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黑膏藥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 祛風止痛: 防風性味辛溫,歸膀胱經,具有祛風解表、止痛的功效。黑膏藥多用於治療風寒濕痺所致的疼痛,防風可以有效驅散風寒濕邪,緩解疼痛。
- 活血化瘀: 防風還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供應,有助於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黑膏藥中加入防風可以發揮祛風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進一步增強其治療效果。
黑膏藥中加入荊芥,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疏風散寒:荊芥性溫,味辛,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痛的功效。黑膏藥常用於治療風寒溼邪引起的疼痛,而荊芥的加入,可以增強其疏散風寒、止痛的效果。
- 活血化瘀:荊芥也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從而緩解疼痛。黑膏藥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等,而荊芥的加入,可以增強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
黑膏藥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連翹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黑膏藥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瘡瘍腫毒等,連翹可以幫助清除局部熱毒,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 活血化瘀:連翹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局部瘀血的消散,進而減輕疼痛,促進組織修復。
因此,黑膏藥中加入連翹,可以發揮其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黑膏藥中加入大黃,主要是因為其具備以下兩大功效:
- 活血化瘀: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瀉熱通便、涼血解毒、活血化瘀之功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除淤血,減輕腫痛。
- 消腫止痛: 大黃的涼血解毒功效,能有效抑制炎症反應,減輕局部組織的腫脹和疼痛。同時,其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炎症產物的吸收,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在黑膏藥中加入大黃,能夠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使其更有效地治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等疾病。
黑膏藥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黃連味苦寒,性善清熱解毒,能有效抑制局部炎症反應,消腫止痛。黑膏藥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扭傷、風濕痛等,黃連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有效控制炎症,緩解疼痛。
- 抗菌消炎:黃連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多種細菌和真菌的生長,防止感染加重。黑膏藥貼敷於患處,黃連的抗菌消炎作用能防止傷口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黑膏藥中加入黃連,能有效控制炎症,消腫止痛,並防止感染,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黑膏藥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黑膏藥常用於治療濕熱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瘡癤、皮膚瘙癢等,黃芩能清熱解毒,抑制炎症,緩解皮膚病症狀。
2. 抗菌消炎:黃芩含有黃芩苷等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長,有助於治療感染性皮膚病,並防止感染加重。
因此,黑膏藥中加入黃芩,可發揮其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皮膚病,達到更好的療效。
黑膏藥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其 清熱解毒 和 消腫止痛 的功效。
黃柏味苦寒,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癢、解毒消腫的作用。在黑膏藥中,黃柏能有效 消滅炎症, 抑制細菌滋生, 減輕紅腫疼痛,並促進傷口癒合。
此外,黃柏還能 活血化瘀,對於因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引起的疼痛也有緩解作用。因此,黃柏在黑膏藥中起到重要的輔助治療作用,提高藥效。
黑膏藥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 活血化瘀: 赤芍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黑膏藥多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而赤芍可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 清熱解毒: 赤芍亦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可輔助其他藥材消炎止痛,減少局部感染的風險,促進傷口癒合。
總而言之,赤芍在黑膏藥中發揮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的效果。
黑膏藥中添加玄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玄參味苦性寒,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滋陰降火之效。對於黑膏藥所針對的熱毒瘡瘍、紅腫疼痛等症狀,玄參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 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玄參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玄參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
「黑膏藥」中加入「紫金皮」,主要考量其消腫止痛的功效。
紫金皮,又稱「血竭」,為棕櫚科植物麒麟血藤的樹脂。其性溫,味苦甘,歸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生肌、消腫止血的功效。
黑膏藥多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風濕痺痛等病症,而紫金皮的消腫止痛作用可以緩解這些病症的症狀,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黑膏藥中加入紫金皮,可以提升藥效,增強其治療效果。
黑膏藥中加入木鱉子,主要基於其藥性與功效:
一、消腫止痛: 木鱉子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黑膏藥常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木鱉子的消腫止痛作用可輔助緩解疼痛,促進瘀血消散。
