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水張南川消癖膏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

SHANG SHUI ZHANG NAN CHUAN XIAO PI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偏寒 (0.7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心經 14%
胃經 12%
脾經 10%
肺經 9%
大腸經 8%
膽經 5%
腎經 4%
小腸經 3%
膀胱經 3%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肝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膽經
腎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中加入香油,主要是利用其潤滑、滲透、消炎等作用。

香油具有潤滑作用,能有效減輕患處皮膚的乾燥和疼痛感,促進藥物滲透至深層組織,發揮更好的療效。同時,香油也具有消炎作用,能抑制細菌生長,減輕炎症反應,加速傷口癒合。

另外,香油的特殊香味也有助於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提升治療效果。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中加入槐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槐角性寒,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傷水常伴有熱毒內蘊,槐角可清熱解毒,減輕熱毒對機體的損害,同時槐角還具有止血作用,可緩解傷水引起的出血症狀。
  2. 疏散瘀滯,利水消腫: 槐角還能疏散瘀滯,利水消腫。傷水常伴有瘀血阻滯,水液停滯,槐角可通過疏散瘀滯,利水消腫,促進水液代謝,改善水腫症狀。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方劑中,加入豬毛的用意,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 引火歸原: 豬毛性味辛溫,具有引火歸原之效,可引導藥力深入病竈,消散寒濕,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以達到消癖止痛、祛風散寒的功效。
  2. 拔毒生肌: 豬毛可促進傷口癒合,拔出膿血,生肌止痛,配合其他藥材,有助於治療傷口感染,修復組織損傷,加速傷口癒合。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中加入血餘炭,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血餘炭為血竭的炭化製品,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對於因熱毒蘊積、血熱妄行所致的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2. 收斂生肌:血餘炭具有較強的收斂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傷水所致的潰瘍、糜爛等症狀,可起到收斂生肌的作用,加速傷口修復。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中加入紅花,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傷水引起的腫痛多為瘀血阻滯,紅花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減輕腫脹,緩解疼痛。
  2. 溫經散寒,祛除寒濕: 紅花亦有溫經散寒的作用,可以溫暖經絡,驅散寒濕。傷水多因寒濕入侵所致,紅花能溫散寒濕,促進水液代謝,有助於消除水腫。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中加入黃連,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癢、解毒消腫等作用。

傷水是一種濕熱蘊結的病症,患者常伴有皮膚瘙癢、濕疹、糜爛等表現。黃連能清熱燥濕,抑制濕熱邪氣的蔓延,並促進皮膚的乾燥癒合,達到消癖止癢的效果。同時,黃連還能解毒消腫,減輕局部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燥濕: 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傷水病症多由濕熱蘊結所致,黃芩能清熱除濕,改善病症,同時也可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2. 解毒止痛: 黃芩除了清熱燥濕之外,還有解毒止痛的功效。傷水病症可能伴隨發炎、疼痛等症狀,黃芩能解毒消炎,緩解疼痛,幫助傷口修復。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方中包含黃柏,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黃柏味苦寒,入腎、膀胱經,擅長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傷水病症常伴有濕熱內蘊,黃柏能有效去除濕熱,從而改善水腫、腹脹、小便不利等症狀。
  2. 抑菌抗炎: 黃柏具有抑菌抗炎的功效,能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有助於消滅病原體,進一步減輕炎症反應,促進傷水病症的康復。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方中使用梔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瀉火:梔子性寒,味苦,入心、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傷水病症常伴隨熱毒內蘊,而梔子可有效清解熱毒,消退炎症。
  2. 利濕退黃:梔子能利濕退黃,對於傷水導致的黃疸,也有較好的療效。其能促進體內濕熱的排泄,減輕黃疸症狀。

因此,傷水張南川消癖膏方中使用梔子,有助於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緩解傷水症狀。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方劑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效。傷水症候多因濕熱內蘊,導致水液停滯,大黃可瀉去腸胃積熱,促進水液代謝,改善水腫。
  2. 消瘀化積: 大黃亦有破瘀散結,消積導滯之功效。傷水症候常伴有瘀血阻滯,或痰飲內停,大黃可通利腸道,並有助於化解瘀血痰飲,促進水液流通。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中包含連翹,是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清熱解毒:連翹味苦性寒,善於清熱解毒,尤其對於外感熱毒引起的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傷水為水濕停滯,易導致濕熱蘊結,而連翹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有效祛除濕熱,消散積滯。
  2. 消腫散結:連翹不僅清熱解毒,還兼具消腫散結之功,可促進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加速炎症消退。傷水所致的癖塊,往往伴有局部腫脹疼痛,連翹的消腫散結作用,可以緩解病竈周圍的炎症,促進病竈的修復。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方劑中包含烏頭,其原因主要有二:

