DU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偏寒 (0.5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心經 17%
脾經 14%
肺經 12%
胃經 11%
大腸經 8%
小腸經 4%
膽經 3%
腎經 3%
三焦經 2%
膀胱經 1%
心包經 1%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膽經
腎經
三焦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拔毒膏中加入白蘞,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1. 解毒消腫:白蘞味辛、性溫,具有解毒消腫、止痛生肌的功效。其能有效對抗外傷感染,清除毒素,促進傷口癒合,減輕腫脹和疼痛。
  2. 活血化瘀:白蘞亦具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加速瘀血消散,有利於傷口癒合。

綜上所述,白蘞在拔毒膏中發揮解毒消腫、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快速修復受損組織,加速傷口癒合,減輕患者痛苦。

拔毒膏中加入蒼朮,主要原因有二:

  1. 燥濕祛風: 蒼朮性溫,味苦辛,入脾、胃經,具有燥濕祛風之效。拔毒膏多用於治療濕熱毒邪引起的瘡瘍腫毒,蒼朮可燥濕除熱,並能祛風止癢,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拔毒消腫之效。
  2. 健脾利濕: 蒼朮亦能健脾利濕,促進脾胃運化,有利於藥物吸收,更有效地發揮拔毒之功。

拔毒膏中包含連翹,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 連翹性寒,味苦,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拔毒膏多用於治療瘡瘍腫毒,而連翹能有效清除熱毒,消散腫脹,促進傷口癒合。
  2. 活血化瘀: 連翹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毒素排出,進一步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連翹在拔毒膏中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活血化瘀的作用,是重要的組成成分。

拔毒膏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 黃芩味苦寒,性寒涼,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抑制細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有效控制感染,進而達到拔毒消炎的作用。
  2. 涼血止血: 黃芩能涼血止血,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出血症狀,如瘡瘍潰爛出血,具有很好的止血效果,進一步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拔毒膏中加入黃芩,可發揮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拔毒療效。

拔毒膏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炎止痛:白芷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消炎止痛、生肌斂瘡的功效。它能有效消散局部炎症,緩解傷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2. 解毒排膿:白芷具有解毒排膿的作用,能幫助排出傷口內部的毒素和膿液,促進傷口清潔,利於癒合。

白芷與其他藥材搭配,共同發揮拔毒消腫、生肌止痛的功效,是拔毒膏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拔毒膏中添加木鱉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毒消腫: 木鱉子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藥理研究表明,木鱉子含有生物鹼、皁苷等成分,能抑制細菌生長,減輕炎症反應,從而起到拔毒消腫的作用。
  2. 活血化瘀: 木鱉子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毒素排出,有利於傷口癒合。

綜上所述,木鱉子在拔毒膏方劑中,發揮着解毒消腫、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夠有效地治療外傷感染、腫痛等病症。

拔毒膏中使用穿山甲,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活血、消腫止痛: 穿山甲性味辛、涼,歸肝、胃經,具有活血散結、通經下乳的功效。對於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等病症,穿山甲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加速瘀血消散,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2. 拔毒生肌: 穿山甲具有較強的解毒作用,對於毒蛇咬傷、蜂螫傷等外傷,能解毒消腫,並促進傷口癒合。同時,穿山甲還有生肌作用,可幫助傷口迅速修復,減輕疼痛,促進康復。

拔毒膏中加入蜈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毒消腫: 蜈蚣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解毒消腫、通絡止痛之功效。其毒性可剋制多種毒素,對於外傷感染、毒蟲咬傷等引起的紅腫熱痛具有顯著療效。
  2. 活血化瘀: 蜈蚣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作用。其能夠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從而加速瘀血消散,減輕疼痛。