二、活血化瘀: 木鱉子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助於減輕疼痛,促進傷口癒合。黑膏藥中加入木鱉子,可增強其活血化瘀功效,提高治療效果。
黑膏藥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行氣止痛、消腫生肌之功效。黑膏藥多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白芷可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並消散瘀血。
2. 祛風散寒: 白芷亦具祛風散寒之效。一些黑膏藥用於風寒濕痺、關節疼痛等症,白芷可驅散寒邪,溫通經絡,緩解疼痛。
綜上,白芷加入黑膏藥中,既可行氣止痛,又可祛風散寒,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黑膏藥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潤肺止咳: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黑膏藥常用於治療風寒溼邪引起的疼痛,而杏仁的潤肺止咳作用可以緩解因寒邪入侵而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狀,協同其他藥物緩解疼痛。
- 活血化瘀:杏仁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的供血狀態,有利於消腫止痛。黑膏藥多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疾病,杏仁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幫助消除瘀血,促進傷口癒合。
黑膏藥中添加桃仁,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大腸經,具有破血行瘀、潤腸通便的功效。黑膏藥常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而桃仁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因此在黑膏藥中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有助於傷患部位恢復。
黑膏藥中添加生地黃,主要源於其以下兩項藥性:
-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能清熱涼血、養陰生津,可有效緩解因熱毒瘀阻所致的疼痛、腫脹、發熱等症狀。黑膏藥多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而生地黃的清熱涼血作用可幫助消炎消腫,緩解疼痛。
- 活血化瘀: 生地黃兼具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有助於消散瘀血,促進傷口癒合。對於黑膏藥治療的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生地黃的活血化瘀作用能加速傷口修復,減輕疼痛。
黑膏藥中加入側柏葉,主要基於其藥性與功效:
- 涼血止血:側柏葉性涼,具有涼血止血之效,能有效控制局部出血,減少腫脹。黑膏藥常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側柏葉能幫助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 消腫止痛:側柏葉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外傷引起的疼痛和腫脹。黑膏藥的藥性溫和,配合側柏葉的清熱作用,可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
黑膏藥中添加薄荷,主要基於其 清涼止癢 和 消腫止痛 的功效。
薄荷性涼,味辛,具有疏風散熱、清利頭目、止癢止痛的作用。對於因風熱或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疼痛等症狀,薄荷可以起到清熱止癢、消腫止痛的功效。
此外,薄荷揮發油的清涼感,可以緩解局部炎症帶來的灼熱感,提升患者的舒適度。因此,在黑膏藥中添加薄荷,可以增強藥物的療效,改善患者的症狀。
黑膏藥中添加乳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黑膏藥常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乳香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 行氣止痛: 乳香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黑膏藥中的其他藥材如當歸、川芎等,也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與乳香共同作用,可使氣血流通,減輕局部疼痛。
總之,乳香的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功效,使其成為黑膏藥中不可或缺的成分,有助於緩解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
黑膏藥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沒藥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其揮發油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效緩解因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引起的疼痛。
- 促進傷口癒合: 沒藥中含有樹脂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避免感染。同時,其粘稠性可以將藥物緊貼於患處,持續發揮藥效。
總而言之,沒藥在黑膏藥中發揮著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和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是其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黑膏藥中加入孩兒茶,主要原因為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孩兒茶性味苦寒,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
在黑膏藥中,孩兒茶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 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微循環,減輕炎症反應,達到消腫止痛的療效。
此外,孩兒茶亦可 抑制細菌生長,防止感染,進一步提升黑膏藥的治療效果。
黑膏藥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黑膏藥多用於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等症,當歸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腫痛。
- 補血養血,滋潤肌膚: 當歸有補血養血的功效,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癒合。黑膏藥外敷於皮膚,當歸的藥效能促進局部組織修復,加速傷口癒合,同時滋潤肌膚,防止傷口乾燥。
黑膏藥中加入龍骨,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功效:
- 收斂止痛: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收斂止痛、固澀止瀉的作用。對於外傷導致的疼痛、瘀血腫痛,能起到收斂傷口、止痛消腫的效果。
- 固骨定驚: 龍骨還具有鎮驚安神、強健筋骨的功效。對於骨骼損傷或骨折,能幫助骨骼癒合,起到固骨定驚的作用。
因此,黑膏藥中加入龍骨,能有效地緩解外傷疼痛、促進傷口癒合,並起到固骨定驚的作用,提高藥效。