  1. 溫陽散寒,祛除寒濕:烏頭性溫,具有溫陽散寒、祛除寒濕的作用。傷水常伴有寒濕凝滯,烏頭可溫經散寒,促進水液代謝,改善水腫和疼痛。
  2. 活血止痛,消腫止痛:烏頭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傷水引起的疼痛和腫脹,烏頭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烏頭屬劇毒藥物,需嚴格控制用量,並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川芎性溫,味辛,入肝、心包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傷水膏多用於治療傷寒、水腫等疾病,常伴有氣血瘀滯、疼痛等症狀,川芎能有效改善這些症狀,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傷水膏中其他藥材如白朮、茯苓等,多具健脾利濕功效,而川芎能配合這些藥材,促進脾胃運化,利水消腫,增強整體療效。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方劑中加入防風,主要考慮以下兩點:

1. 疏散風寒,止癢止痛: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癢止痛的功效。傷水引起的皮膚病症,往往伴隨風寒入侵,導致局部瘙癢、疼痛。防風可以驅散風寒,緩解疼痛,並抑制皮膚瘙癢。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傷水張南川消癖膏方劑中可能包含一些寒涼藥材,而防風性溫和,可以起到調和藥性,防止寒涼藥物過於傷陽的作用。同時,防風也能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增強療效,促進傷水癒合。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方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疏散風熱: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透疹止癢之功效。傷水症常伴隨風熱外襲,導致皮膚發癢、起疹等症狀,而荊芥可有效清熱解毒,緩解皮膚炎症。
  2. 解毒消腫: 荊芥除了疏散風熱外,還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傷水症多因濕熱內蘊,引發局部腫痛,而荊芥可通過清熱解毒,降低局部炎症反應,促進組織修復。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中包含木鱉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 消腫散結: 木鱉子性寒,味苦,入肝、脾經,具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傷水之症常伴隨腫痛、結塊,木鱉子可有效改善此類症狀,有助於消散積聚的病邪。

二、 活血化瘀: 木鱉子亦有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狀態,有助於修復受損組織,加速傷水癒合。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癢: 薄荷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癢的功效。傷水常伴隨皮膚紅腫、瘙癢等症狀,薄荷能有效緩解這些不適,促進傷口癒合。
  2. 疏風散熱、止痛止癢: 薄荷氣味芳香,能疏風散熱,並具有止痛止癢的效果。傷水常因外感風熱或濕熱所致,薄荷能有效驅散風熱,並減輕傷口疼痛和瘙癢。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中加入蒼朮,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燥濕健脾:蒼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健脾的功效。傷水中常伴有脾虛濕困,導致水腫、腹脹等症狀。蒼朮可健脾燥濕,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利水消腫。
  2. 祛風除濕:蒼朮還具有祛風除濕的作用。傷水若伴有風濕痹痛,蒼朮可祛風散寒,舒筋活絡,改善疼痛和活動障礙。

因此,傷水張南川消癖膏中加入蒼朮,可有效改善傷水所致的脾虛濕困、水腫腹脹以及風濕痹痛等症狀,促進疾病的康復。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中加入苦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燥濕:苦參味苦性寒,擅長清熱燥濕,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症,如濕疹、膿皰瘡等,具有良好的消炎止癢作用。
  2. 殺蟲止癢:苦參同時具備殺蟲止癢功效,能有效抑制寄生蟲和細菌的生長,對於因蟲咬、寄生蟲感染引起的皮膚瘙癢症,具有顯著療效。

因此,苦參的加入,既能清熱燥濕,又能殺蟲止癢,對於傷水張南川消癖膏治療濕熱蘊結引起的皮膚病症,具有重要的作用。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中包含穿山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經活絡,消腫止痛: 穿山甲性味辛、鹹,入肝、胃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對於傷水導致的疼痛、腫脹有顯著療效。
  2. 散結消積,化瘀止痛: 穿山甲亦具散結消積、化瘀止痛之效,能有效分解組織內的積液和瘀血,有助於改善傷水引起的局部積聚和疼痛。

因此,傷水張南川消癖膏中加入穿山甲,能發揮其多方面的藥理作用,達到治療傷水病症的目的。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有二:

一、活血化瘀,潤燥止痛: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潤燥止痛、補血養血的功效。傷水常伴有瘀血阻滯,導致疼痛難忍,而當歸能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二、補血養血,滋陰潤燥:傷水患者往往伴有氣血不足、陰虛燥熱的症狀,當歸能補血養血,滋陰潤燥,改善患者氣血虛弱,促進傷口癒合。

總而言之,當歸在傷水張南川消癖膏中的應用,正是基於其活血化瘀、潤燥止痛和補血養血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患者的傷水症狀。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中加入蓖麻,主要是利用其潤腸通便、消腫散結的功效。

蓖麻種子含有豐富的蓖麻油,具有潤滑腸道、促進排泄的作用,可有效緩解便祕,清除腸道積滯,進而達到消腫散結的效果。 此外,蓖麻油也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有助於減輕局部炎症反應。

因此,將蓖麻加入傷水張南川消癖膏中,能更好地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促進病患的康復。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中加入阿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消腫止痛,散結消癖:阿魏味辛、苦,性溫,具有消腫止痛、散結消癖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水濕停滯、氣血瘀滯所致的疼痛腫脹,對於膏藥治療的皮膚腫痛、結節、瘡瘍等症狀具有良好的輔助效果。
  2. 引藥入絡,通經活絡:阿魏氣味濃烈,能引藥深入經絡,促進藥物滲透,並具有通經活絡的功效,配合其他藥物,能更有效地治療傷水、濕氣等病症,達到祛風散寒、消腫止痛的效果。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中加入血竭,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血竭為棕櫚科植物麒麟血藤的乾燥樹脂,性溫,味甘微苦,入心、肝經。其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清除瘀血,並具有抗炎作用。在傷水膏方中,血竭有助於改善因傷水引起的局部腫脹、疼痛、瘀血等症狀,促進傷口癒合,加快恢復。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中加入蘆薈,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蘆薈性寒,味苦甘,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傷水所致的局部紅腫熱痛,正是蘆薈所擅長的症狀。
  2. 潤腸通便,排毒祛濕: 蘆薈能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排出體內濕熱毒素,對於傷水導致的濕熱內蘊、排泄不暢也有積極作用。

因此,傷水張南川消癖膏中加入蘆薈,可有效緩解傷水所致的局部炎症反應,並有助於清除體內濕熱毒素,促進病症康復。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中加入硼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硼砂性寒,味甘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抑制傷口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2. 收斂止癢: 硼砂亦具收斂作用,可減輕傷口分泌物,並抑制傷口周邊皮膚的發炎和瘙癢,進一步緩解傷口不適。

總之,硼砂在傷水張南川消癖膏中起到清熱解毒、收斂止癢的作用,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減輕患者痛苦。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中加入硇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殺菌消炎: 硇砂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可殺滅細菌、真菌等微生物,有效抑制感染,達到消炎止痛的效果。傷水多因外傷感染所致,硇砂的殺菌作用能控制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2. 燥濕止癢: 硇砂性寒燥,能吸收水分,乾燥濕氣,並能止癢止痛。傷水常伴隨濕氣重、瘙癢難耐的症狀,硇砂能有效吸附濕氣,減輕瘙癢,達到止癢止痛的效果。

然而,硇砂毒性較大,需慎用,且需配合其他藥材緩解其毒性,方能發揮其治療功效。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中包含乳香,乃因其具備以下兩大特性:

  1. 活血化瘀:乳香性溫,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傷水中常見瘀血阻滯,乳香可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減輕疼痛。
  2. 消腫止痛:乳香亦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針對傷水所引起的腫痛、紅腫等症狀,發揮良好的治療作用。

故乳香在傷水張南川消癖膏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有效改善傷水所引起的瘀血腫痛等症狀,促進傷口癒合。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沒藥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傷水中常伴隨局部瘀血腫痛,沒藥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促進傷口癒合: 沒藥還具有生肌斂瘡的功效,能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傷水癒合過程中,需要活血化瘀來修復受損組織,而沒藥能同時達到活血化瘀和促進癒合的效果,有助於傷口更快恢復。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中使用「胡黃連」,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胡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有效抑制傷水所導致的炎症反應,減輕疼痛和腫脹。
  2. 燥濕止癢: 胡黃連能燥濕止癢,針對傷水所造成的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起到緩解作用。

胡黃連在該方劑中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發揮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達到治療傷水的目的。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中使用孩兒茶,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