因此,拔毒膏中加入蜈蚣,旨在發揮其解毒消腫、活血化瘀的作用,幫助治療外傷感染、毒蟲咬傷等疾病。

拔毒膏是一種常見的中藥外用劑型,主要用於消腫解毒、舒筋活血。其成分中包含蓖麻子,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蓖麻子具有良好的潤滑性和滲透性,可以有效幫助藥效進入皮膚深層,促進血液循環及毒素的排出。這對於拔毒膏的療效至關重要。

其次,蓖麻子含有蓖麻油,具備優秀的抗炎和抗菌作用,有助於減輕局部炎症,預防感染,特別是在處理創傷或膿腫等情況下。

另外,在中醫理論中,蓖麻子的性味為甘、苦,微寒,適合用於清熱解毒,適應於熱毒引起的腫痛,從而增強拔毒膏的整體功效。

總之,蓖麻子作為拔毒膏的組成成分,能夠有效促進藥物的吸收,增強其解毒、消腫的效果,符合中醫的療法原則。

拔毒膏中加入赤芍,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清熱涼血止痛:赤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止痛之功效。拔毒膏通常用於外傷感染、腫痛、膿瘍等症狀,赤芍可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2. 活血化瘀消腫:赤芍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周圍瘀血消散,減輕腫痛。在拔毒膏中,赤芍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拔毒消腫、止痛生肌的效果。

總之,赤芍在拔毒膏中發揮着清熱涼血止痛、活血化瘀消腫的功效,有助於快速消退傷口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拔毒膏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梔子味苦寒,入心、肝、肺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利濕退黃等作用。其清熱解毒之力,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緩解因熱毒所致的瘡瘍腫痛、皮膚紅腫等症。此外,梔子涼血止血的功效,可幫助止血消腫,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拔毒膏中加入梔子,有助於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加速傷口癒合,達到拔毒生肌的效果。

拔毒膏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其兩項藥性:

1. 清熱瀉火: 大黃苦寒,善於清熱解毒,尤其針對熱毒蘊結、瘡瘍腫痛等症狀,可有效消炎止痛,促進創口癒合。

2. 瀉下通便: 大黃有通便排毒之效,可將體內積聚的毒素排出體外,加速傷口癒合,避免毒素蔓延。

因此,拔毒膏中加入大黃,可有效清熱解毒,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拔毒消腫的效果。

拔毒膏中加入金銀花,主要源於其清熱解毒的藥性。金銀花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涼血消腫之功效。其對於外感風熱、瘡瘍腫毒、濕熱痢疾等症狀皆有顯著療效。

拔毒膏多用於外敷治療瘡瘍腫毒、燒傷燙傷等症,而金銀花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有助於清除傷口周圍的毒素,促進傷口癒合,因此成為拔毒膏中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拔毒膏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對於因熱毒入侵而導致的瘡瘍腫痛、出血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養陰生津: 生地黃滋陰潤燥,能滋養陰液,生津止渴,對於因熱毒消耗津液而導致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具有滋潤作用。

因此,生地黃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涼血生津的功效,有助於拔毒消腫、促進傷口癒合。

拔毒膏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其兩大作用:

一、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補血調經、潤腸通便等功效。對於外傷引起的瘀血腫痛,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有利於傷口癒合。

二、補血養血,增強機體抵抗力:當歸是補血良藥,能改善血液循環,提高血紅蛋白含量,增強免疫力,有助於抵抗外邪入侵,促進傷口癒合,提高治療效果。

總之,當歸在拔毒膏中可發揮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及補血增強抵抗力的作用,有助於達到拔毒生肌的效果。

拔毒膏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能有效抑制炎症反應,並能殺滅細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

拔毒膏常用於治療濕熱毒邪引起的瘡瘍腫毒、濕疹、皮膚瘙癢等疾病,而黃柏的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功效,能有效消炎殺菌,抑制濕熱毒邪,促進瘡瘍潰瘍的癒合,改善皮膚病症。因此,黃柏是拔毒膏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拔毒膏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一、清熱解毒: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胃、肝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對於外傷感染、瘡瘍腫毒等病症,黃連可以有效地清除熱毒,抑制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二、抗菌消炎:黃連中含有小檗鹼等生物鹼成分,具有顯著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抑制多種致病菌的生長繁殖,從而達到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的效果。