黑膏藥中加入赤石脂,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燥濕止癢:赤石脂性寒、味辛,具有燥濕止癢之效,可有效抑制濕邪引起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與黑膏藥中其他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功效的藥物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 收斂生肌:赤石脂還具有收斂生肌的功效,可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對於皮膚損傷、潰瘍等疾病,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配合黑膏藥的溫熱外敷,加速傷口恢復。
黑膏藥中加入血竭,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散瘀血,減輕疼痛。這對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有顯著效果。
- 促進傷口癒合: 血竭中的活性成分能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這對於因外傷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創傷,以及一些慢性潰瘍都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黑膏藥中添加樟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炎止痛: 樟腦具有溫熱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跌打損傷、風濕痹痛、肌肉痠痛等症狀。其揮發性成分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炎症消退,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
- 驅蟲止癢: 樟腦具有驅蟲止癢的功效,可以有效殺滅皮膚上的寄生蟲,緩解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同時,樟腦的清涼感能有效舒緩皮膚的灼熱感,減少瘙癢。
黑膏藥中加入硃砂,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作用:
- 活血化瘀: 硃砂性寒,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加入硃砂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 鎮靜安神: 硃砂還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可以緩解因疼痛、炎症引起的煩躁不安等症狀。對於一些伴隨疼痛、炎症的皮膚病,加入硃砂可以起到鎮痛安神、改善症狀的作用。
黑膏藥是一種傳統的中藥外敷劑,具有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療效。其組成中包含水銀,主要是因為水銀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獨特的療效。水銀的特性使其能夠快速滲透皮膚,有效達到疼痛部位,並促進血液循環,從而加速創傷癒合。此外,水銀也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對於關節炎等病症有緩解效果。然而,水銀的毒性也是值得關注的問題,長期或過量使用可能會引起中毒和其他健康風險。因此,使用含有水銀的黑膏藥時,必須謹慎選用,遵循醫生的指導,確保安全及療效。現代醫學也逐漸提倡安全有效的替代療法,修改傳統方劑以減少毒性成分的使用,以便更好地服務於患者的健康需求。
黑膏藥中添加麝香,主要源於其獨特的藥理作用:
- 通經活絡:麝香性溫通,能快速穿透皮層,深入經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跌打損傷、風濕痺痛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 開竅醒神:麝香具有芳香開竅的功效,能提神醒腦,改善氣血循環,對於中風昏迷、神志不清等情況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黑膏藥中加入麝香,能加強藥效,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黑膏藥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古籍記載主治「杖瘡及諸瘡」,即適用於古代杖刑所致的皮肉損傷(瘀血腫痛、皮開肉爛),以及各類瘡瘍腫毒(如癰疽、潰瘍、金瘡感染等)。其作用機理為「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生肌斂瘡」,兼具「外治消炎止血、促進傷口癒合」之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主藥群: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 清熱瀉火:大黃(重用)、黃連、黃芩、黃柏、連翹,直折熱毒,為「火毒瘡瘍」基礎配伍。
- 涼血散瘀:生地、赤芍、玄參清熱涼血;紫金皮、地芫荽、地薄荷等民間草藥助清熱解毒。
- 抗瘡毒要藥:木鱉子(有毒,外用拔毒)、側柏葉(涼血止血),針對瘡毒壅滯。
2. 輔藥群:活血散瘀、止痛生肌
- 活血通絡:當歸、桃仁、杏仁、乳香、沒藥、血竭,改善局部瘀血,促進組織修復。
- 斂瘡生肌:煅龍骨、赤石脂、孩兒骨(古人用煅人骨,今多以代用品)、楓香(白膠香),收濕斂瘡,加速創面癒合。
- 辛香透皮:白芷、防風、荊芥、樟腦、麝香,宣散邪氣,促進藥力滲透。
3. 賦形與增效
- 成膏基礎:豬油、光粉(鉛粉,今多禁用)、黃蠟,形成黏附性基質,延長藥效。
- 局部麻醉:水銀(今知毒性,已少用)、朱砂鎮痛防腐,古人用以緩解劇痛。
三、整體治療思路
- 初起熱毒階段:清熱藥抑制發炎,防止瘡毒擴散。
- 瘀血腫痛期:活血藥改善局部循環,消腫止痛。
- 潰後收口期:生肌藥促進肉芽生長,搭配斂瘡藥防止過度滲出。
四、特色與潛在作用
- 多層次抗感染:大黃、黃連等含抗菌成分,與活血藥協同,化解「瘀熱互結」病機。
- 穿透性強:麝香、樟腦引藥直達病所,增強局部效果。
- 物理保護:膏藥形成屏障,減少外界刺激,利於傷口修復。
此方體現中醫外治「消、托、補」原則,針對瘡瘍不同階段設計,然部分藥物(如水銀、鉛粉)現代已限用,須依臨床需求調整。
傳統服藥法
防風1兩,荊芥1兩,連翹1兩,大黃1兩,黃連1兩,黃芩1兩,黃柏1兩,當歸1兩,赤芍藥1兩,玄參1兩,紫金皮1兩,木鱉子5錢,白芷5錢,杏仁5錢,桃仁5錢,生地5錢,地芫荽2兩,黃花菀2兩,側柏葉2兩,地薄荷2兩,豬拇聹2兩,乳香1兩,沒藥1兩,兒茶1兩,大黃1兩,當歸1兩,杉皮炭5錢,楓香5錢,龍骨(煅)5錢,赤石脂(煅)5錢,血竭5錢,樟腦5錢,孩兒骨(煅)2錢半,朱砂2錢半,水銀2錢半,麝香5分。
上將後十五味為末,將前二十一味鍘碎,水煎熬濃汁,濾去滓再煎,令汁如餳樣,入豬油2斤,慢火熬令汁乾,入光粉1斤,旋入,攪至黑色成膏,滴水中成珠,可丸不粘手為度,次人黃蠟2兩熔化,出火毒數日,再微熬,熔入乳香後十五味末,攪勻,油紙攤貼。
外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黑膏藥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使用時要注意避免接觸眼睛和黏膜。如果出現過敏反應,要立即停止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黑膏藥, 出處:《準繩·瘍醫》卷六。 組成:防風1兩,荊芥1兩,連翹1兩,大黃1兩,黃連1兩,黃芩1兩,黃柏1兩,當歸1兩,赤芍藥1兩,玄參1兩,紫金皮1兩,木鱉子5錢,白芷5錢,杏仁5錢,桃仁5錢,生地5錢,地芫荽2兩,黃花菀2兩,側柏葉2兩,地薄荷2兩,豬(犭母)聍2兩,乳香1兩,沒藥1兩,兒茶1兩,大黃1兩,當歸1兩,杉皮炭5錢,楓香5錢,龍骨(煅)5錢,赤石脂(煅)5錢,血竭5錢,樟腦5錢,孩兒骨(煅)2錢半,朱砂2錢半,水銀2錢半,麝香5分。 主治:杖瘡及諸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