孩兒茶性寒,味苦,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之效。其苦寒之性,可清熱解毒,適用於濕熱蘊結、脾胃失和所致的腹痛、腹瀉、痢疾等症狀;其利濕消腫之效,可疏通經絡,消散水腫,用於濕熱下注、水腫脹滿等病症。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主治濕熱蘊結、水濕停滯所致的各種瘡瘍腫毒,孩兒茶在其中起到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消腫止痛、化腐生肌的效果。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中包含「輕粉」,主要是由於其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輕粉為水銀的化合物,性寒涼,善於清泄脾胃濕熱,並能止癢消腫。對於傷水所致的濕熱內蘊,以及由此引發的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輕粉能起到清熱解毒、祛濕止癢的良好作用。

然而,輕粉亦有毒性,應慎用,且需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配製或服用。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中含有雄黃,乃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1. 解毒殺蟲: 雄黃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解毒殺蟲之效,能有效清除傷口中的毒素及寄生蟲,防止感染。
  2. 消腫止痛: 雄黃亦能消腫止痛,對於傷口引起的紅腫疼痛,有顯著的緩解作用。

此方劑以雄黃為主藥,結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消炎解毒、止痛生肌的效果,適合治療外傷感染、瘡瘍腫毒等症。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方劑中加入「天竹黃」,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天竹黃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傷水所致的各種症狀,如局部紅腫、疼痛、發熱等,天竹黃能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緩解病患痛苦。
  2. 活血化瘀,促進癒合:天竹黃亦具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清除瘀血,加速傷口癒合。對於傷水所致的組織損傷,天竹黃能促進修復,加速康復。

綜上所述,天竹黃在「傷水張南川消癖膏」方劑中起著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等作用,有助於治療傷水所致的各種病症。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中含有蜈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通絡,消腫止痛:蜈蚣性寒,具有祛風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傷水病症多伴隨水腫、疼痛等症狀,蜈蚣可通過疏通經絡、消散瘀血,達到緩解疼痛、消退水腫的效果。

2. 解毒殺蟲:蜈蚣具有解毒殺蟲的功效。傷水病症可能因外邪入侵或蟲毒侵蝕引起,蜈蚣能有效抑制病原體的生長繁殖,達到消滅病邪、恢復健康的目的。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中加入樟腦,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 樟腦性辛溫,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有效抑制病竈處的炎症反應,減輕疼痛和腫脹,配合其他藥材,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
  2. 開竅止痛: 樟腦具有開竅通竅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供血狀態,有助於緩解疼痛。同時,樟腦也能抑制神經末梢的興奮性,達到止痛的效果。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方劑中使用麝香,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

  1. 開竅止痛: 麝香性溫,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止痛之效。對於傷水所致的疼痛、麻木、僵硬等症狀,麝香能迅速穿透經絡,直達病竈,起到止痛、消腫的作用。
  2. 溫通散寒: 傷水常伴隨寒邪入侵,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麝香能溫通經脈,散寒止痛,促進氣血循環,進而改善傷水所致的局部寒凝、疼痛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癖疾」。中醫所稱「癖疾」屬積聚範疇,泛指腹內結塊、氣滯血瘀或痰濕凝聚所形成的病理產物,常見於脅下、腹部等處,表現為腫塊、脹痛、按之堅硬或移動性腫塊。其成因多與氣血瘀滯、濕熱蘊結、寒凝痰阻等有關。

二、組成邏輯及可能功效

此方為外用膏藥,透過多層次藥物配伍,以攻邪為主,兼具行氣活血、軟堅散結、清熱解毒之效。

1. 第一階段:基礎熬油(疏通經絡、活血散結)
  • 植物類(桃、榆、椿、槐、柳、柏枝、楮):多為枝葉類,中醫認為此類藥物具疏通經絡、祛風除濕之效,且其性多偏苦洩,能透達病灶。
  • 動物類(豬鬃、血余):血余炭(頭髮煅炭)可止血化瘀,豬鬃則取其走竄之性,助藥力深入。
  • 水紅花穗:活血消積,為治癖疾要藥。