拔毒膏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乳香性溫,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拔毒膏通常用於外傷、瘡瘍等,乳香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2. 消炎止癢,生肌斂瘡:乳香還具有消炎止癢、生肌斂瘡的功效。對於一些伴有炎症、瘙癢的皮膚疾病,乳香能有效控制炎症,加速傷口癒合,防止感染。

拔毒膏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 沒藥性溫,味苦,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拔毒膏主要用於外傷、瘡瘍、腫毒等症,而這些病症往往伴隨瘀血阻滯,沒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有利於傷口癒合。
  2. 生肌斂瘡: 沒藥還具有生肌斂瘡的作用。其能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防止感染,進一步增強拔毒膏的治療效果。

拔毒膏中加入血竭,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生肌止痛的功效。

血竭為棕櫚科植物麒麟血藤的乾燥樹脂,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生肌止血的功效。拔毒膏通常用於外傷感染、瘡瘍腫毒等病症,其主要作用是拔除毒素,促進傷口癒合。而血竭的活血化瘀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周圍的血液流通,將毒素排出體外;其生肌止痛功效,則有助於傷口快速癒合,減輕疼痛。因此,血竭成為拔毒膏中不可或缺的成分,有助於提高膏藥的療效。

「拔毒膏」方劑中含有「孩兒茶」的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孩兒茶性寒,味苦,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其藥性可有效抑制感染,清除毒素,減輕局部炎症反應,達到拔毒生肌的效果。
  2. 促進傷口癒合:孩兒茶中含有豐富的生物鹼,具有抗菌、抗炎作用,可有效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加速創面修復。

因此,孩兒茶在「拔毒膏」方劑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有助於快速消炎止痛,並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拔毒生肌的效果。

拔毒膏中加入輕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殺菌消毒: 輕粉性寒,具有解毒殺菌之效。它能有效抑制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長,防止傷口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2. 消腫止痛: 輕粉能清熱解毒,並具有較強的消腫止痛作用。對於一些外傷引起的腫痛,它能起到良好的消炎止痛效果。

然而,輕粉屬於劇毒藥物,使用需謹慎。拔毒膏的配方一般會配合其他藥材,以減輕輕粉的毒性,並使其藥效發揮到最佳狀態。在使用拔毒膏時,應遵醫囑,避免自行使用。

拔毒膏中加入樟腦,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消腫止痛:樟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瘡瘍腫痛、紅腫熱痛等症狀,與拔毒膏的功效相輔相成。
  2. 促進血液循環:樟腦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成分更快地滲透患處,進一步發揮拔毒消腫的功效。

總之,樟腦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拔毒膏的止痛消腫功效,還能促進藥效發揮,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拔毒膏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癰毒瘡疖,紅腫疼痛,已潰未潰,久不生肌」,為外治瘡瘍的經典膏藥。其功效核心在於「拔毒透膿」與「活血生肌」並行:

  1. 未潰階段:針對熱毒壅滯、氣血瘀結所致的紅腫硬痛,透過峻藥開結破瘀,促其膿成潰破。
  2. 已潰階段:對膿腐不盡或久不收口者,藉活血生肌之品加速瘡面癒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拔毒透膿(針對邪實)

    • 巴豆仁:辛熱峻烈,蝕瘡排膿,穿透力極強,助瘡毒外泄。
    • 木鱉子:散結攻毒,與巴豆協力破瘡瘍堅硬腫塊。
    • 穿山甲:穿透經絡,引藥直達病所,促膿液潰散。
  2. 清熱涼血(抑制毒熱)

    • 山梔:苦寒清熱,涼血解毒,平衡巴豆、木鱉之燥烈,防熱毒內熾。
  3. 活血定痛(調理氣血)

    • 乳香、沒藥: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改善局部氣血瘀滯。
    • 血竭:散瘀生新,止血斂瘡,適合潰後久不收口。
  4. 生肌斂瘡(修復瘡面)

    • 象皮(現多以他藥替代):傳統用其收斂瘡口,促進肌肉生長。
    • 兒茶、硼砂:收濕斂瘡,防腐生肌,用於潰瘍滲液或腐肉未淨。
  5. 賦形與增效

    • 香油、樟丹:作為膏藥基質,具潤膚、黏附作用,樟丹(鉛丹)亦有解毒收斂之效。

配伍思路:以「破—清—養」為軸線,先以峻藥攻散瘡毒,繼而清解餘熱,終以活血生肌收功。尤擅處理瘡瘍「半陰半陽」(僵腫不消)之證,透過外貼局部作用,直接引藥透達。

此方體現中醫外科「腐去則新生」的治療邏輯,兼顧祛邪與修復,然藥性峻猛,現代應用需考證實際替代品(如象皮、穿山甲之倫理與法規限制)。

傳統服藥法


山梔80個,木鱉子25個,象皮2兩,穿山甲50片,血竭5錢,巴豆仁25個,兒茶5錢,乳香5錢,沒藥5錢,硼砂5錢,香油4斤。
活血散瘀,消腫止痛排膿。
將香油枯,入木鱉子、象皮、穿山甲、巴豆仁、梔子化,濾滓,入適量樟丹收膏,將血竭、兒茶、乳香、沒藥、硼砂共研細末,熔化入內,攪勻即成。
將患處使溫沸水洗淨,量大小攤膏貼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拔毒膏使用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 拔毒膏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2. 拔毒膏使用時應避免接觸眼睛、口腔等黏膜部位。
  3. 拔毒膏使用後皮膚可能會出現輕微的紅腫、疼痛等症狀,此為正常現象,不必過於擔心。
  4. 拔毒膏使用後如果出現嚴重的皮膚紅腫、疼痛等症狀,應立即停止使用並就醫。

相關疾病


痤瘡癤和癰丹毒麻疹背部膿瘡幼兒丹毒臁瘡痰核流注

相同名稱方劑


拔毒膏,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三。 組成:蒲公英2兩。 主治:痘疔。

拔毒膏,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組成:雄黃(研)、胭脂。 主治:痘疔。

拔毒膏,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四。 組成:熟地黃1兩(以新汲水浸透)。 主治:嬰兒眼腫痛。

拔毒膏, 出處:《痘疹心法》卷二十三。 組成:馬齒莧(搗汁)、豬脂、石蜜、赤小豆(末)、綠豆(末)。 主治:痘瘡。

拔毒膏,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十六。 組成:南皂角5錢,五倍子5錢,乳香1錢,沒藥1錢,雄黃1錢。 主治:腫毒,諸惡瘡。

拔毒膏,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白蘞3兩2錢,蒼朮3兩2錢,連翹3兩2錢,黃芩3兩2錢,白芷3兩2錢,木鱉子3兩2錢,穿山甲(生)3兩2錢,蜈蚣6錢,蓖麻子3兩2錢,赤芍3兩2錢,生梔子3兩2錢,大黃3兩2錢,金銀花3兩2錢,生地3兩2錢,當歸3兩2錢,黃柏3兩2錢,黃連3兩2錢(上藥酌予切碎,用香油240兩炸枯,過濾去滓,煉至滴水成珠,入黃丹100兩,攪勻成膏,取出,入水中,出火毒後,加熱熔化,另入後藥),乳香6錢,沒藥6錢,血竭6錢,兒茶6錢,輕粉6錢,樟腦6錢,紅粉6錢。 主治:拔毒消腫,化腐生肌。主治:癰毒瘡癤,紅腫疼痛,已潰未潰,久不生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