作用:熬製基礎油階段以「通透」為主,透過植物枝葉與動物藥的結合,增強藥力滲透,為後續藥物作用奠定基礎。

2. 第二階段:藥物熬製(清熱解毒、活血攻堅)
  • 清熱瀉火(黃連、黃芩、黃柏、梔子、大黃、連翹):針對癖疾可能伴隨的濕熱毒邪,清解鬱熱。
  • 祛風散寒(川烏、防風、荊芥、薄荷、蒼朮):川烏溫通止痛,防風、荊芥祛風,薄荷疏解表邪,蒼朮燥濕。
  • 活血化瘀(川芎、當歸尾、穿山甲、兩頭尖):川芎行氣活血,當歸尾破血,穿山甲、兩頭尖(威靈仙或鼠婦)攻堅散結。
  • 軟堅利竅(木鱉子、蓖麻仁):木鱉子消腫散結,蓖麻仁具拔毒透藥之力。

作用:此階段藥物多具「攻邪」特性,以清解熱毒、破血消積、通絡散結為主,直指癖疾核心病機。

3. 第三階段:後下細藥(強化散結、化瘀定痛)
  • 散結消積(阿魏、血竭、蘆薈、硇砂、硼砂):阿魏為治積要藥,破血消癥;血竭化瘀;硇砂、硼砂腐蝕堅積。
  • 活血止痛(乳香、沒藥):行氣活血,定痛消腫。
  • 解毒殺蟲(胡黃連、兒茶、雄黃、輕粉):針對癖疾久病成毒,清熱燥濕。
  • 竄透開竅(天竺黃、蜈蚣、麝香、潮腦):天竺黃化痰,蜈蚣搜風通絡,麝香、潮腦(樟腦)芳香走竄,助藥力直達病所。

作用:細藥多為礦物與動物類,偏重「破堅」與「引經」,強化膏藥的局部作用,使癖塊軟化消散。

三、治療原理推論

  1. 通絡透邪:透過枝葉類藥物與芳香走竄之品(如麝香、樟腦),增強皮膚滲透性,引藥入絡。
  2. 清熱化瘀:針對癖疾可能夾雜濕熱毒邪,以黃連、大黃等清熱,配合穿山甲、血竭破瘀。
  3. 軟堅散結:阿魏、硇砂、木鱉子等具腐蝕消堅之效,直接作用於腫塊。
  4. 行氣止痛:乳香、沒藥、川芎等緩解疼痛,改善氣滯血瘀症狀。

此方配伍層次分明,從基礎熬油的「通透」,到主藥的「攻邪」,再到細藥的「破結」,形成一套完整的外治邏輯,體現中醫「外治內效」的用藥思想。

傳統服藥法


香油1斤,桃1兩,榆2兩,椿1兩,槐1兩,柳1兩,柏枝1兩,楮1兩,豬鬃4兩,血余1兩,水紅花穗1斤,以上俱入油內熬焦,去滓,又入後藥:黃連1兩,黃芩1兩,黃柏1兩,梔子1兩,大黃1兩,連翹1兩,川烏1兩,兩頭尖1兩),川芎1兩,防風1兩,荊芥1兩,木鱉子1兩,薄荷1兩,蒼朮1兩,苦參1兩,穿山甲1兩,當歸尾1兩,蓖麻仁1兩,入油內熬焦撈出,稱煎油,如油1兩,入黃丹5錢,熬至滴水成珠,離火待溫,入後細藥:阿魏1錢,血竭1錢,蘆薈1錢,硼砂1錢,硇砂1錢,乳香1錢,沒藥1錢,胡黃連1錢,兒茶1錢,輕粉1錢,雄黃1錢,天竺黃1錢,蜈蚣3條(為末),潮腦1兩,麝香3分。
為膏。
臨攤貼藥,入麝,貼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三。 組成:香油1斤,桃1兩,榆2兩,椿1兩,槐1兩,柳1兩,柏枝1兩,楮1兩,豬鬃4兩,血餘1兩,水紅花穗1斤(以上俱入油內熬焦,去滓,又入後藥),黃連1兩,黃芩1兩,黃柏1兩,梔子1兩,大黃1兩,連翹1兩,川烏1兩,兩頭尖1兩,川芎1兩,防風1兩,荊芥1兩,木鱉子1兩,薄荷1兩,蒼朮1兩,苦參1兩,穿山甲1兩,當歸尾1兩,蓖麻仁1兩,(入油內熬焦撈出,稱煎油,如油1兩,入黃丹5錢,熬至滴水成珠,離火待溫,入後細藥),阿魏1錢,血竭1錢,蘆薈1錢,硼砂1錢,硇砂1錢,乳香1錢,沒藥1錢,胡黃連1錢,兒茶1錢,輕粉1錢,雄黃1錢,天竺黃1錢,蜈蚣3條(爲末),樟腦1兩,麝香3分。 主治:癖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